评论

任性的潮州:全国罕见的建筑说拆就拆,说丢就丢

今天,阿伯带大家认识潮州的两处建筑物。

一处是已经拆了的:

它的位置就位于现在的韩江大桥西出口南堤头,即是现在的凤城公园A区。

另一处是已经被“丢”了的。

“肆点金”小组提供照片

它位于南兴南路68号,即是桥东维兰中学旁韩山半山腰。

如果您还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建筑物,那么先看看两张近一百年前在潮州这两个位置拍摄的老照片吧。

1924年摄

1905年摄

这两处与传统潮州民居有着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是什么来头?

以前的潮州人称这两处建筑为“番仔楼”。

说到这里,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番仔楼”的概念。

中国叫“番仔楼”的房子不少,“番”指的是海外,“番仔楼”一般就是过番的南洋归国华侨或海外华侨寄钱回乡所建,因为建筑样式中西合璧,与中国传统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

然而,潮州的这两处“番仔楼”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们还有另外一个外号:“红毛楼”。潮州人说的“红毛”就是白种人。

潮州的这两处番仔楼,并非是华侨所建,而是外国传教士来潮州建造的。

“番仔楼”建于19世纪末叶,是潮州最早的西式建筑群。

闻名于世的青岛八大关(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青岛最早的西式建筑物)还要比潮州番仔楼晚近十年才建设,它们都要叫潮州“番仔楼”一声“大哥”!

早在 2005年,吴绍雄先生的文章《潮州现存的两处“番仔楼”》就曾对这两处“番仔楼”有了详细的描述:

南堤顶潮州卫校的二列大楼之间,原有三座建于19世纪末叶的欧式楼房,风格独特,内饰讲究,为英国传教士在潮州传教时所建。楼房大致南北坐向,直线排列,以前习惯称南楼、中楼、北楼,其中中楼是最精美的一座,可惜30多年前卫校建礼堂时被拆除,现仍存南北二楼。(见下图)

南座“番仔楼”首层地板与地面留有几十公分的隔离层,因而亦称“吊脚楼”;因潮州人习惯称英国人为“红毛”,故又名“红毛楼”。

南楼为主副楼联体曲尺型建筑物,……

北楼是前后联体楼……前楼大厅有一长1.5米、宽1.2米的壁炉,为冬季取暖之用。这可能是我市尚存的为数极少的一个。

……

番仔楼建成后,南门外堤顶一直是教会医院所在地。后来的汕头地区人民医院(现汕头市中心医院),其前身就是从这里迁出的潮州福音医院。

……

据《潮州市志·大事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潮州城南关外建立的宾为邻纪念医院落成揭幕,这是潮州第一所颇具规模的教会医院。该院设病床40张,门诊分内、外、眼、牙等科,还附设妇产科。从此,西法接生传入潮州。”《潮州市卫生志》载:当时的宾为邻纪念医院拥有九座二层大小不等,面积共约2500平方木建筑物。

另据在卫校工作多年的教工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有一位在“番仔楼”出生的80多岁的英国老人携其子女来卫校番仔楼旧址寻根,拍照留念。

以上为吴绍雄先生对南堤顶番仔楼的一些描述,文章写于2005年,就在文章发表后的不久,潮州卫校决定整体搬迁至红山脚下。

经历过战乱、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的番仔楼,却没能抵挡过拆迁队的大铁锤。

2007年,这个潮州近代历上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成了一片空地。

七年之后的2014年,电视上播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里将建设成城市游憩商务区,它既服务古城旅游,又服务潮州市民,名字叫做“潮州新天地”!

然而,项目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地进展。到了2016年,市民们惊奇地发现这片地方成了凤城公园A区。

从英国传教士在南堤顶建了番仔楼开始,这个地方经历了这些变化:宾为邻纪念医院(后改名为福音医院)——基督教教堂——基督教贝理神学院——粤东第一人民医院——潮安县人民医院——潮安卫生学校——爱民医院——汕头地区卫生学校——广东省汕头卫生学校——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规划中的潮州新天地商业街——凤城公园A区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番仔楼还在,应该会是凤城公园最大的亮点……

哎,再多说就吐血了……

接着我们逛一逛韩山的这处“番仔楼 ”

让我们继续看看吴绍雄先生的文章:

笔架山东面下乡的北坳北侧坡地上,有两座二层洋式楼房,现门牌是“桥东东兴南路68号”,这是距今有111年历史(注:文章写于2005年)的欧式建筑物。

据《潮州市志》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美国基督教士金士督在潮城笔架山建造两座牧师楼,并先后在马王庙、十八曲等地创办宣道所传教。”

这就是潮州人习惯所称的“笔架山番仔楼”。如今的人看来,这不过是两幢不起眼的破旧楼房,但其建筑年代仅比南门外“番仔楼”慢了二年,是外面人出资在潮州最早兴建的建筑物之一,在当时,被府城人视为展示欧美风格的洋楼华宅 ,可谓显赫一时。

笔架山番仔楼东西两座,皆坐北朝南,东西走向,为砖石土木结构,两幢间距为20多米。

……

笔架山番仔楼,昔年为基督教传教士的居所。据当地老人回忆:日寇侵华时期,驻潮日军曾将其占为培训汉奸特务队和囚禁迫害抗日志士、无辜百姓的场所。

……

据资深的潮州文化研究行内人士介绍,现存的两座番仔楼,对于研究潮州的宗教、医学、建筑等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也是潮州有一定意义的历史座标性建筑物。

在解放之后,番仔楼也多次变更着它的用途,1958年之后它成了潮州市疗养院、724钴冶炼厂建造时苏联专家的住所、糖厂办公楼、最后成了糖厂的职工宿舍。

现在,两座番仔楼二层的地板已经基本坍塌,但还有一位糖厂的退休老职工和他养的几条小狗住在其中一座番仔楼一楼的一间房间里。

在这里地势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整个潮州城的风光一览无遗。

数年前,潮州启动“韩江东岸“三旧改造”项目建设,糖厂等地被夷为平地,周边的民宅也划入拆迁改造范围。

就在大家担心韩山上的番仔楼也会难逃厄运之时,长光伯却惊喜地在规划图纸中发现,番仔楼在改造规划范围之外。

吴绍雄先生在文章结尾写道:

潮州是“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番仔楼”理所当然是江滨“海丝文化”的一处重要文化遗产,是我市“海丝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曾在此工作生活过的外国人旧址寻根的地方。

“卫校旧址”的“番仔楼”,是潮州有一定意义的历史座标性建筑物。对于研究潮州的宗教、医学、建筑等的历史,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或许,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在有些人看来可有可无,所以才有了它们今天的命运。

但它们确是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至少,它们比很多旅游景点中的被杜撰出来的“传说故事”的大石头更有存在价值。

对于被拆的“番仔楼”,我们除了一声叹息别无它法,更不期望在经的原址的再建造出一个伪历史文物。

对于被“丢”了但还有可能“捡回来”的韩山上的“番仔楼”,我们能做些什么吗?

最后,跟着长光里的镜头,让我们到这两座韩山上的“番仔楼”走一趟吧。

片长:1分55秒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

请把它分享给你的亲友

专注原创,独家视频

直播时事,关注潮州

changguang-bo

xiao51858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