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清西陵,奢华朝代的凄凉落幕

原标题:清西陵,奢华朝代的凄凉落幕

在河北中部易水河畔永宁山下,静静地矗立着一群古老的建筑--清西陵。

它们的主人叫做爱新觉罗家族,地下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生前,他们居住在戒备森严的紫禁城,死后安歇在人工浩繁的灵秀地。

不管生前死后,布衣百姓根本不可能走近这个家族。

可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数百年后竟有许多平凡的人们,站在他们的头顶,指点江山,即兴抒怀。

光绪皇帝的崇陵成为了我国最后一座皇帝陵寝,与此相映,陵寝的专制幽灵也必将在自由、民主和平等的驱逐下,成为夕阳西下的最后绝唱。

沧海沉浮,时事景迁。

想当年,清西陵修建时方圆40里内的老百姓都要搬走。风水墙外这三桩一山,形成完整的陵寝防护警戒体系,保护范围达到800平方公里。在外围界线上广设兵站哨所,戒备森严,是普通百姓的禁区。而今天,游人可以在当年只有皇帝才可以行走的神道上溜达,可以站在黄帝陵墓的顶端,当年的辉煌都付与苍烟落照。

王侯将相宁有种忽?

清西陵陵区周边散布着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满族村落:五道河、凤凰台、忠义村、太平峪、张格庄等等,这里的村民就是当年满清的贵胄、八旗子弟。他们的祖上有的是二品、三品大员,有的是五品、六品官。吃的是皇粮,住的是衙署、营房,清王朝的灭亡结束了他们的贵族生涯。从那时起,这些守陵人没有了皇粮,开始向汉族人学习种地,成了地地道道的老百姓。而今天的八旗官兵的后代就在附近的穷山僻壤里生活,大批的人离开这里到别处谋生,剩下的种地,护林,和开农家院为生。

平等是奢侈的东西。

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中国没有平等的历史。

许多的唏嘘感叹都沉静在这里的每块石头、每棵柏树和每片瓦块上,随着每个日头升起而逐渐遥远。

清代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在沈阳老家(盛京三陵),从顺治起,历代皇陵都安放到唐山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雍正帝发现永宁山下风水很好,离北京较近,尤其是距离出产石料的曲阳县非常近,明清两代修建皇宫和陵墓所需用的汉白玉石料都是产自曲阳太行山区,因此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可以节省许多人工。由于雍正在位时厉行改革,虽然勤勉, 但是得罪了许多人,口碑不好,所以民间相传,认为雍正是谋杀了他父亲篡位,死后不敢去见他父亲,才在西陵另建坟墓。

雍正的泰陵是西陵最宏伟壮观的陵园,雍正生前曾下诏,决定不为自己的陵墓修建石像生和神道,但他好大喜功的儿子乾隆帝,不仅为泰陵补建了石像生,长达2.5千米的神道,还在神道前建造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三座石牌坊。但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不愿意埋葬在西陵,在东陵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可是又不能将自己的父亲孤零零地放在西陵,因此他下诏,命令今后的皇帝“昭穆次序,隔代埋葬”。

按照乾隆的意旨,他的儿子嘉庆帝的昌陵就安放到西陵,嘉庆时代清朝的国力大不如“康乾盛世”,所以昌陵的规模远不如泰陵。

根据乾隆的旨意,嘉庆的儿子道光帝本应该埋葬在东陵,但他刚为先死的皇后建陵时,地宫就渗漏地下水,道光认为不吉利,决定迁移到西陵。道光的慕陵每扇门窗的隔扇中间都雕刻有一个朝外的木龙头,非常精致,如同模子套出的,他想用龙取水,以此来躲避水患。

由于道光安葬到西陵,他的儿子咸丰帝就得安葬到东陵,咸丰的儿子同治帝年青丧命,由慈禧太后做主,仍然安放到东陵,慈禧为自己在东陵修建了豪华的陵墓,根本就没有顾及光绪帝的事,但他们同时辞世时,光绪尚没有陵墓。光绪在西陵的陵墓崇陵在光绪去世以后才开始动工,不过三年后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根据民国政府的续修协议和依靠一帮遗老的努力和捐助资金,直到1913年才修建完工。所以崇陵的建筑非常新,棱角毕现,可以从中想象当年故宫初建时的风采,崇陵外面还有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被慈禧命人将其投入故宫井中淹死的珍妃(一说自尽)和她姐姐瑾妃的墓。

西陵中泰昌穆三陵保存完好,并未被盗,裕陵,崇陵,瑾妃墓曾被盗,陪葬物已然流失。目前崇陵地宫已被打开,成为博物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