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天府雄风 三晋重地——山西曲沃

原标题:天府雄风 三晋重地——山西曲沃

曲沃,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史称“天府雄风,三晋重地”,素有“桐叶封唐地、三晋发端处”之美誉,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晋国建都之地。是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中国成语典故传承基地、中国最美休闲自驾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

曲沃的历史悠久,是黄河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丰富、历史积淀厚重,素有“地下博物馆”和“三晋文化源头”之称。境内有里村西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属丁村文化范畴;浍河南岸的安鹄、望绛为仰韶文化遗址;滏河两岸的方城、下坞为龙山文化遗址,这些都说明中华文明始祖早在十多万年前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因两周时期曲沃乃晋国都城所在地,所以又有众多的古晋遗址。如,曲村-天马古晋遗址、羊舍墓地、东韩古晋国遗址、晋诸陵、晋世子墓、齐姜墓、荀息墓、里克墓等。

此外,县境内还有宋代大悲院、元代龙泉寺、感应寺砖塔、周秦遗物千年银杏树、三清庙献殿、明代四牌楼、清代薛家大院以及桥山黄帝庙、义城黄帝庙等一大批文物古迹。全县现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180处,文物馆藏量达到5000余件,百年以上古建筑228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10项(曲沃“花葫芦”、晋都文锣鼓、四牌楼传统古会等)。

有众多古籍文献可考,曲沃为古晋都绛之所在地,其名始见于西周初期。我国古代辞书《尔雅》在《释氺》一章中记载,“沃泉悬出,悬出,下出也”,其中之“沃泉”古指由上向下流的泉水,“沃泉”处史学界考定为今天的曲沃县景明瀑布;东汉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进一步作出解释,“水……悬出曰沃。水从上下,有所灌沃也。”;《诗经·唐风·扬之水》一篇中也写道,“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诗中所描写的“沃”即指曲沃,“鹄”指今天的曲沃县安鹄村。

叙述最为完整的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时任曲沃知县的湖南湘潭人士张坊主持修正的《曲沃县志》中称,“晋国以绛山为宗,绛水(今沸泉)出绛山之南,沸涌而东,西北经青玉峡,东流袱石罅至白石山,悬而为沃泉。又东折白水村,九曲而北入于浍、西流入汾。凡曲沃、新田两都襟带,皆此沃水之所潆洄盘旋也,是为曲沃命名之由。”几经史料佐证,不难看出,曲沃之名,源以“绛水”为根,“沃泉”为线,取其曲,取其沃,故名曲沃。

晋国博物馆

位于曲沃县曲村镇,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全省第一座以晋文化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于2014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为一体的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国历史文化风貌的平台。

晋国博物馆以晋文化为主题,打造了晋国史、发掘史、遗址展三个亮点。历史文化展厅以晋国历史为线索,通过晋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了晋国由公元前1040年左右叔虞封唐、燮父改唐为晋、文侯勤王、献公拓疆、文公称霸、六卿专政、三家分晋等一系列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遗址发掘史展厅展示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三代考古学人历尽艰辛、博览地书、寻觅求证的经过和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遗址展厅则采用一处遗址一种展示方式的方法,重点展示了四组晋侯及夫人墓葬和三座车马坑,呈现给观众一幅两周时期邦国王侯墓葬的全景图画。

曲村——天马遗址

规模宏大,东起翼城县天马村,西至曲沃县曲村镇,南起滏河岸,北达桥山坡。遗址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面积近11平方公里。曲村——天马遗址共分为四大文化层,涵盖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和龙山文化层、夏文化层、西周到战国文化层及秦汉元明文化层。经过北京大学和山西考古研究所连续十余次大规模勘探发掘,共揭露面积12000平方米,发掘墓葬1000余座,其中周代墓葬800余座。尤其是在该遗址的核心区域,发现了九组十九座晋国早期国君及夫人墓葬,十座车马坑,发掘各类珍贵文物12000余件,其发掘成果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列王编年课题的解决提供了支撑,被列为1992、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曲村——天马遗址的核心部分是九代十九座晋侯及夫人墓葬,及十座陪葬车马坑,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叔虞-到古唐国,历史上称叔虞为唐叔虞,而叔虞的儿子燮父在继承父亲的位置以后因在古唐国的南面有一条河名为晋水,所以改唐为晋。这也就是晋的渊源,燮父也是第一代的晋侯。这九代晋侯分别为:燮父、武侯、成侯、历侯、靖侯、僖侯、献侯、穆侯、文侯。时代为西周前期到春秋初年,从2000年起,还发掘了一批陪葬墓,墓葬出土了带铭文的铜器。这些弥足珍贵的资料不仅确证了曲沃一带是晋国始封地,而且使晋文化考古与研究,进入最高境界,使学术界对“晋文化”全貌、特征、分期诸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晋侯及墓主人的考订,对推定西周列王的年代起了重大的作用。

晋侯墓地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总数达万件以上。有青铜礼器、乐器、成套玉器等数以万计。在60余座铜器墓0土了280余件青铜器,其中近百件有铭文,出土文物除青铜礼器外,还有大批青铜兵器,以戈最多;有大量车马器;玉、石、骨、贝、蚌、铅器数以万计,有一组蚌珠佩饰中有蚌珠2000余个;另外一组佩饰串珠细密,每颗直径2毫米左右,手工之精令人惊叹。墓地中,几乎所有的侯墓都是鼎、簋、甗的组合,几乎所有的夫人墓都是鼎、簋组合而无甗。在晋侯墓地9组墓出土的青铜器镌刻了6位晋侯的名或字,是研究晋侯世系的珍贵资料,晋侯苏钟上有铭文355个字,详尽记载了周历王三十三年一场由周王亲自指挥,晋侯率部参加的军事征讨,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来出土最重要的铭文资料,史料没有记载弥足珍贵。

桥山黄帝东陵

《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相传古桥山为黄帝葬衣冠处。因桥山山势巍峨、翠柏环绕,雨霁初晴、青碧岚光,故称“桥岳晴岚”,乃古曲沃十景之一。景区山顶有黄帝庙,即为传说中黄帝的东陵,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西陵遥相辉映,是华夏儿女祭祀先祖的圣地之一。

景明诗经山水

位于曲沃县城东南10公里的景明村南,地处曲沃、闻喜、绛县三县交汇的紫金山麓,山中有泉,史称“沃泉”,经青玉峡谷至白石山崖,急流直下,出景明山而成瀑布,常年不断,清澈可饮。古人“千古长鸣飞白练,涛似连山迎客来”就是景明山水美景的真实写照。《水经注》描写它“青岩若点黛,素湍如委练”,在峡谷中拦水成坝,高峡出平湖,环湖青山环抱、翠竹成林,在古代即是曲沃十景之一。该区主要景点还有龙岩园、牡丹园、水上乐园、千年银杏树、南林交龙泉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南林交民俗风情古村落等。

晋园(公园)

位于曲沃县城东区中心地带,占地约318亩,整体设计立意于曲沃特级文物——春秋中晚期的错黄铜宝壶。公园景观主要包括“一心一湖两带八大景观”。一心,即集“五馆一中心”(包括城展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老年活动馆和会议中心)为一体的晋都文化活动中心;一湖,即水面约50亩的如意湖;两带,即沃水潆洄水景带和林间小溪水景带,沃水潆洄出于《曲沃县志》“沃水潆洄盘旋,是为曲沃”。全长600米,从公园的东北角开始,向西贯穿整个公园北侧,至西北角假山处,折而向南注入如意湖。林间小溪水景带位于公园的东侧,全长450米,是在微地形和丛林绿篱中独辟蹊径打造的人与自然共融的亲水景观,体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八大景观,分别为公园入口处的晋国风格的仿古牌坊、晋水桥、沃水潆洄、文化中心两侧相呼应的戏院和晋国宫、人工湖和湖内的文公舫、湖东岸的晋国街。

大悲院

位于曲沃县曲村镇中心,唐大和元年(827年)创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重修,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进行过修葺。大悲院坐北朝南,布局为长方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8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由西院和东院两部分组成,西院又叫旧庙,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组成,东院又叫新庙,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组成,是寺院的主体。现存建筑献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清代所建。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彻上露明造,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柱头斗拱五铺作双下昂,昂为琴面昂,补间各施一朵,形制同柱头铺作。昂为真昂,昂尾挑于中平槫下,阑额、普拍枋断面呈丁字形,用材规整。献殿东侧墙上存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大悲院新修卢舍那佛记》、明万历十六年《大悲院记》碑等4通。2001年6月,大悲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牌楼

又名望母楼,位于曲活县城贡院街中段,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邑人李济沆兴建,清代以来曾多交修缮,该建筑为楼阁与牌缕混合式建筑,座北朝南,三重檐十字歇山式绿琉璃物保护单位,2002年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待批)。经近四百年风雨侵蚀、战火纷扰、方革浩劫,依然耸立于曲沃古城一隅。她即有江南楼阁玲珑剔透、精细纤绣之美,双有北方古建筑雄浑巍峨之壮观,是曲沃古老文明的象征性建筑。

传说晋国时期晋献公的宠纪骊姬谗言太子申生,而使太子自杀于新城,骊姬死后被葬在曲活四牌楼下,让世人践踏。四牌楼建筑结构为三重檐三层楼身,一、二层四面均面阔三间,进深三间。

四牌楼造型奇特,为楼阁式与牌楼式相结合结构,牌坊上下坊,雀替,板件雕有精美的浅浮雕塑,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第二层有挑出的抱厦,这点同霍州的鼓楼做法似乎相同,三层作了一个十字歇山顶,把四个牌坊收拢形成了一个整体,使整个建筑看上去又像一个楼阁。精雕细琢的雀替、花板和艳丽的彩绘、琉璃把整个建筑物修饰得令人眩目,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方城遗址

位于曲沃县曲村镇西南距县城约17公里,北靠塔尔山,南临滏河,和襄汾陶寺遗址仅一山之隔。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山洪的长期冲刷,地面形成多条大小不等、基本上垂直于塔尔山呈南北走向的沟窪,为典型的黄土地貌。遗址于50年代末发现。198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遗址发现遗迹有房址、陶窑、灰坑和墓葬。房址有地面建筑、半地穴建筑和洞穴式建筑。陶窑由平面排列的窑室、火膛两部分组成。窑室为圆形袋状,有主火道、支火道各三条,火膛基本呈方形。灰坑以圆形、不规则形比较常见。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陶器陶质绝大多数是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制法有轮制、模制和手制。器形主要有鬲、甗、斝、甑、簋、扁壶、圈足罐、折肩罐、单耳罐、双耳罐、鼓腹罐、折腹罐、浅腹盆、深腹盆、豆、杯等。石器为磨制,有刀、锈、凿、斧等。骨器数量较多,加工精细,发现有镞、锥、针、匕等。

羊杂割

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羊杂割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杂割(曲沃)讲求水熬煮,原汁原汤,汤色乳白,其味醇香。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中路(太原)杂割料全,熬煮、对汤时均加了葱、姜、香菜澄,还有的加粉条、豆腐,另有一番风味;北路(大同,怀仁)杂割的吃法和制法均显得粗犷,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

曲沃烟叶

其色泽金黄,叶片厚大,含糖量高,香气浓郁,既能直接吸用,又为制造卷烟的优质原料。曲沃卷烟厂是山西省唯一的卷烟厂。其代表产品广胜寺、西厢、尧都、汾水在三晋大地曾经是熟悉的记忆。

豆沙糕

创制于清末,由豌豆、栀子、柿饼制成。太平天国义军攻克河南济源后,招募当地青壮年入伍,率兵北上攻占了晋城、长治等地,继续向晋南挺进。部队驻扎曲沃时,一些济源籍伤残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荣,便不思故乡,留居曲沃,为谋生而经营起豆沙糕生意。到了民国年间,豆沙糕担摊比比皆是,成为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他们还编了口头禅:“来到曲沃县,住在大东关,抄弄一副担,赚点豆沙钱。”经营豆沙糕,既不占地盘又不需开门铺,原料易取,薄利多销。

曲沃花葫芦

曲沃花葫芦工艺按其品种可分为镂雕葫芦、烫画葫芦、沥粉葫芦、压模葫芦、浮雕线刻葫芦、根艺葫芦、金丝葫芦七种,郑家葫芦运用了透雕、浮雕、线刻、烫烙、沥粉、压模等技巧,创作了形态各异的平安如意、平安富贵、福禄寿禧、晋侯用宝、吉祥图、鼻烟壶、护身符、百寿、百禧、神牛、八宝、菩萨、器皿以及五彩缤纷的脸谱、壁挂、奇禽异兽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装饰图案,特别是根艺葫芦,文化内涵更为丰富。郑家葫芦既有民间艺术的稚拙华美,又具历史久远的风尘厚重,更融入了东方文化的天人感应,神秘而又耐人寻味。

晋都文锣鼓

以典雅、悠扬、清晰、动听而见长,与粗犷、豪放、雄浑、激越的威风锣鼓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谓一文一武,由于曲沃为古晋建都之地,受到宫廷音乐影响的曲沃锣鼓与这里人们憨厚内向的性格、朴实包容的民风相结合,形成了曲沃民间锣鼓“文”的特征。故称“晋都文锣鼓。”

晋都文锣鼓一般以八锣、两钹、四鼓、两丁锣为一班。晋都文锣鼓记谱原始简单,锣用“O”表示,钹用“X”表示,没有小节线,只用“.”表示,易懂、易学、易记,很是大众化,不能不说是一种人们智慧创造的结晶。晋都文锣鼓曲牌由路行、慢筛锣、紧筛锣、头牌、贰牌、叁牌、肆牌7部分组成。

曲沃四牌楼传统古会

每年的七月二十曲沃县城古会,始于清朝末年,原为商界的敬财神会。初时三年五年一次,民国后定为每年一次。会期,正大街自南而北搭天棚,并搭5座神楼,5个影戏舞台。白昼演木偶,晚上演皮影:扎有式样新奇的各种牌坊,陈列奇花异草,古玩珍器,稀奇钟表名人字画等。傍晚,楼台牌坊花灯齐明。商户门首悬灯结彩,交相辉映。黄帝庙,关帝庙,世子庙。七郎庙,汤王庙等场所dou演剧助兴,观众摩肩擦踵,新中国成立后,定为县物资交流会,自2003年起又改名,四牌楼传统古会,由乐昌镇东关村承办。属于临汾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了三晋文明的蔟灿与浪漫。彰显了当地人豪爽与烂漫。洒脱与真诚,自然文化的魅力与恢弘。

晋语

曲沃在尧、夏到两周的这段时间里,特别是从叔虞封唐到韩赵魏三家分晋的600多年时间里,有近400年的时间都处于晋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此间集中出现了《周易》、《左传》、《国语》、《史书》、《诗经》等众多传世文化典籍。其中,《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按年纪事的编年体史书,仅记晋事的篇幅就占到了四分之一;《国语》作为我国第一部按国纪事的国别史,是《左传》的姊妹篇,全书二一篇,其中晋语就占了九篇,几近全书的一般,故有人将“国语”称为“晋语”;《诗经》中也有大量的篇幅与曲沃相关。可以说,曲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成语之都

秦晋之好

正是这种数千年的深厚文化积淀,既而为中国成语文化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养分。据统计,《汉语成语词典》现收录的5500多条词目中,直接或间接与曲沃的人文风物有关的成语典故就多达300余条,诸如象饮水思源、硕大无朋、从善如流、公而忘私、居安思危、秦晋之好、假虞灭虢、志在四方、取信于民、政平民阜、退避三舍、掩耳盗铃、表里山河、汗马功劳、惟命是从、休戚相关、君无戏言、宾至如归、不隐于亲、识多才广、有名无实、经天纬地、素车白马、天经地义、除旧布新、唇亡齿寒、数典忘祖、贪求无厌、赏罚无章、楚才晋用、马首是瞻、犄角之势、痛心疾首、惟利是亲、疲于奔命、礼贤远佞、不安其位、死而不朽、鞭长莫及、病入膏盲、知难而退、置善则固、华而不实、寸草不留、董狐直笔、铤而走险、言犹在耳、纵虎归山、退避三舍、兵不厌诈、贪天之功、志在四方、行将就木、甘拜下风、外强中干、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幸灾乐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食不甘味、纵虎归山、天生尤物、亡戟得矛、多难兴邦等。时至今日这些成语典故已是尽人皆知、人皆能详,由此而引申演变而来的成语更是达到了数千条之多。

革命家彭真

曲沃历代名人辈出,史不绝书,或以文治武功泽被后世,或以高风亮节垂范千古,或以科技和文化成果造福于民,影响较深的不乏其人,世人有口皆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行,特此致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