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全国红枣第一县·临县红枣文化”系列报道之一】临县红枣历史有多久 谁也说不清

原标题:【“全国红枣第一县·临县红枣文化”系列报道之一】临县红枣历史有多久 谁也说不清

临县碛口镇枣农在黄河边晒枣。 刘众民 /图

克虎镇赵家山村黄河边的枣树

枣树下的羊倌

克虎镇赵家山村的“枣树王”

八堡乡贺家墕村千年酸枣树一个人抱不过来

曲峪镇开阳枣林

1995年,临县在修建碛口镇到索达干村的公路时,挖出了整棵的枣树化石,距今有上亿年的历史,这足以说明临县悠久的枣树种植历史。如今这棵枣树化石正安静地躺在阳府井大厦的展览馆里,向人们诉说着红枣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漫长的生长史,它见证了沧海桑田,见证了黄河的形成,见证了人类的起源与繁衍。可以说,从人类诞生起,红枣就是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

临县县志记载:“临县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栽培枣树亦历史悠久,据传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三千年前,临县黄河沿岸已然是大片枣园。唐宋后,因为枣树耐旱,被誉为“铁杆庄稼”,人们把枣树移植到湫水河东岸,逐渐使全县大部分地方有了成片的枣林。古人并没有任由其自然生长,为了培育更好的红枣品种,他们很早就懂得了嫁接技术。

在临县克虎镇赵家山村村民赵小明家的地里,有一棵老枣树,距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堪称“临县枣树之王”。奇特的是,这棵枣树经历了千余年的沧桑变化,树干仅剩下了三分之一,却仍顽强生长,一人环抱,双手尚不能挨住。更令人们惊奇的是,这棵枣树从地面往上一米多的地方,有一圈明显的疤痕,下边生出两枝细枝,结出的果实是酸枣,而树上结的是又大又红的木枣。林业专家张德志说,这表明早在1400年前,当地人就会用嫁接技术,培育新品种了。这可谓是一棵有古代嫁接技术“活化石标本”之称的古枣树。

古枣树就生长在黄河岸边,它望着汹涌南去的黄河流淌了1400个春夏秋冬。它老了,尽管没有硕大的树冠,在黄土坡上一点儿也不起眼,但仍努力地发出枝叶,结出红枣。树皮上一层层的疤昭示着临县深远的红枣文化,也为研究古代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提供了现实的参考依据。枣树王名声在外,曾有外地富商欲以高价购买此树,赵小明舍不得卖,他精心地守护着这棵树,给它剪枝锄草平地。

在这棵枣树王的周围,树龄在几百年的古枣树还有三四十株,种植规范,行距、株距斜顺成行。可见,在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当地的枣农就懂得了早熟栽培管理的技术。赵小明视若珍宝地一个一个介绍给我们。枣树生长缓慢,它们没有粗壮笔直的树干,没有参天的树冠,树枝肆意地生长着,蓝天映衬下形如腾飞的龙,宛如一幅水墨画。人们不舍这一幅幅美景,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动人的画面。

八堡乡贺家墕村有棵千年酸枣树。这棵酸枣树就在村道边,我们很兴奋地上前查看,第一次见酸枣树长得这么大,有十多米高,依然是一个人抱不过来。它生长在黄土高坡上,远远就能望见,树干完整、笔直,应该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摘一颗酸枣,颗粒大,酸而甜,这是枣树吸收千年营养后的积淀。老百姓不管是种地还是修路,都不会损坏它。正因此,多少年来,这棵老酸枣树周围支生出来小酸枣树,成为嫁接红枣的良种。

临县还有很多的古枣树,比如林家坪镇南圪垛村的千年牙枣树等等,均表明了临县枣树种植的悠久历史。这也使得临县人与枣不可分,红枣成为生命的使者。

苏鑫波/文 刘众民 王宝珍/图

来源:三晋都市报、临县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