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寿川文苑】南燕州:大燕古都遗风长,驿道来往都是客(连载一)

走进南燕竹

在早年间,南燕竹叫做“燕州国”,一道土岭隔开,分成了相隔四五里地的南北燕州。走进今天的南燕州,就会听到好多美誉之词:有人说,南燕州是寿阳打粮食的“捞饭盆”;有人说,南燕州地下宝藏多得遍地都是;有人说,南燕州是个出官出人才的地方,有人说,南燕州出的才艺人手艺人也不少,还有的说,南燕州真是个出美女的地方……

一湾寿水,走到这儿缱绻缠绵

虽然,这里的人们把这条河叫做白马河,这是纵贯寿阳最长最宽的一条河。其实,在它的上游,有两条支流,其中一条就叫做寿水,而寿阳的命名就是依据“寿水之阳”而得名的。在寿水上游,源头出自罕山、鹿泉山、要罗山、涌泉山等,它们一路集纳涓流,奔跑而来,浪涛起伏,势如飞雪,如同一匹脱缰的白马排空而至!到了南燕竹,地势开阔,河床平缓,白马河仿佛喘歇下来,盘桓在十多里宽的绕河流域,两岸淤积土地两万多亩。春夏季节,水草丰美,流水潺潺,庄田厚实,绿染山野!在十年九旱的寿阳,有这样一片肥沃土地,自然是一座天然粮仓,故而老百姓叫做是打粮食的“捞饭盆”。在全县20多乡镇中,南燕竹镇是产粮最多的,年产量达到一亿多!

村民告诉我们,上游临近的清平村,在远古时,这里却是一片清净平缓的水泽之乡,故而取名“清平”。相传当年寿阳各地旱魔肆虐,草木不存,而这里却水好水足,方圆十多里打了108眼水井,井井有水,且可口清甜。据说从南燕州到太安驿几十里远的村民,每逢旱天都到这里担水,从未枯竭。由于水质好,成了太安驿驿馆专门服务过往官员沏茶饮水的专供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游的蔡庄村修建了全县最大的水库,库容量达到2070万立方米,可控流域面积223平方公里。到了现今,水资源极度缺乏,南燕竹又成为全县城市饮用水资源重点保护地,担负着县城及近郊10多万人的生活用水。

北齐治州,大燕国都遗风可寻

据《寿阳县志》载:寿阳最早的建制为春秋时的马首邑,由韩固大夫统领。邑,在春秋时相当于县的建制。算起来要比西晋设县的寿阳县城早建600多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六卿灭祁氏,分祁氏田为7县,在今寿阳境内置马首县,封韩固(约公元前540—480)为马首大夫。现在的马首村,仍可看到春秋古邑时的古城墙遗址。到了古晋国的太康年间(280年至289年)置寿阳县,属乐平郡。南北朝时,中原混战,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徙寿阳之户于太陵(今文水县)城南,置受阳县,属太原郡。永熙三年(534年),受阳县归东魏。后相继归属北齐、北周。这其间,北魏孝昌年间(525年至527年),迁朔州寄治寿阳,如草沟当时名为“狄那”。到北齐(550年至577年)时置燕州,治所就设在南、北燕州,直到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废止。

在历史上的中原大地,有一个北人南迁建州衙的特殊时期。寿阳县现在的南燕竹镇,实际上是北人南迁时的南燕州。 春秋战国时期,汇集全国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中原,北方的祖先集中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在东晋北人南迁之前,从来都是北方的汉族人征服南方土著。各种兵书和思想著作,无一不是北方人所作。

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战乱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南方。一直到南宋,北方人迁往南方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而寿阳,更是几度迁出又几度迁回。 寿阳汉代属榆次县地,晋代始分置寿阳县,以县城位于寿水之阳而命名。晋末以后,寿阳一带战乱频繁,干戈不息,遂于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迁寿阳县民至大陵城南,别置受阳县,县址即今文水县的旧城庄。寿阳改为“受阳”是因当时胡汉译言之讹而造成的。直到隋开皇十年(590年)全国统一后,才将受阳县迁回原寿阳城。在这段战争时期,寿阳县在外漂泊寄治了142年,还被少数民族误称“受阳”达189年,到唐贞观十一年(637年)才终于得到正名,又称为寿阳县,并延续至今。

寿阳沿革史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结集过大量的侨置郡县。在西晋末至北朝这一动乱时期,北方的郡县随着流民一起南迁,山西北部的郡县也向中、南部迁徙。当时除寿阳县迁至今文水县境内,还有朔州和夏州所属的7郡13县一并侨置到寿阳县境内。它们是:太安郡的荻那县、捍殊县;广宁郡的石门县、中川县;神武郡的尖山县、殊颓县;太平郡的太平县、太清县、永宁县;附北郡的附化县、恩泽县、五原县、广牧县;还有夏州的太安郡、神武郡等等。一县境内同时容纳了如此众多的州、郡、县,亦可谓寿阳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时至今日,有些侨置郡县名还保留在寿阳的地名中。如现在寿阳县有太安驿和太安村,分别是朔州的太安郡和夏州太安郡的寄治地;神武村现名尖山村,是神物郡和尖山县的寄治地;女英雄尹灵芝的故乡太平村是太平郡的寄治地;驸马城是附化郡的寄治地;下州村是夏州的寄治地;而朔州则是寄治于寿阳城中,这一点也从考古资料中得到证实。1973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协同寿阳县有关部门,对位于寿阳县城南5里徐公坪的北齐贵族厍狄回洛墓进行了发掘,其墓志称“葬于朔州城南”,证实寿阳称谓确是当时朔州的寄治地。

西晋末年,中原丧乱,五方胡人趁机涌入,北方陷入战火纷飞的乱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江南,北方相继建立起十几个大小不等、实力不一的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其中慕容氏建立的燕国,先后有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5个国家。成为在北方建立国家最多的一个部族,约占到十六国的五分之一。说慕容氏的大燕国在当时风光不可一世,实是不为过分,也怪不得慕容复父子一直念念不忘祖宗昔日的辉煌。其中西燕国强盛时占据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共历七主,建国十一年。慕容氏一族,自前燕慕容皝于公元337年建国,到公元436年,沿袭慕容氏国号的北燕为北魏所灭,慕容氏共建国一百年,这一百年,也是慕容氏在历史上最为风光的一百年。

文章来源 | 白天

本期编辑 | 潘福明 张 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