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张闻天忆党史最凶险一夜:若非毛主席力排众议,党史就要改写了

原标题:张闻天忆党史最凶险一夜:若非毛主席力排众议,党史就要改写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的夏末秋初,红军长征途中,在懋功会师后的喜悦气氛还未消散,党内高层的分歧却已悄然显现。博古、张闻天等人与张国焘之间,就红军的下一步行动方向产生了严重的意见不合。张国焘坚持南下,而中央则倾向于北上。这一分歧,在两河口会议上达到了高潮。

据杨尚昆回忆,会议上的气氛异常紧张。博古等人试图以理服人,但张国焘却显得固执己见。当博古用挖苦的语气指出张国焘方案的不足时,张国焘勃然大怒,质问博古:“你说我是麻雀,你懂得什么?你把中央苏区那么大块根据地都丢掉了,这个责任你逃不掉!”言辞之犀利,让在场的人都感到震惊。

张闻天

尽管张国焘最终勉强同意了北上的方针,但心中的不满已经埋下了分裂的种子。随后的日子里,张国焘不断向党要权,甚至要求撤销博古的总政治部主任职务,企图在党内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右路军在等待左路军北上的日子里,发生了一件小事,却差点引发了大的风波。张闻天,作为当时的总政治部主编,撰写了一篇名为《北上南下是两条路线斗争》的文章,意在阐明北上的正确性。

张国焘

在编委会上,这篇文章却遭到了陈昌浩的强烈反对。陈昌浩的言辞粗鲁,甚至威胁如果文章发表,就要发动四方面军的干部与张闻天斗争。面对这样的压力,张闻天不得不将文章撤下。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对张闻天的书生气颇感无奈,他批评张闻天说:“你简直是书生气,这样不懂事。现在写这个文章干什么,一点用也没有。”毛主席深知,在当前的局势下,避免冲突、争取张国焘和左路军北上才是首要任务。张闻天的文章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冲突。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9月8日,张国焘突然致电陈昌浩和徐向前,要求他们带领所有右路军南下。这封电报无疑是对中央北上方针的公然挑衅。电报的原文虽然争议颇多,但其中的胁迫意味不言而喻。这一事件,让党史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面对这样的危机,张闻天陷入了犹豫。他担心如果分道扬镳,可能会引发红军之间的冲突,甚至导致“红军打红军”的局面。同时,他也无法接受与朱老总、刘帅率领的一方面军部队分开。作为一个受过“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教育的同志,他担心这样的决定“不符合布尔什维克的原则”。

陈昌浩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再次展现了他的果陈昌浩断与智慧。他详陈利害,说服了大家采取“非布尔什维克”的办法,即带领一、三军团脱离右路军,单独北上。这一决策,无疑避免了党史被改写的可能。

张闻天在后来的回忆中表示,如果不是毛主席的果断决策,党史的发展可能会不堪设想。他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毛主席能够做出这样的决断。

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单独北上来到陕北后,张闻天在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确定“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方针等重大决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与毛主席并肩作战,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在这个过程中,张闻天也展现了自己的成长与转变。他不再拘泥于“布尔什维克的原则”,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决策。他虚心接受自己的不足,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在1943年主动离开中央到基层去做调查研究,并在后来的工作中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在七大上,当王稼祥落选中央委员时,毛主席专门在大会上为张闻天和王稼祥正名,强调了他们在遵义会议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对张闻天过去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期望。

抗战胜利后,张闻天要求前往东北工作,历任多个重要职位,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国后,他又投身外交战线,继续为党的事业发光发热。

谨以此文,纪念历史。

在阅读此文之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