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遵义会议上,反对解除博古最高领导职务的凯丰,后来结局怎么样?

说起遵义会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谓是一个生死存亡的转折点。当时红军在博古和李德等人的指挥下接连失利,不仅把根据地丢了,而且部队伤亡巨大,湘江战役后,更是直接从八万多人锐减至三万多人。

为了纠正博古等人的错误军事路线,红军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大会上,正确的意见占据上风,最终博古的最高领导职务被解除,洛甫取代他成为了新的总负责。但在会议过程中,也有的同志思想没转过弯来,反对解除博古的指挥权,此人就是凯丰。

与“博古”,“洛甫”一样,凯丰只是个化名,他原名何克全,1906年出生,江西萍乡人。凯丰早年追求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后来还远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凯丰遇到了博古,两人因为有共同理想,成为了一对无话不说的好友。

1930年,凯丰回国参加工作,在博古的介绍下,他转为党员,并且在共青团工作。凯丰先是担任团中央委员,后来又晋升为团中央宣传部长。来到中央苏区后,他的职务得到进一步提高,任团中央书记,主要从事青年工作。

此时,凯丰的同学博古也是平步青云,担任总负责,掌握着红军最高指挥权。但博古不懂带兵打仗,他盲目听从洋顾问李德的军事指挥,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后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开始时,凯丰担任中革委总供给部政委,并作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随军行动。1935年1月,红军召开了遵义会议,凯丰思想一时没转过弯来,因此选择继续支持博古。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博古和李德还是被解除了指挥权。那么后来,凯丰的结局怎么样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遵义会议结束后,在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红军被动挨打的局面得到扭转。凯丰眼看着红军转危为安,思想开始慢慢转变过来,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他马上改正了错误,转而坚定地支持主席的领导。

抗战爆发后,凯丰因为擅长理论宣传,于是被任命为宣传部长,同时担任了新华社的编辑工作,他还翻译了大量的马列著作,为提高我党理论水平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凯丰来到了东北,担任东北局委员兼宣传部长,还创办了《东北日报》。

建国后,凯丰担任过沈阳市委书记、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他工作认真,任劳任怨,不谋私利,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但令人惋惜的是,凯丰于1955年3月23日因病去世,终年49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