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燕地青铜,探访古燕国青铜器文明大展

原标题:燕地青铜,探访古燕国青铜器文明大展

古燕国

燕,甲骨文、金文作晏,已具有都邑的含义。古代,在北京地区有一个相当大的部族以“晏(燕)”为图腾,为族徽,为族名,并进而为地名、国名。古燕形成于何时已不可考。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童家林、黄土坡村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包括建于商末延续至西周的城址。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商末时期古燕首都城的遗址。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展览分为两部分,共展出文物132组件。从精巧的铸造技术、奇特生动的造型、精美的纹饰等方面展示北京地区古代灿烂的青铜艺术和古代工匠们高超精湛的技艺。为突出燕文化的特色,在展厅中心设计了一座显示出夯土层理的方城,象征着房山琉璃河燕国西周都城。

今天随着老猪的镜头,一起探访这个青铜时代大展。

亲身亲眼感知几千年前的辉煌,用心感受历史的浩瀚。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以青铜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作为青铜时代的主要标志物,是商周时期礼制和宗法制度的集中体现。我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经夏、商、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这件班簋,口微敛,卷唇,鼓腹,低圈足,腹部置四个兽首耳,耳下勾状珥前延伸出象鼻形足,将簋体悬起。颈部饰以涡纹,界以弦纹,腹部以阳线构成四组兽面纹。器内底铸有铭文20行共198个字。为西周时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是无价之宝!从铭文中可知,它的主人是3000多年前周穆王时的贵族毛伯班。铭文记录了他受周王册封和他父亲随周王平定东国之乱的功迹,并向周王请求追谥。铭文的最后一句是“子子孙多世其永宝”。因为它的原主人叫毛伯班,故称之为班簋。 班簋并非燕国器物,它出土于北宋年间,被视为簋中之宝,而为历代皇家所珍藏。在清皇家编辑的图录《西清图鉴》的第十三卷中就有它的图形和铭文。班簋为西周时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班簋在清乾隆年间已是皇宫的“重器”,名“毛伯彝”,并得到乾隆的喜爱。在清皇家编辑的图录《西清图鉴》的第十三卷中就有它的图形和铭文。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无数国宝被抢、被盗、班簋也随即从故宫中失踪,其后的七十年里,班簋一直未在现身。直至1972年夏季的一天,文物清理拣选小组的呼玉衡、华义武师徒二人又来到北京有色金属供应站的废铜堆里拣选文物。快到中午时,华义武看到了一个裹泥带锈被砸扁的、不完整的青铜器,师傅认定是重要的青铜器物,于是师徒二人更加细心地在小山般的废铜堆里左翻右找,终于一片片地凑出和显现了器物的口、耳、腹部。后来,经著名的青铜鉴定家程长新仔细鉴定、考证,初步认定它就是清宫的旧藏“班簋”。

继西周青铜器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期。可分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3个阶段。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 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

兵器部分

这组铜剑依次为1双环蛇首短剑 2绳纹兽首短剑 3马犬纹短剑 4兽首短剑 5兽首短剑 6扁球首短剑 7云雷纹短剑 8羊首短剑,为北方民族自制的青铜短剑,剑体厚重、短小,铸工精致,注重剑柄的装饰纹饰写实。

一排排青铜诉说着历史与庄严 ,

跨越千年,厚重如缠绵的思绪,

这些器物上篆刻着的事件,

辗转了千年,

铸就了这青铜时代的历史。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谢谢观赏,喜欢请关注。

下期更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