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研究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上)

原标题:圆明园研究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上)

本文对清代圆明园中特殊的景致——买卖街的布局、建筑形式以及经营特点进行了梳理考证,并对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清代离宫圆明园中景象丰富,蔚为大观,其中特别设有以表现闹市形态为主的市肆之景——买卖街,在恬淡幽静的御苑氛围中尤显突兀。买卖街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市井文化,内涵丰富,也是清代宫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但由于遗址破坏严重,相关文献较少,至今学术界对于圆明园买卖街的情况一直所知不多。本文拟就现有资料进行整理梳证,试图尽可能地勾勒出买卖街的历史轮廓,并对其景象特点和文化内涵作进一步分析。

圆明三园中的买卖街共有两处,一处位于圆明园西部东路的舍卫城之南、同乐园之西,呈“T”字形商业街形式;另一处在长春园含经堂东侧,为单面长排的铺面房。

长春园含经堂、淳化轩一组建筑是乾隆帝精心修建以备退位后养老的工程,规模很大。从现存的样式雷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东路霞翥楼、渊映斋、戏台的东侧有一排铺面房,坐西面东,计40 间,其对面是一些零散的库房。关于这组建筑的文献记录极少,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内务府工程清单记载含经堂东边茶叶铺前曾经拆修拍子5间。

2001年4月~2002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曾经对含经堂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此条买卖街也包含在内。从考古发掘简报可知,这组铺面房的基址南北总长度为135.65米,东西宽约6.3米。遗址中共发现有28座炉灶,或许其中曾经设有多处饭馆(图一)。目前遗址已经经过整修并对外开放(图二)。

图二 整修后的长春园含经堂买卖街遗址

相比而言,同乐园买卖街的地位要重要得多,但《日下旧闻考》对此所记也很简略,惟有“(同乐园以西)中有南北长街”一句而已。这条买卖街主体为南北向,中间有河流过,河上架设双木板踏跺桥,名双桥,长街由此被分为双桥南街和北街,向北延至舍卫城南则形成基本对称的东西二街,共同组成此组街市格局(图三)。其中南北街总长超过130米,东西街则很短。圆明园中道路绝大多数曲折蜿蜒,但此买卖街为笔直的通衢。位于南街之东的同乐园是圆明园中的大戏楼,也是清帝最常去的观戏场所。

同乐园买卖街上的店铺很多,清道光间大臣姚元之《竹叶亭杂记》曾载:

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每岁赐诸臣观剧于此。高庙时,每新岁园中设有买卖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

乾隆间供奉宫廷的西洋传教士对买卖街也颇为关注,在其书札或著作中曾经提及相关情况。如法国的蒋友仁曾记:

(圆明)园中亦有通衢,店铺夹列,每逢佳节,中国、日本、欧洲各国,各种最珍奇之物,群汇于此,如市场然。

同样来自法国的王致诚在书札中的记载更为详细:

开埠迎船,陈肆列货。丝绸布匹,则各分地段焉。磁货漆器,则各占专巷焉。木器衣装,妇女珍饰,则此一方焉。玩好书册,经典巨籍,则彼一地焉。亦有酒肆茶坊,行台村店,果浆走贩,针线游商,揽售牵裾,皆所不禁。

现存乾隆间《圆明园内拟定铺面房装修拍子以及招牌幌子则例》则明确开列了圆明园中一些店铺的种类,计有当铺、首饰楼、银号、香蜡铺、纸马铺、油盐铺、菜床子、粮食铺、颜料铺、茶馆、南酒铺、干果铺等,从所列货物判断,可能另有兵器铺、鞍鞯铺、文具店等;按前引姚元之、王致诚的记载和其它档案材料,圆明园中除此之外至少还应该有古玩店、酒馆、饭庄、估衣铺、瓷器店、漆器店、丝绸店、布店、书店、木器家具店、鸟雀店等,总计20 余种以上店铺,另有卖饮料、水果、零食、针线百货的临时小商贩。嘉庆九年(1804 年)曾有谕旨:“嗣后大戏十日后,荤素饭铺也一并撤去。”可见街上的饭铺还区分荤素。纸马铺是卖丧葬用品的店铺,居然也列于御苑买卖街中,其货品的齐全程度可见一斑。若按蒋友仁的记录,有些店铺还出售一些来自日本、欧洲的进口商品。

嘉庆元年(1796年)内务府工程清单上曾记录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维修同乐园买卖街的情况,特别提到若干店铺的字号和形制,其中双桥北街东面有圃香馆楼一座三间,街西有富兴楼并万香楼共六间、后院转角房五间、东西群楼后院净房六座共六间、酒楼一座,双桥北街西临河有茂源号一座三间带后抱厦一座,另有酒楼以及带孔雀笼的雀鸟房等;舍卫城东西街及并双桥南街黏修铺面、牌楼、拍子共19 座,计57 间,包括嫩绿轩、同盛号、魁元堂、兴盛号、韵古斋、广兴号、聚香斋、德兴号、天祥号、华服斋、居之安、乐婴号、文雅斋、天宝楼、翠云斋、宝华楼、如意渡等。各店铺具体经营性质无详细记载,仅能从名称推断大概,茂源号是银号,聚香斋是香蜡铺,韵古斋是古玩店,华服斋是估衣店,天宝楼是首饰铺,如此等等。

同乐园和含经堂买卖街始创的年代不详,其中同乐园买卖街至迟在乾隆九年(1744年)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上已经出现;含经堂建筑群于乾隆十二年(1747 年)已大致建成,其东的买卖街可能也建于这一时期。

除此之外,圆明园其它景区也有一些零星的店铺建筑,如北远山村设有几间铺面房,类似山村野店;又如雍正六年(1728 年)六月,雍正帝曾御书对联“麦翻千顷浪,鱼跃半池珠”,下旨挂在某酒馆内,其具体位置不详;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下旨在西峰秀色后铺面房做匾四面,分别是“川流老铺”、“水玉馆”、“留春居”、“远馥斋”,同年记载某处河西岸拆修铺面拍子二座,计五间;嘉庆元年工程清单载某处修渔家乐窝铺二座,满换苇席拍子。这些同乐园、含经堂以外的铺面房也是园中的一种点缀,但并未形成街市的规模。

从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坐石临流》图上看(图四),同乐园买卖街的店铺以二层楼房与单层坡顶房相错,楼房多为五间悬山建筑,双桥南北岸边各设带前廊的转角楼房。铺前多带有平顶棚子,也有高高的幌子,尚未见冲天牌楼和单层的平顶房式样。南北长街道路宽敞,路面似是砖砌;各店位置略有进退,路两侧散种花木,街道虽平直,空间仍有一定变化。

图四 《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同乐园买卖街

在清代晚期的一张样式雷地盘样上附有南街的平面(图五),其分布格局仍基本可与四十景图相对应,惟有西南侧一座楼房已改为两座三间建筑。值得注意的是,图上特别注明了一些建筑的功能,东有库房、鸽子房、奏事处、执事房等,西侧为敬事房、茶房、司房等,均与店铺无关。可能清代后期这组建筑已经不作买卖街使用,改作同乐园的附属用房,只是仍保持原有街市建筑形式而已。

从另一张样式雷图上看,含经堂东侧的铺面房共有10座40间,其中五开间者6座,三开间和两开间的各2 座,均带有前廊(图六)。而经考古发掘的遗址上也有40间店面,但分9个单元,自北而南,1~4单元、7~9单元均五间,第5单元三间,第6单元两间,与样式雷图略有出入。

从相关档案来看,清朝中后期这些铺面房曾不断被改造,其造型大多属于楼房、牌楼(或牌坊)、拍子3 种店铺形式,均为北京常见的店面形式,工程清单中经常提到承重、枋子、带子板、押面枋、顶拍等构件。当然,还应该有一些店铺仍采用最普通的单层坡顶房形式。

梁思成先生在《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中曾经辟有《店面简说》一章[15],对北平的旧式店面进行了搜集分析,大致推定清代北京铺面建筑的大木构架均以《工部工程做法》中的“小式大木”为准绳,临街一面开敞,店面装修比较轻巧。其中拍子即平顶房,形式最为简单,屋顶上常做栏杆,上面标有字号;檐前带挂檐板,雕刻精美。牌楼式店面最复杂,“为铺面建筑中之铺张最甚者。这种牌楼,竟可说是一个大幌子,完全属于装饰性质,与店铺本身无直接关系”。牌楼带有斗、楼檐,雕式丰富,上须加招牌匾额;较次的店面则用相对简单的牌坊,不用斗、楼檐,也不设匾额。

梁先生文章还特别提到:“门前因牌楼的立法,往往可以标示店铺的性质;如木厂无论门面多少间,只立一间牌楼,高高耸起。香烛店多用重檐牌楼。惟有染坊最为特殊,最能表示商品的性质。牌坊上面架起细长的挑杆多根,遇有染好须晾干的布匹之类,便高高挂起垂下。”楼房则以2层最为常见,也可多至3~4层,还可在拍子之上加建楼房。位于街角的楼式店面常用转角等方式处理,富有趣味。以上研究,可以作为圆明园买卖街店面形式的注脚(图七)。

[作者]

贾 珺

[编辑]

付 怀 东

    温馨提示

    为了满足大家深入了解圆明园历史文化的需求,圆明园研究院特开通“北京圆明园研究会”公众号,公众号将定期发布圆明园遗址保护与文化建设发展等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