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元栋)
邳州市倪家桥古街,象是一位俊俏的孕妇,头枕青青的宿羊山,脚蹬浩浩荡荡的古运河,怀抱着永远年轻的不老河,是青山绿水、四季秀丽的好地方,尤其她的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更增添了浓浓的色彩,凝成了风景独特的魅力。
三姓 人
倪、王、张三姓,是倪家桥古街居住人口的主体,而且还同是一个老祖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通志》史料记载,倪姓最早起源于倪国(山东滕州),距今约三千多年。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发,楚国将倪国战败,倪族百姓为了活命,逃往鲁西南一带,其中有一家落户宿羊山东、不老河北岸的芦苇荡边,开荒种地,掘井取水,后称此地为倪家楼。
不老河虽然流传着不老的故事,可是在那个年代,长年泛滥成灾,两岸百姓苦不聊生,横尸荒野。
康煕年间的一年初春,不老河两岸闹饥荒,倪家楼的倪化赞,同来自兰陵迁居的王开泰、不老河南岸的张淮清仨人,商议逃荒之事。在交谈中,张淮清说:
“三国时,刘、关、张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在桃园结拜为兄弟,后来打天下,建立了蜀国。咱们为了逃荒,也可以结拜为兄弟,人多力量大、点子多嘛。”
倪化赞、王开泰听后,认为是好主意。接着仨人各报年更,按年龄顺序,倪化赞为老大,王开泰为老二,张淮清自然排行老三。仨人说说笑笑,来到老大倪化赞家里,摆上酒水,撧筷为盟,又向上苍叩了三个响头。
他们合伙度过了几年灾荒,可是仨人的年龄都超过了嫁娶的年龄,成了光棍。俗语说,饿死爹娘,留下种粮。在旧社会,无后是最大的耻辱,仨光棍都说,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三姓人绝后啊?怎么办呢?
老二王开泰出了一个主意:
“我和老三帮助老大建家,能娶妻生子,也是咱弟兄仨的光荣。”
老三张淮清极力赞同二哥的意见。
老大倪化赞很受感动,念义气结盟,立下誓言在先:
“自然二弟三弟愿意帮助我建家娶妻,若我能生下三男两女的,我要把儿子分别过继给二弟三弟,三姓宗祧绵延。”
顿时,仨人兴奋不依。
倪、王、张仨兄弟的仁义感动了上苍,老大倪化赞娶妻后,三年连续生下三个儿子,倪化赞按照事先立下的誓言,将二儿三儿分别过继给王开泰、张淮清二兄弟作嗣子。
仨兄弟为了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又不能打乱族谱,立下堂号为“三义堂”,三姓为同一宗、同一班辈,还立下“后代不准通婚、违者杀头”的戒规。康煕五十八年(1719年)在不老河南岸的张家建家堂庙,将“三义堂”匾额高悬,族谱刻在碑上。每年逢节日,倪、王、张三姓家族都来家堂庙祭祀,煕煕攘攘,川流不息,家堂庙就成了庙会。仨姓人为了交际方便,通过义捐,在不老河上架起了一座义气桥——倪家桥。
说来奇怪,桥架起来后,大显神通:到了夏秋二季,桥随着水涨桥升;到了冬春两季,桥随着水降桥降。周围四村八庄的人听到传说,纷至沓来,倪桥就成了交易中心——倪桥集。每月农历一、四、六、九、十一、十四、十六、十九、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九逢集,每年的四月初九、十六和二十九逢香会。
至今,“倪、王、张”三姓一宗的故事依然传得沸沸扬扬。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三姓人,就是倪家桥古街一道独特的风景。
风韵犹存的石婆婆
在倪家桥古街南、公路的两侧,有两尊青石雕刻的石人,路南的叫石公公,路北的叫石婆婆。两尊雕刻的高度相近,约一米左右;厚度也相似,约40厘米。雕刻艺术精巧,栩栩如生。石公公肥头大耳,额头宽宽,双目怒视前方,右手拿剑,左手握拳,两手交叉胸前。石婆婆农妇装扮,脑后留有发髻,胸前乳房微凸,面带微笑,慈善可亲。两位石人为什么相对而立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插曲。
两位石人何年而立,无从查考。据传说,当年不老河年年洪水肆虐,危害百姓,为了拜求上苍,不要降下暴雨,不要让河水泛滥成灾。雕刻石人,崇拜为神。在石人雕刻竣工后,立下每年的农历初十,男女老幼前来烧香祭拜,后来就成了庙会。可是,年年烧香磕头,香火不知烧了多少炉,头不知磕了多少年,暴雨仍然不减,洪水年年瀑发,百姓仍然遭殃。这到底为什么呢?
有一天,王姓的私塾先生路过两位石人前,立足端详一阵,发现了症结,就找族长商议。
他说,石公公是模拟伏羲而雕,伏羲是龙的传人。石婆婆是仿女娲而雕,女娲是用泥捏造人类,两个人既不是夫妻,性格各异,怎么能放在一起呢?
族长听了王先生一席话,觉得有点意思,就组织人将两位石人分开,按照八卦,公公在路南,婆婆在路北。
果真灵验,两尊石人分立后,上苍不降暴雨了,不老河不再泛滥了,年年五谷丰登。这时,“石神”显灵的传说风靡开来。譬如男女婚后,“石神”就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若无子就拜石公公,让他生个胖小子;若无女就拜石婆婆,让他生个俊俏的女儿;若无儿无女的,就双方求拜,让他们生孩子。媳妇虐待婆婆的,拜石婆婆赦免无罪;有家仇、世仇的,就拜石公公惩罚;就是平常刮风下雨、头疼脑热、寡妇求夫、光棍求妻、天灾人祸等等日常之事,也都要求“石神”保佑解脱。
石公公、石婆婆分立路两旁,过路的车辆必然经过它俩的面,若不祭拜,就会出现“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必须留下买路财”的“诘语”。很多大车、小车经过时,先祭拜后膏油,也有的车主为了省事,路过时扬长而去,就会出现断轴,或是倒在路沟里。
能这么灵验吗?
据说,日伪刘斐然霸占宿羊山时期,区公所一辆日式汽车去滩上街拉货,路经此处,不信这个礼节,就倒在路旁的水沟里。当翻译找来民工拉车时,民工们告诉翻译,车翻是“石神”显灵,劝日本鬼子赶快祭拜。强悍的日本鬼子在翻译的劝说下,分别跪在石公公、石婆婆面前烧香磕头,然后在民工们的合力下,把汽车拖上了路。
无巧不成书。“神灵”往往是巧合而成的。文革时期,红卫兵大闹“破四旧立四新”,奋力把石公公、石婆婆推倒在路边的水沟里。后来,倪家桥遭到了“报应”,全街出现了几十条光棍,有的至今未娶。有位老年人提出建议,快快把石公公、石婆婆捞出来吧,同咱们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立石婆婆不在少数,而倪家桥古街的石公公、石婆婆却独具其个性。
土地庙上结红果
土地爷是地方父母官,民间的事无论大小,他都得管,都管得到。魑魅魍魉、妖怪邪祟之流,也得到土地爷那里登记注册上户口,孙行者保唐僧西天取经,每到一地,碰到妖魔作怪捣乱,总是先唤出当地土地爷动问一番究竟。
在倪家桥古街的东南角,有一座土地庙,它的建筑是砖木结构,一间住室大小(10多平方米)。室内是木雕的土地爷,土地爷面前是供桌、香炉。全村男女老幼,都要到土地庙烧香膜拜。平时,街上出现了天灾人祸,或是大旱无雨,土地庙前跪着很多人,求土地爷上报天神降雨。特别是人死了,首先要到土地庙报到注册,然后家里人来到土地庙上供品,再围着土地庙转三圈,边哭边祷告,还要向地上泼小米汤,以示保佑死者上天平安。
古街里住着一位张姓的残疾人,名叫小海,孤身一人,两腿不能走路,行走靠的是两只手拿着两块木头在地上往前挪。他的生活靠乞讨,或是邻里的施舍。
有一年春节,家家户户忙着做年饭,放鞭炮,欢欢乐乐,小海孑然一身,当然冷清凄苦。突然间,他偶发奇想:土地庙里有供桌,节前肯定有人许愿、烧香上供,我何不乘机过过年呢?小海想到做到。在猫抓脸时分,家家户户围在一起欢度春节,小海乘四下无人,奋力向土地庙爬去。
土地庙的供桌上,果子、饺子、花生,要有尽有,还有整猪整羊整鸡,非常丰盛,桌上还有八碗白酒。小海不尽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节比谁过得都好!”他端起碗一饮而尽,拿起筷子吃肉。喝着喝着,不胜酒力,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不料,半夜时分,地上堆放着的火纸、香炉起火了,小海的衣服油腻、褴褛易燃,接着供桌、土地爷也燃着了火。小海有些醒悟,但是晚了,挣扎一阵,也无济于事。此时,大火冲天,土地庙被烧塌了,众百姓前来救火时,土地庙变成了一片瓦砾。当人们在寻找土地爷时,发现有一个被烧得卷缩着的尸体,还发现有两块大木疙瘩,由此认定被烧死的人是小海。
不知过了多少年,在土地庙的土堆上长出一棵楮树,枝叶茂胜,象一把大伞遮着土堆。更奇的是,每年初夏,楮树绽放淡绿色小花,而后结出圆球形果子,到了秋天果肉橙红色,香甜好吃,类似草莓。百姓认为,这道风景是土地爷显灵;也有人说,是小海为了感恩百姓变成了楮桃。每年烧香上供的人络绎不绝。
1957年夏天,好象天公专门惩罚百姓似的,暴雨连连,汪满河平,百姓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土地庙的楮树下边,烧香磕头,求土地爷上奏,不要再降雨了。有人传说,土地爷睡着了,暴雨仍然下个不停。河水一个劲地往上涨,终于在一天傍晚,不老河在街东段决口了,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庄稼。可是,土地爷的土堆一直凸出水面,楮树的红果依然鲜艳,绽放着诱人的魅力。
【文化佳园(pzwhyjh),原创首发,篇篇耐读,期期精彩。 欢迎投稿订阅。主编:徐景洲 投稿信箱:2175339@qq.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