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
水
塘
文/李新旺 图/陈汝辉
“水至清则无鱼”,说的是常理。在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这一印象将被完全颠覆。
门前溪水清流,屋后绿树成荫,这是鲜水村最寻常的景象。出县城往南60公里,与连城县交界处,一片平坦开阔的田野,一座恬淡朴实的村庄,三五星罗成群的房屋,鲜水村象极了娴静的淑女,悠卧于波光靓影间,袅袅婷婷,风彩翩翩。无须艰辛跋涉,无须刻意寻找,目光所向,脚步所及。纵横交错的长堤短岸,方圆别致的深塘浅池,曲折潆洄的大溪小圳,流淌在蓝天白云间,鲜水村素颜如玉,水韵如筝。
清清、净净,潺潺、湲湲。听见了吗,鲜水在轻声呤唱。梦里水乡?在水一方?都是吧,鲜水村的水能诱人,鲜水村的情能醉了江南。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这方水一直丰满着,奔腾着,清幽见底,清冽浣心。中国冷泉第一村,果然不负盛名。村中七处天然泉眼,纯碳酸泉,日出水量达三万吨,常年水温18-22度。此泉,宜景宜人,下水一浴?如果不够,卧龙泉,栖凤泉,鹿刨泉,月牙泉……各式泉塘风格,汩汩涌来,尽是风光。待莲荷开满盛夏,花香溢满村廓,便艳了十里,骄了百媚。
池上池,溪外溪,小桥流水农人家。塘多,水足,山青,人美,鲜水村又称“鲜水塘”,其意分明。而“冷泉”不冷,鱼跃泉活,塘中鱼虾,自由穿梭,得名“鲜水鱼”。
鲜水鱼好,冷泉养育,无污,无浊,无俗气。罗非鱼、鳟鱼、鲟鱼、锦鲤、鮟鱼、珍珠虾……众多品种象明星,都在这里安营扎寨,立下了根。喜欢鱼的人,一年四季,随到随赏,风景独有。纯粹的鲜水鱼小巧,二、三指大,玲珑剔透,周身亮堂,见骨。浅尝,肉质细腻、鲜嫩;细品,风味爽口、会心。一方美食,名传久远。其中的鮟鱼因了一段传奇,成为皇家贡品。
某天,鲜水村来了几位官差,说是汀州府的,专为采购鲜水鮟鱼。于是,村民捕捞了100斤鮟鱼,卖与官差,另加10斤生茶油。经过一番包装整理,官差赶回复命。
后来,鲜水村收到一封李光地的信,信函揭开了康熙皇帝下江南,特命随行官差赶往清流县李家乡购买鲜水鮟鱼之事。李光地祖籍清流县船冈李家渡(今鲜水村),祖上迁徙至泉州安溪湖头定居。作为康熙皇帝南巡的随行大臣,所到之处,李光地都要向康熙皇帝介绍当地的历史现状,风土人情和美味佳肴。李光地想起祖地的鲜水鮟鱼,并向康熙皇帝推介,康熙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听李光地这么一说,还真有垂涎欲滴之感。特命随行官扮成汀州府官员,火速赶往鲜水村购买。当时的李家渡还是蛮荒之地,没有像样的官路,只有羊肠小道,坎坎坷坷、崎岖不平。官差快马加鞭,用了三天三夜。虽然经过长途颠簸,鮟鱼仍然新鲜如初,这是因为用生茶油作了保鲜处理的缘故。经过御厨精心烹制,鲜水鮟鱼清香扑鼻,细嫩味美,康熙皇帝尝后赞不绝口。李光地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特别嘉奖。
康熙皇帝南巡结束返回京城,想起鲜水鮟鱼之事,不禁念从中来,想再次品尝,却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作罢。鲜水鮟鱼就这样成了贡品而扬名至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冷泉环绕的村庄,古老与清新并存,风光与朴质同在,大自然的馈赠至臻至美。五经魁,又称“舞大鬼”,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李家乡一带流传400余年,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民间文娱活动。五张舞蹈面具,分别代表:雷震子(雷公)、钟馗(魁星)、包拯(判官)、寇准(开官)、李广(将军)。每至年节,鼓点敲起,舞步跳动,或白天或夜晚,乡村街巷,处处是欢声。徜徉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沿流灯火掩映,垂柳依依,浮光掠影,星月交融。鱼在画中游,人在梦中醉,不是桃源,胜似桃源。鲜水村亦步亦景,亦诗亦情,乡间田野,水上人家,明净怡然而和乐。
“问渠哪得清如洗,为有源头活水来。”时光不老,鲜水长清。溪流边伫立的老古屋,阡陌上守望的相思树,走过年年岁岁,往事应风华。一方水土一方人,鲜水塘迎来的老少,熏风含笑,溢彩流光。
文/李新旺 图/陈汝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