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清代荷兰造镜子,最早为国学大师陈汉章父亲陈昌垂所有,后又作为两代人的嫁妆辗转于樊家、何家,见证百余年家国春秋的时代变迁,如今它有了好的归宿——
象山县博物馆获赠
清代木方框镜
大约一百三、四十年前,在东陈乡东陈村陈汉章故居的书房内,其父陈昌垂(1842-1902)珍藏着一枚西式、着透亮红漆的木方框镜子。
时光荏苒,家国变迁。12月11日,陈汉章外甥孙辈何占梅、何建春、何建玉,何庆华姐弟四人,共同向象山县博物馆捐赠了这枚清代木方框镜。
此镜(如图所示)保存较好, 镜宽0.59米、高0.74米、厚0.45米、重8.9公斤,其中,镜面宽0.44米、高0.59米。
镜框为西式,着透亮红漆,整体散发出古朴典雅气息,镜面平整光滑,照人照物至今无一丝一毫的失真,体现出一百多年前卓越的制镜工艺水平。
据捐赠人之一何庆华先生介绍:“此枚镜子为荷兰制造,在我们太外公(陈汉章父亲陈昌垂)家书房珍藏多年;我们外婆陈氏(陈汉章姊妹)出嫁青莱樊家时,镜子作为陪嫁之物,在樊家珍藏三十余年;我们母亲樊月香出嫁时又作陪嫁之物进入何家,至今又八十三年过去了;经过我们姐弟四人商讨,一致同意捐赠文物单位,给此枚镜子找到好的归宿,也算对我们祖辈的一个交代。”
翻阅《陈氏家谱》获悉,陈昌垂,贡生,敕封文林郎,诰授奉政大夫;娶妻佘氏,乃石浦举人佘勉翰之女,育有四子六女。陈汉章,谱名得闻,就是其中一子。
而将这枚镜子作为陪嫁的是陈昌垂第五个女儿,嫁给了县学生员贤庠青莱樊家桢。樊家桢的女儿樊月香出嫁时,又将这镜子作为嫁妆嫁入了何家。这样算来,陈汉章是何占梅、何建春、何建玉,何庆华姐弟的舅公。
据县文物办有关工作人员鉴定,此枚镜子反映了象山当时西风东渐的时代气息,在陈汉章族裔中有序传承四代共百余年,是珍贵的名人相关遗物类文物,为研究象山风俗、陈汉章家族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
文章看完,点个 !
记者 张霞 通讯员 熊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