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鞍山往事》(26)---钟灵岫岩 大宁史话——岫岩地名与美玉相伴

原标题:《鞍山往事》(26)---钟灵岫岩 大宁史话——岫岩地名与美玉相伴

鞍山往事

ANSHAN WANGSHI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鞍山往事——钟灵岫岩大宁史话。本期鞍山往事与您分享岫岩地名与美玉相伴的故事。

岫岩最早曾是辽朝的大宁镇,在金朝升格为秀岩县。当时得秀是优秀的秀,到了明朝才改为山由岫。优秀的秀为何改为山由岫?以及改名的时间,至今仍有争议。

辽朝时名为大宁镇,如今仍有大宁街。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的东部,历史十分悠久。上个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在距县城2.5公里的西北营村,发掘出9座半地穴房址,经研究发现,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聚居。虽然文明起始较早,但岫岩最初的建置和地名却不得而知。辽天庆五年(1115年),辽朝在岫岩县城附近设置了大宁镇。大宁是目前史料可查的岫岩最早的名字。

1985年,考古人员在岫岩县城的中心地带发现了大宁镇遗址。遗址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时至今日,岫岩县城内仍有一条街道名为“大宁”。大宁作为岫岩已知最早的曾用名,因何产生?据介绍,这与东丹国南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名是移民为居住地现起的名字,并不是从原住迁移过来的。那些移民之所以为该地取名大宁,或许是因为故土一直处于战乱中,没有宁日,希望新的居住地能永久安宁。

金朝两度更名,与出产玉石有关。“1193年,金朝将大宁镇改秀岩县。”据县志记载,1204年,金朝废除秀岩县,重新称为大宁镇。贞祐三年(1215年),金朝都统温迪罕福寿在大宁镇消灭女真人蒲鲜万奴的主力军。第二年,金朝政府重新把大宁镇升格为秀岩县。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王寂以金京咸平等路提刑史的身份巡按辽东,行至岫岩时,看到当地山川巍峨、层峦叠嶂,极为秀美。在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前,王寂发出了“北望大山,数峰侧立,状如翠屏,秀色可掬”的感慨。此山因出产上乘的磨刀石而叫磨石山,王寂觉得磨石山不好听,就想改为“竞秀岩”。两年之后,大宁镇改名为秀岩县。“秀岩一词很形象地描述了当地秀山奇峰的景象。”也有人说:“岫岩在设治之前,岫玉早已名满天下,用当地特产作为县名合乎情理。”当然,这一观点也有待商榷。秀岩之名并未使用太长时间,到了元朝,由于人口急剧减少,秀岩县不复存在。1980年,考古人员在岫岩县偏岭镇细玉沟发现了一枚官印——元代“沿海巡防百户印”。这说明,元朝曾在岫岩设置百户所,负责沿海的防御。一度成为明清战争前线。元朝灭亡之后,明朝政府又恢复了秀岩的名称,只不过“优秀”的“秀”改为今天的山由“岫”,岫岩一词正式出现。为何改字专家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为了消除前朝的影响,还有人认为两字之间的变换,主要是同音异写造成的。此时的岫岩既不是秀美之意,也与岫玉无关,而是指有山洞的岩石。明朝初期,由于人口太少,岫岩在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居住,因此一直没有设置行政机构,直至明朝中期,特别是成化年间以后,大量流民涌向辽东谋生,岫岩地区的人口才多了起来。

嘉靖时期,沿海倭患严重。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考虑到金、复、盖三卫濒临大海,是倭寇垂涎之地,蓟辽总兵杨选等人奏请在金州设置兵备官员,同时在东山添设一名抚民通判,驻扎岫岩城,用来防范盗寇,并获得朝廷的批准。至此,明朝才开始在岫岩设治,岫岩也正式见于文献资料。此后,无论当地的行政机构如何变化,但一直沿用岫岩之名。万历年间,为防止倭寇窜扰辽东,明朝在岫岩设置备御官。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还曾设岫岩管粮通判,负责金州、海州、盖州三地的粮仓。

据介绍,1978年,考古人员在岫岩红旗营子乡双山村发现了一枚明代“岫岩管粮通判”的官印,其上的铸文为“岫岩管粮通判关防”。然而,岫岩管粮通判设置不久,岫岩一度成为明清战争的前线。岫岩管粮通判董尔砺在萨尔浒之战中任副监军,最后战死沙场1621年后,清军南下占领岫岩。

清朝时期管辖范围最大,1913年后范围缩小。清朝接手岫岩以后,皇太极命人修筑岫岩城,并派重兵把守。后来,中原战事吃紧,辽沈驻防八旗陆续入关,岫岩驻扎军队也被撤走,成为大后方。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清政府再次把岫岩城列为八旗驻防城,设城守尉1名进行管理。据《钦定盛京通志》记载,被列为八旗驻防城的岫岩城管辖范围大体包括今天岫岩县和庄河市全部及海城市和东港市的部分地区。后来随着民人、旗人杂居,旗民之间的争讼和刑事案件不好处理等原因,乾隆三十七年,奉天府尹奏请将熊岳理事通判移到岫岩,设置岫岩厅。“理事通判地位比知县高,且其权力介于旗署和民署之间,处理案件更为便利。由此可见,当时的岫岩不仅管辖范围广,而且官员的级别同比其他县城要高。”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凤凰城事务也由岫岩理事通判兼管,岫岩理事通判的权力更大了。

道光六年(1826年),因岫岩和凤凰城四面环山且人口众多、诉讼纷繁,朝廷把岫岩理事通判改为岫岩凤凰城海防通判,地位再次提高。光绪二年(1876年),岫岩厅降为岫岩州,通判改为知州,隶属于凤凰厅。光绪三年,清朝在凤凰城设东边道衙门,管理凤凰厅、岫岩州等州县事务。这种局面持续了近30年,以东边道迁移到安东而告终。当时,岫岩州级别降低,管辖面积只剩下岫岩和庄河两县的土地。及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岫岩州南部沿海划归庄河厅。1913年,岫岩州改为岫岩县,行政级别再次降低,面积进一步缩小,与现在的面积差不多。

至此,形成今天的岫岩。

节目编辑:琳琳

节目录制: 琳琳

文字编辑:琳琳

微信编辑:许媛

资料提供:张毓春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鞍山往事

节目调频:FM99.5 AM1458

节目时间:每天22:30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鞍山广播电视台

微信号:ASTVZX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