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数百场硬仗 衔至中将副司令 荣获多枚功勋章
——苗族爱国将军、抗日名将吴绍周抗战述写
吴绍周故居——瓮洞镇客寨村虎形坡下。(杨俊 摄)
吴绍周与夫人张振民于1946年八十五军驻扎河南新乡整训时合影。(吴平 提供)
在距天柱县城32公里的瓮洞镇客寨村,有一栋古老的“延陵世第”,门前良田大坝、石家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坝中流过,屋后的大花山下的虎形坡松杉蔽日,左把凤形坡,右扶霞舟山,门呈“八”字形,左右壁上楷书“福、寿”两个大字。
——这便是苗家爱国将领、抗日名将吴绍周故居。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占地600余平方米,七柱四扇三间一楼一底雕镂花窗,青瓦盖顶、彩绘徐徐如生,诗词对联意味深长,凝聚深厚的爱国之情、彰显当地人文风采。
1902年2月的一天,吴绍周在此呱呱坠地,其父吴开佑给他取名叫吴见登,字子斌,寄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能文能武的有用之才。吴绍周不负期望,在八年抗战中,精忠报国,谱写了不一样的抗日卫国篇章。
苗家娃 投笔从戎进军营
身为家中长子的吴见登从小聪明伶俐,孝敬双亲,深得父母喜爱。8岁那年,生母因病去逝,父亲吴开佑把他送到其继母娘家启蒙入学。
中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立志经武报国。1922年春投笔从戎,考入贵州学兵营学习军事知识,经9个月训练,被保送贵州讲武堂第五期深造。1923年冬,被分发黔军第二师第四混成旅第八团当见习生,次年升任排长。1925年入黔军第二师第四混成旅第八团当见习生,开始了他漫长的军旅生涯,由于颇有战功,逐级升至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成为全民抗战不可多得的苗族战将。
驰沙场 北伐南征解纠纷
在五卅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第28师2团2营副营长的吴绍周,随师北伐,转战湖南澧州、津市,湖北沙市、宜昌,因作战有功,晋升为营长。
1927年春,进驻武汉,继而攻占安徽安庆,大破徐州。8月10日军长王天培在南京被蒋介石扣留,9月2日,被害于杭州,第十军群龙无首,军心浮动,各自投奔。吴绍周所部被编入第十军30师,吴任第三团团长,驻军浦镇。1928年4月,部队奉命再次参加北伐,沿津浦线推进,攻克蚌埠,占领徐州,激战泰安,直捣济南,5月,奉命回师泰安整训。
1929年至1930年,吴部参与派系纷争,随师先后打败李宗仁、白崇禧、宋哲元、唐生智、孙殿英等军阀所部。1933年,吴绍周被汤恩伯推荐保送南京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学习,1934年高教班结业,被派往福建永安周志群师任参谋长,后调任89师参谋长。
南口站 狙击日军戴宝鼎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意欲攻占平津,驻扎在察哈尔的傅作义将军所部直接威胁其侧翼,为此,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对察哈尔作战,攻占张家口。8月11日,日军坂垣师团和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沿平绥向北平通往晋察绥的咽喉要地南口发起进攻,以飞机大炮和战车猛轰中国守备阵地,驻守南口的国民党第13军(军长汤恩伯)伤亡甚众,退守南口车站铁路两侧高山,继续顽强抵抗。
时任89师参谋长的吴绍周率部坚守阵地,沉着应战,8月19日,日本参谋本部又增派三个师团对南口作战,致使南口防线动摇,吴绍周命旅部副官室自制十余颗气象灯,于拂晓前利用风向,在阵地前沿施放,灯光像一道道流星,划破黎明前的黑暗,日寇疑为新式武器,锐气顿挫,吴便觑机突围。
历时半月之久的南口狙击战给日军沉重打击,受到全国人民高度赞扬,国民党中央军委授予吴绍周四等宝鼎勋章。
台儿庄 侧击日寇披云麾
南口狙击战后,吴绍周升任265旅旅长,挥师磁县,转战安阳,固守漳河。1938年2月调任267旅旅长,4月,267旅扩编为110师,吴升任师长,在山东峄县、枣庄、台儿庄一带狙击日寇,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他率军冲入敌阵,肉搏血战,将敌兵杀得一个不留,1940年,击溃日寇第三师团主力,收复高城,继而进攻长岭岗日寇坚固据点,夺取长岭岗,被国民党中央军委授予三等麾勋章。
1941年再攻克郑州和漯河。入冬,升任85军副军长兼110师师长,1942年3月升任13军军长,1943年调任85军军长,开赴郑州,兼任郑州河防守备司令,固守黄河。
1944年2月,日军按照大本营的“一号作战纲要”,投入整个华北方面军总兵力的二分之一,共15万人,由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日伪军张岚峰部、孙良诚部、庞炳勋部和孙殿英部在汴新一带配合,进犯中原。19日黎明,日军第22联队一支300人的先遣挺进队奔袭郑州,日军第37师团郑州挺进队的主力也接踵而至,守城的吴绍周第85军与日军激战一昼夜,于20日下午向郑州西面撤退至荥阳、登封、临汝、嵩县、洛阳一带同日寇展开争夺战。
西峡口 以弱胜强显将才
1945年初,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日军已成强弩之末,一些忘我之心不死的军国主义分子负隅顽抗。
4月,盘踞在河南嵩县、鲁山的日军坂垣师团和近卫师团,企图攻占豫西伏牛山区以占领潼关,威逼西安。吴绍周策划了著名的西峡口、重阳店战役,歼敌2000余人,浮敌3000余人,缴获战马800余匹,战车数十辆,枪械数千支。战果辉煌,威震敌胆!吴绍周再获国民党中央军委会三等云麾勋章。
在西峡口战斗中,吴绍周命23师张振坤68团迟滞日军行动,命黄子华23师主力和李守正55师分别在西峡口西南、西北高地构筑工事互为犄角、待敌深入,令伏牛山唐夔甫团占领老界岭待命出击,形成一个南、北、西三面合围的口袋阵。5月9日,日军坦克向西峡口东面隆隆推进,步兵向西峡口以北高地猛烈进攻,预伏在工事里的55师和23师双龙出洞、迎头痛击,战防炮队炮轰日军坦克部队,连战四天,数十辆横冲直闯的铁甲壳瘫痪在地,鬼子尸体就如秋风扫落叶,纷纷滚下高地。
接着,吴绍周采取诱敌深入战略,命令55师李守正部和23师黄子华部分别撤到重阳店以北、以南山地埋伏以成夹击之势。5月15日,企图经西坪、清油河、龙驹寨和秦岭而进入陕西的日军坦克和步兵部队进犯到重阳店以西的隘道时,即遇85军战防炮队的猛烈轰击和赖汝雄78军、黄国书43师的顽强狙击、黄子华师、李守正师的南北夹攻和伏牛山守军廖运周师截击,遗下300余具尸体,刚仓惶退出丁河。
克寨村 魂归故里佑后人
1948年,淮海战役,国民党精锐部队黄维兵团战败,时任该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吴绍周被生擒。后经学习改造,1952年10月资遣回湖南长沙同妻子张振民团聚,与妻在家织布、打纱。1956年参加长沙市织布社劳动,后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1962年,经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提名,湖南省人民政府特任其为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66年5月10日病故葬于长沙公墓,享年64岁
2008年10月,吴绍周遗骸从长沙迁至凯里。2010年1月16日,又迁葬于天柱县瓮洞镇克寨村。当天,四乡八寨的群众纷纷赶来燃放鞭炮,迎接将军魂归故里。完成了吴绍周生前“落中归根”的夙愿。(杨俊)
▍编辑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