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这里是海北】沧海桑田话门源

原标题:【这里是海北】沧海桑田话门源

门源县原名“亹源”(亹,men),取河水浩浩荡荡涌出石门之意,而浩门河流经民和县享堂时的气势就是这样。因“亹”字书写起来太过复杂,青海省委于1959年3月决定,简化为同音字“门”。

门源地区在大约6亿年前还是一个海槽,后来由于地壳的不断扭动和频繁的火山运动,祁连山脉崛起,形成了东西长南北宽的山间盆地,又由于大通河由西向东贯穿其中,所以,门源形成了集草原、雪山、森林、峡谷为一体的适应人类居住的天然盆地。

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深厚的门源,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人文历史的璀璨在如同祁连山一样源远流长的青海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3000多年前,这块灵性并凝重的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足以证明古老的羌戎先民在这里狩猎牧羊、饮马洗剑的鲜活历史。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早期为羌族及小月氏居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1年)为隔绝胡羌,在县境鸾鸟口(拦腰沟)置鸾鸟县,属武威郡。而冷龙岭以南地区,基本仍为羌人割据。从这个时期开始,门源牧帐遍地,商队穿梭,街市井然,贸易兴旺,成为连接丝绸南北路线的交通枢纽,其地理位置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自汉朝以来,中原各种战争风起云涌介入门源,使门源地区无论军事、贸易、屯兵、养殖以及耕种方面,都成为必争之地。

公元4世纪,北方的匈奴、鲜卑、羌族等都摆脱了西晋的统治,汉族和氐族的头领在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建立了前凉、后凉等封建政权,统治了青海东部地区。

317年—376年的前凉时期,门源为西平郡长宁县属地,人民成为其统治地带的劳动力。397年—416年,鲜卑族在青海境内建立了地方封建割据政权—南凉。北到河西走廊,南到黄河,包括了青海东部地区,也包括门源在内。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自统兵十万,在今门源县境大败吐谷浑王伏允。420年—618年,辽东鲜卑族慕容氏所属的吐谷浑部进入青海地区。1700多户迁至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与羌族和氐族杂居,占据了包括祁连山、柴达木在内的大幅土地,后被吐蕃所灭。

635年,吐蕃平定吐谷浑后,在今门源回族自治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交界处的大通河流域,置吐谷浑于羁縻州—閤门州。670年,唐大将军薛仁贵与吐蕃交战于今海南州恰卜恰西南的切吉草原,薛仁贵战败,吐蕃掌握了青海东南原吐谷浑的驻牧地,开始进入大通、门源等地,门源成为吐蕃辖地。吐蕃原属西羌之一支,7世纪以前以拉萨为中心,统治黄河流域沿岸,在此期间,河湟地区以吐蕃为主体的唃厮啰政权兴起,辖地已不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农业和武装力量,以及文化、制造业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宋徽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军进入河湟地区,门源属河湟州辖区。次年,西夏党项族进入青海,门源地区入西夏,归西凉府。于政和六年(1116年),在今县境克图口置震武军。宣和七年(1125年),震武城(克图三角城)复被西夏攻占,从此,门源成为西夏西凉府属地。

1227年,蒙古汗国军队攻占了西宁州。门源地区属蒙古宗王镇守之地。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原西宁州为西宁卫,属陕西行都司(治甘州),当时门源归西宁卫管辖。正德五年(1510年)蒙古额鲁特部进入青海,直到明未清初,门源为卜儿孩长孙麦力干辖地。

顺治十六年(1659年),麦力干在门源县境伐木陶瓦大营室宫,使其长子南力木居之,南力木在今门源的克图、讨拉一带召集人马,开荒屯田。雍正二年(1724年),清军平定罗卜藏丹津反清,进入门源地区,改大通为得胜川(浩门川),设大通卫(今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并筑大通城(门源古城)、白塔(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永安(今门源种马场永安服务站驻地)三城,置总兵官一员驻大通,辖永安营和白塔营,并将门源地区的蒙古族各部分编为“旗”,属西宁府管辖。乾隆九年(1744年)移卫治于白塔城,从此,门源为大通卫的北大通营,称“北大通”。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大通卫为大通县,门源仍属其辖。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清朝将北大通营撤销,门源仍为大通县的红山堡辖地。民国十八年(1929年)元月青海建省后,于同年8月17日将大通县达坂山以北的北大通、永安和祁连的八宝、阿力克及西宁县属的仙米、珠固等地划出,设门源县,孙秉文即任为门源第一任县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十月,将原门源县属的八宝、阿力克等地划出,归祁连辖。

1949年9月10日门源解放,同年10月16日,门源县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7月28日改“门源回族自治区”为“门源回族自治县”。

在漫长的门源人文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智慧的门源各民族先民们在这片富绕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记录的故事,他们在一代又一代的生息繁衍中,为开发门源、建设门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和遗产都将成为门源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作者简介

才登,女,藏族,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协理事,兼任海北州文联副主席、门源县作协主席;出版个人诗文集《我从草原来》《心在高原》《牧人的祁连山》《转山转水》等5部,《我从草原来》获海北州政府2008年优秀创作奖;《心在高原》获第六届青海省政府奖;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大量作品;现供职于门源县政协。

责编/贾丽娟

监制/智华坚赞 总监制/刘增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