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西昌礼州、月华、大兴等多地区规划公示!

原标题: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西昌礼州、月华、大兴等多地区规划公示!

安宁河畔,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大重镇,也是古代民族迁徙的走廊。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相继在此设置郡、州、府、司、路、卫、县等行政机构。考古调查表明,西昌境内迄今保存着新石器时代、殷商、秦汉、唐宋等各个历史时期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

一、名城价值与特色

(一)历史文化价值

1、蜀滇咽喉,西南雄镇。西昌自古以来就是四川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丝路重镇,灵关明珠。西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的中心城市,陆上丝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3、南北交融,多元文化。西昌是古代西南夷地区南北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节点,多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礼制文化融合形成西昌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4、人文荟萃,川南胜境。西昌山水景观资源丰富,有大量诗歌画作和人文景观遗存,自然山水与文学创作逐渐形成西昌独特的文化景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

(二)名城特色

西昌古城选址具有“群山环抱、一面开口”的典型易守难攻军事选址特点;以及“坐北朝南、两河相护、朝山面水”的绝佳风水选址特点和山水格局。

古城延续了清代以来“扇形城郭、十字为轴、直街曲巷”的传统空间布局特征;功能分区相对自由,既考虑了礼制文化和军事防御需要,又体现出丝路商贸重镇的特点。

西昌民居区别于传统川南及川西民居,整体体现纯朴韵味;个别民居檐口的白色抹灰、民居院落组合中的“三厢一照壁”等特点,体现了川滇文化交融的民居特色。

二、保护原则与目标

(一)保护原则

1、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的原则。

2、完整性保护的原则。

3、全面保护的原则。

4、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二)保护目标

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推进传统文化复兴,统筹保护与发展,完善名城保护机制,使西昌成为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域特色、保留传统城市格局和山水风貌特征、拥有历史记忆和现代文明、历史遗产与自然风景交相辉映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三、保护框架

西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分为为市域、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与传统巷院、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的保护七个层面。

四、市域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保护包括与西昌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相关的山水体系、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文化廊道、文化景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特色村落和文物古迹。构筑“一廊,两片,两核,多组团”的市域文化遗产保护框架。

“一廊”:以安宁河谷和南方丝绸之路为依托形成的丝路文化走廊。

“两片”:以安宁河为界划分为西片牦牛山原生彝族文化生态区和东片邛海-螺髻山文化生态区。

“两核”:建昌古城文化核心和礼州古镇文化核心。

“多组团”:沿安宁河谷和邛海周边形成的文化遗产分布相对集中区域,包括月华乡组团、响水乡组团、樟木箐乡组团、裕隆回族乡组团、经久乡组团、佑君镇组团、阿七乡组团、洼垴乡组团、泸山组团、大兴乡组团共十个组团。

五、中心城区保护规划

中心城区以明清建昌古城、高枧乡古城遗址、唐巂州城遗址、山水城相依的城市空间格局、邛海泸山风景区为保护重点,包括与之相关的历史遗存和保护要素。总体形成“三山五水一城一寨”以环邛海区域为重点的保护结构。

三山:与古城选址密切相关的周边山体,包括泸山、北山(含天王山)、青龙山(含木托山)。

五水:与西昌古代营城和名城价值密切相关的邛海、东河、西河、海河、安宁河。

一城:西昌历史城区,即明清建昌古城,同时包括了现存的高枧乡古城遗址和唐巂州城遗址。

一寨:邛海东侧大兴乡的碉楼建筑群,反映近代历史事件和建筑特征。

六、历史城区保护计划

(一)保护范围

西昌历史城区范围划定充分考虑古城空间演变进程、古城未来发展、上版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及西昌总规,以明清建昌城城市建成区范围为重要参考,兼顾现状道路及用地边界,确定四至为:北至北环路,南至上西街,西至老西门街,东至滨河路,面积132.84公顷。其中三个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7.93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范围面积为40.81公顷。

(二)整体保护格局

严格保护以四牌楼(已毁)为中心的十字形街道(仓街府街、北街南街),保护城垣轮廓、护城河形成的扇形平面,保护文保文物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自明清逐步形成的传统街巷和巷院空间,保护和复兴大通门、安定门、北门、四牌楼、西门、府衙和白塔等多个文化节点。形成“十字轴线、扇形城廓、三个街区、三类街巷、多个节点”的保护格局。

(三)景观视廊控制

对西昌历史城区及周边的城垣对应对景山体、传统街巷对应对景山体、古城至邛海3 类共9条景观视廊进行保护控制。严格保护各条视廊的视线畅通,在视廊内,不得新建超高建筑及有碍景观的建筑。

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确定三片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北街历史文化街区、南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涌泉街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9米,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12米。

(一)北街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北起建平门、南至四牌楼,主要为北街两侧约20-50m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西以滴水岩街为界、北至西昌二中,东至城墙,南以仓街、府街为界。核心保护范围2.82公顷,建设控制带24.62公顷,面积总计27.44公顷。

保护街区内1处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北门(建平门),9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北街马家大院、何家小院、仓街林家大院、后营巷王家大院、巫家大院、朱氏宗祠,以及仓街陈家水井、北街水井和蔡家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

保护推荐历史建筑6处,包括徐家祠堂、张家百年老屋、张家祠堂、九皇宫照壁、清代宁远府衙和印刷厂青砖房,参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中对历史建筑的相关要求进行保护和修缮。

(二)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北起四牌楼、南至大通门,主要为南街两侧约20-50m范围。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北以仓街为界,南以顺城街为界,西以什字街为界,东与涌泉街建设控制地带相接。核心保护范围2.58公顷,建设控制带9公顷,面积总计11.58公顷。

保护街区内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通门,2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陶家祠巷马家大院和仓街任家大院,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

(三)涌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包括涌泉街北侧、吉羊巷南段以及下大水沟南段周边地块。核心保护范围2.53公顷,建控地带7.19公顷,总计9.72公顷。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街区内3处文物保护单位(吉羊巷清真寺、马骀故居和安定门)和8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夏家大院、颜家院子、涌泉街马家大院、豆芽井、府街马家大院、常家大院、玉璧巷何家大院、涌泉街何家大院)。尽快对损毁严重的马骀故居进行抢救性保护。

保护街区内推荐历史建筑5处,包括熊家大院、鄒家大院、涌泉街张家大院、萧家大院、明清城墙,参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中对历史建筑的相关要求进行保护和修缮。

八、传统街巷与传统巷院保护规划

(一)传统街巷

保护“十字为轴,直街曲巷”的街巷体系,延续“窄路密网”的街巷特征,保持街巷原有走向,保护南街、北街、仓街和府街组成的“十”字形街道骨架,保护涌泉街-顺城街-石塔街形成的半环形道路。保护历史路名,延续历史道路名所承载的地名历史信息。对已消失的历史信息择机进行恢复或标识。

(二)传统巷院

加强对传统巷院的保护整治、建筑修缮及内部更新,传统巷院内各种修建活动应在规划、文物等有关部门指导下进行。传统巷院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严格控制建筑的性质、高度、体量、色彩及形式。建筑应为西昌传统建筑样式,建筑组合形式、色彩、门窗、墙体、屋顶等应符合风貌要求。铺装、树木及反映居民生活的特色庭院、特色空间环境等应予以保留,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改造或拆除。传统巷院应以居住、展示、体验、旅游等功能为主,植入非遗传习所、精品民宿、精品美食等服务、接待设施,成为历史城区旅游接待、体验、展示功能的重要载体。

九、文物古迹及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重点保护已经公布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3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的要求进行。

严禁拆除、毁坏西昌市域范围内188处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要积极推进与名城价值相关不可移动文物的发掘、评级申报工作,进一步挖掘西昌境内的有价值的、对城市建设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遗存。

本次规划在历史城区及周边范围内确定了13处推荐历史建筑,其中西昌建昌古城内推荐历史建筑11处。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保护历史建筑,并将推荐历史建筑公布为历史建筑,并对其设置保护标志以及建立历史建筑档案。

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保护规划

西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国家级文化遗产1项、省级1项、市级(州级)7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对现有项目进行升级,挖掘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申报;对阿惹妞、传统彝医药、彝族年、彝族火把节、彝族十月太阳历等“凉山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传承与展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空间。保护能够集中体现凉山州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火把节、彝族年、藏族民歌、傈僳族阔拾节、摩梭人走婚等民俗活动,彰显民族文化的新魅力。

信息来源:西昌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1.文案编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