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春倌说春--渐渐消失的汉中春节民俗,你还有印象吗?

原标题:春倌说春--渐渐消失的汉中春节民俗,你还有印象吗?

说春

(民俗春倌说春视频)

正当人们准备“年事”迎接新春到来的时候,农村的春倌积极热情地向人们报“春”了。秦巴山区把这种报春活动称为“说春”。

春倌原来是朝廷专设的掌管皇帝祭祀典礼活动的一种职官。随着历史的发展,他的职责逐渐起了变化。明、清时代,春倌已经变成主管天文历法的专职人员。这一活动的兴起已经年代久远了。相传远古时期,人们不知道按气候节令来种庄稼,常常有种无收。于是管天管地的“三皇爷”及“五帝”十分着急,他们便骑一头耕牛下农村向农民宜传气象知识和种田的技术,年年如此,便形成了后来的春倌说春习俗。汉中地区的东五县(城固、洋县西乡、镇巴、佛坪)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说春起源:据说唐朝初年,皇帝叫百姓把田地种好,多收粮食,专门封了一种“春倌”,让他们到各地各户去送“节气表”(即后来的春帖)。春倌们认为既然下农村送表,也该顺便说些吉利话,便慢慢兴起“说春”之俗。农民见春倌远路送来春帖,并笑逐颜开地进行说唱表演,也就酬谢·点钱财或能吃能喝的粮食、茶叶。毕竟朝廷的春倌很少,走的地方不太多,一些聪明伶俐、能说善唱的民间艺人就自动翻印春帖,代替了朝廷的送春之官,所以民间的“春倌”是数不清的。

民间的春倌平时在家务农,每年冬至过后开始活动,直到迎来春节才停止走村串户。他们多是两人结伴而行,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食宿。南郑县的说春队伍比较庞大,全县大约二三百人之众。有些春倌手中拿一个木雕的小春牛,牛背上骑一个长须老人(相传为玉皇爷)。每人肩上还搭着一个褡裢,里面装有木刻印刷的“二十四节气表”(后称为皇历)。每走进一家院子,先向主人唱一段“报春歌”,报春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风趣,且通俗易懂,群众无不喜闻乐听。例如《二十四节气歌》与农耕关系十分密:

正月立春天文合,

节气相连雨水多。

世上只有春富贵,

春来花开红如火。

二月惊垫百虫醒,

春分寒暖太阳红,

金犁插进黑土里。

人欢马叫忙春耕…

一直说到十二月才结束,并向主人赠送一张“春帖”,随便收点报酬又走第二家。由于春倌有丰富的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对各行各业都比较了解,所以不论遇到什么职业的人家,都能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如见到打铁的匠人便说:

走了一家又一家,

见了铁匠老行家,

老行家,听我夸铁,

铁块能开壮丹花….

听者怎不惊叹、佩服呢?有时碰到一些民间文艺爱好者,或遇到正办喜庆事的人家,主人就会把他们挽留下来,烟茶酒菜相待,请他们给亲朋好友演唱各种民间小调,以及讲故事、说笑话。

春倌送春活动向来受到政府的保护,把他们视为乡土诗人和说唱家。城固县高坝乡、许家庙乡、玉皇庙乡的说春风气很盛。所到之处,群众以贵客招待。特别是南郑县的说春活动,汉中电视台曾经专门录了像,在全国民俗乡情文艺节目大赛中夺魁获奖。

来源:秦巴风土

编辑:王欢

审核:杨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