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美国摄影师哈里森·福尔曼来到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南泥湾,用镜头记录了八路军官兵开荒种田、坚持抗日的场景。抗战时期,哈里森长期活跃在中国,向世界报道中国军民的抗日活动。
359旅战士用测量罗盘来计算武器的射击距离。
南泥湾位于延安南40公里处,至今妇孺皆知。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又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的生活面临极大困难。1940年9月,朱德经过考察后,提议由王震率领359旅屯垦南泥湾,得到中央批准。
王震(右)与边区的劳动英雄吴满玉(音译)握手合影。
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359旅在南泥湾建起一排排的房屋。
359旅进驻之前,老百姓称南泥湾为“烂泥湾”,是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当年流传的歌谣是:“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滩。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正在农田劳作的359旅战士。
359旅官兵进驻后,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使这里成为生产粮食的沃土。
第八路军士兵设置斯托克斯迫击炮,生产的同时不忘抗日。
359旅刚刚进驻南泥湾时,由于工具短缺,两三个战士合用一把锄头。战士们自造农具,几乎全部是靠人力拉犁开荒。他们不但没有叫苦,而且整日喊着嘹亮的号子坚持劳动。
一个被截去手臂的战士肖像,他的笑容很有感染力。
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359旅军医照顾病人。
1943年3月,贺敬之、马可创作了歌曲《南泥湾》,其中唱道:“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歌曲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后,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
扛枪的359旅战士。
359旅进驻南泥湾的第一年,因耽误了农时,加之缺乏经验,虽开荒1.12万亩,只收粮1200石。1942年,情况好转,开荒2.68万亩,产粮3050石。1943年时,已经初步做到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粮食和经费完全自给。
359旅官兵在农田里劳作。
到1944年,359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实现了“耕一余一”,而且第一次向边区政府上交公粮1万多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