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蒙恬墓冢及其文化价值述评

原标题:蒙恬墓冢及其文化价值述评

蒙恬墓冢及其文化价值述评 蒙恬墓冢及其文化价值述评

【蒙氏文化传播·授权发布】 作者: 蒙旗

摘要: 秦将军蒙恬功勋卓著,却因宫廷争权暗斗牵涉而含冤。司马迁评蒙恬,说他不强谏秦始皇施暴政应受诛。陕甘晋人民视蒙恬为民族英雄,除为他建祠庙外,还在不同朝代以最高祀礼为他建四座墓冢,反对官史对他不公正的评价。这四座墓冢,是蒙恬英雄文化的特色物质元素,具有肯定英雄、崇尚英雄、弘扬英雄精神等文化价值,展现了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在民间自救自励自强的坚韧生命力,为史学认定蒙恬民族大英雄地位增添直接的实物证据。

关键词: 蒙恬墓冢 礼祀英雄 文化价值

2016年以来,广西蒙氏陆续派员到陕甘晋地区访亲,拜谒多座蒙恬墓。这些信息通过“蒙氏文化传播″公众号发布后,让人们知道大西北地区出现多座蒙恬墓——这是一种罕见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我国到底有多少座蒙恬墓冢,为什么会出现数座蒙恬墓冢,蒙恬墓冢有什么文化价值?带着这些疑问去研究和解释这种现象,能够让人们了解修建多座蒙恬墓的文化意涵,继而激发蒙恬忠义信勇的英雄精神,给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蒙恬墓冢情况

笔者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显示,有文献记载或有现存遗址的蒙恬墓共有四座,包括山西省代县蒙恬墓,陕西省咸阳县蒙恬墓,陕西省绥德县蒙恬墓,甘肃省正宁县蒙恬墓。陕西省女作家李胜灵在泾河文化之旅采访活动中听当地人说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子午岭上曾有蒙恬墓因缺文献资料和现存遗址,本文不提及合水县蒙恬墓。限于收集的资料范围不够宽,或许其他地方有蒙恬墓遗存未被列入。

(一)山西省代县蒙恬墓——代县墓

1.历史文献

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内史、大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之众,从西北第一关雁门关出塞,北击匈奴,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修筑万里长城。蒙恬军团把守雁门关,建城池和军马场,在代州立下汗马功劳。

汉代班固《汉书-地理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都没有记录代州有蒙恬墓。这些文献可以佐证,代州(今山西省代县)在这些朝代没有出现蒙恬墓。

到了清朝,相关文献才提及蒙恬祠出现于代州。清代嘉庆年间编印的《大清一统志》记载“崞山神庙,在崞县西南二十五里。崞山西南山麓神为秦将军蒙恬,县志谓筑邑之初神以兵助力,出入之地今名鬼儿坪,自北齐永明以来列在祀典……又,州城东二十里,别有蒙恬祠。”这本书还没有提及蒙恬墓。

清朝雍正时期编印的《山西通志》记载,蒙恬“筑城于代,没而葬焉”。代县与原平县为邻。当地人传说蒙恬死后葬于代县。

2.遗址情况

代县蒙恬墓遗址,位于县城东上门王村(附近雁门关),距县城30里。遗址没有墓冢,有墓碑残片,可辨认出“秦蒙恬将军墓”及“清嘉庆”等字。遗址在滹沱河北岸平坦之处,墓地长5米,宽5米,直径5米。如今,这处荒芜的古墓遗址,没有高于地面的坟茔,仅有少量的墓碑残片。代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将蒙恬墓遗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为秦代古墓,考证依据未见公开

3.民间传说

当地民间传说,门王村原称“蒙亡”,以记蒙恬亡故之地,后因村名不雅及村人为王姓,改称门王村。

当地民间传说,晋惠帝时,县令刘琨从径北(今浑源县)迁回崞县(今原平县),便开始筑城,但进展缓慢。农历四月十八日夜里,蒙恬托梦给筑城人说:“我是秦将军蒙恬,愿护佑一方”。许多人不约而同梦见这一情境。在蒙恬神兵帮助下,崞县城池迅速筑成。人们便将农历四月十八日这天定为崞山大王庙会日,每年定期祭祀,迎神接福,祈愿平安丰顺。

(二)甘肃省正宁县蒙恬墓——正宁墓

1.历史文献

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蒙恬含冤而死于阳周。唐代张守节以《正义》一书注解《史记》,提到“阳周,宁州罗川县之邑也”。宁州即今甘肃省正宁县。唐代罗川县北三十里即今正宁县永正镇。学者考证,正宁县曾名为阳周,阳周故城在正宁县永正镇。当地人认为,蒙恬殉国于阳周便安葬在阳周。

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正宁县志》记载,蒙恬墓“在县(罗川)北二十里”。这一文献证明,正宁县在清代有蒙恬墓存在。

2.古墓遗址

正宁墓,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永正镇友好村蒙恬洼组的南沟畔原场院处,现有面积约200平方米。

据当地的老人回忆,在20世纪50年代,蒙恬墓冢高10余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周围长有巨大的楸树和白杨树。1958年,生产队砍掉墓地树木,在墓冢上取土,盖起饲养室。1960年,蒙恬墓冢被夷为平地,至今没有修复。

3.文学作品

明代文豪李梦阳创作一首诗《秦扶苏蒙恬》,诗曰:“紫塞桥山惨暮云,旧时冤枉不堪论。玄黄天地空埋血,鹿马江山不返魂。自是孤臣才易得,肯迟一死义还尊。阳周城下青青树,犹拟牙旗驻虎贲。”这首诗是缅怀扶苏和蒙恬的文学作品,佐证秦大将军蒙恬死于阳周。

(三)陕西省咸阳县蒙恬墓——咸阳墓

1.历史文献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一书,在介绍京兆府咸阳县情况中记载“蒙恬祠在西北十五里”。这一文献从记录史角度说明,咸阳县在唐代有蒙恬祠,并无蒙恬墓。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一书“咸阳县”条目记载“蒙恬墓,在县东北二十里”,还说咸阳曾是秦都,咸阳故城在新县城东二十二里。这是目前见到最早记载蒙恬墓冢的历史文献

唐代文献记载蒙恬祠在咸阳县城西北,宋代文献记载蒙恬墓在咸阳县东北,说明祠与墓相距比较远,先有祠后有墓,不是祠墓合建。

咸阳墓和正宁墓,显然不是同一座墓冢。在秦代,咸阳在东,归内史管辖;正宁县在西,也归内史管辖。但在唐代,咸阳在东,归京兆府;正宁在西,归宁州。两地相隔较远,分别属于不相同的州郡级机构管辖。有学者说,秦朝古都咸阳在今西安市。位于今西安市旬邑县境内的石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其官方网站宣称,公园内有扶苏祠和蒙恬塑像,没有提及蒙恬墓。

2.遗址情况

遗憾的是,如今看不到咸阳县蒙恬墓遗存,它的遗址具体位置也不能确定。它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什么时候修建,什么时候消失,人们无从知晓。

(四)陕西省绥德县蒙恬墓——绥德墓

1.历史文献

记述绥德墓的文献,最早是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一书。这本书卷三十八“关西道”条目记载“绥州,秦为上郡,蒙恬将兵于此,公子扶苏所监之处也……后汉未,荒废年久,俗是稽胡……炀帝初,改绥州为上州。”又记载“蒙恬冢,在州西大力川上,去州二里。″还记载“上郡故城,在县(龙泉县)东南五十里,始皇使扶苏监蒙恬处。″这一文献说明,秦国上郡故城在龙泉县东南五十里处的绥州,蒙恬当年的军政指挥部设在绥州。

明万历年间祁光宗编纂《关中陵墓志》一书,其中记载四座扶苏墓情况时提及绥德县蒙恬墓:“……按绥德古上郡,扶苏监蒙恬军处赐死葬绥德,地有呜咽泉,当是。又有蒙恬墓在州城西南一里。”

上述两份历史文献证明,宋代和明代绥德县有蒙恬墓存在,但表述墓冢位置与州城方位、距离有差别,可能是由于城池扩张、河道变化的缘故。

3.现存古墓

绥德墓位于今绥德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有清代立有刻字“秦将军蒙恬墓"的墓碑,墓冢高大如山。现存遗址情况,与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所述一致

清代顺治18年间编印的《绥德州志》记载,蒙恬墓封土原为馒头形,高20多米。当地民间传说,绥德县蒙恬墓冢由数万将士用战袍兜着泥土,堆垒而成。

当代《绥德县志》记载,1984年文化部门考古钻探蒙恬墓冢,清理出秦代的夯土层。此墓原有清代的两块石碑,其中一块高1.42米的石碑已经断为两截,为清乾隆年间绥德知州张元林所立,碑上镌刻的“秦将军蒙恬墓”六字由前任知州江土松所书。

据报道,考古人员曾勘探绥德县蒙恬墓,发现坟茔是夯土层,极似烽燧。也有报道说,考古勘探这座墓时发现碎石层,下方可能有墓室棺椁,因缺乏保护条件而放弃发掘。这处古墓遗址,除清代墓碑之外,至今也没有提取到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出土文物。

(五)蒙恬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1.蒙恬墓的文物保护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蒙恬墓遗址得到敬畏、爱护和保护。正宁墓和代县墓,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正宁县政府在蒙恬洼村的古墓遗址立了墓碑,落实古墓文物保护措施。

绥德墓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规模最宏大、保护最完整的蒙恬墓冢。近些年,绥德墓文物得到进一步保护,添加一些设施,临近墓址还修建了以蒙恬英雄文化为主题的公园。但有报道称,绥德县蒙恬墓冢被民房侵食。

2.古墓修复与开发利用

2018年4月,蒙氏宗亲聚集绥德县,首次隆重举行全国蒙氏公祭蒙恬典礼。2020年和2021年的清明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各地蒙氏宗亲没有在绥德县蒙恬墓举行公祭活动,由陕西省蒙氏宗亲组织派代表祭祀。

2018年,广西蒙氏宗亲到山西省代县访亲得知,县政府将实施“挖掘蒙恬忠义信勇精神,打造雁门雄宏壮美高地”的文化项目建设,有关部门正在规划重建蒙恬墓,已经制作“中华古秦第一勇士蒙恬墓平面布置图”。这事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英雄文化,能够增强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二、本冢义冢考辨

经历漫长的千年沧桑,如今蒙恬墓的本冢义冢(衣冠冢)难辨。不管如何,每一座蒙恬墓都承载着恬公的英雄故事,能够润育和激发人们心中的忠义信勇精神。

(一)蒙恬墓冢形成的年代

北魏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踏遍山河进行实地考察。《水经注》一书记载许多名人祠与墓,却没有记载蒙恬墓,说明在北魏时期蒙恬墓并不存在于人们视野。如果高大的绥德县蒙恬墓冢存在,郦道元在大西北实地考察不可能看不到,更不会忘记写入书中,除非为了避嫌“文字狱“而不记载。

记载蒙恬墓的文献年代,如果与考古证据结合,或许可以揭示古墓形成时间。咸阳墓,绥德墓,最早见于宋代文献记载。正宁墓,代县墓,最早见于清代地方志文献记载。从文献记载的年代上看,现存的蒙恬墓冢应形成于宋代及以后,可能与抵抗北方强敌入侵中原的历史背景有关,或者与扶苏墓冢文化在三秦大地兴发有关。

(二)本冢义冢之争

汉代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将军蒙恬被胡亥、赵高、李斯谋害于阳周。遗憾的是,司马迁在书中没有记明蒙恬安葬于何地,后人查找蒙恬本冢十分困难。

如果是就地安葬,找到秦汉时期的阳周故城遗址,就可能找到蒙恬本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阳周故城的地理位置在走马水之旁。由于年代久远名地变化大,以及因为战乱、灾祸等,如今查找秦王朝的故地变得十分困难,走马水是现在的哪条河流、阳周古城在哪里,也有多种看法,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考证结论。

蒙恬墓本应只有一处,转移别处另建的可能性不大。现存蒙恬墓有三座、文献记载的遗址有一处,说明至少有三个是义冢(由于相距年代久远,收集到蒙恬衣冠的可能性不大,修建衣冠冢的可能性也不大)。在战争频仍的年代,修建义冢也有可能是为了保护本冢,以迷惑仇敌和盗墓贼。特别是陕甘宁地区曾被匈奴的大夏政权、西夏政权管治,蒙恬墓被汉人掩饰、转移或被匈奴毁损的可能性极大。蒙恬本冢,或许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成为解不开的谜团。

现存三座蒙恬墓或遗址,陕甘晋三地出现本冢义冢的争论,摆出修墓文献依据,都能证明是蒙恬墓,不是别人的墓冢。但是,三地都没有拿出确认为本冢的铁证,至今也争不明哪一座是本冢、哪一座是义冢(含衣冠冢)。根据记载蒙恬墓文献的年代,笔者认为现存蒙恬墓或遗址,极可能都是义冢。

本冢义冢都是蒙恬英灵之所,义冢也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四座蒙恬墓冢之间是一种良性的共存共荣关系,并不相互排斥。如果能够从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中发现一座蒙恬墓冢,就会给蒙恬英雄文化增添光芒和色彩。

要辨明本冢义冢,目前的条件尚不齐备,这事也不急迫,暂时搁置为好。这个问题还是交给考古专业人士处理为好。考古需要经历严谨、专业而又漫长的过程,民众需要耐心等待考古发现和答案论证。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没有必要纠结于本冢义冢之争,应赓续建冢者的初心理念,为传扬蒙恬英雄事迹和忠义信勇精神而出谋出力。

三、蒙恬墓冢群形成的原因

蒙恬墓冢在不同地方、不同历史时期出现数座,而且集中分布在蒙恬奋斗的大西北地区,这显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必然有深沉持久的文化力量在发韧推动。这种文化力量弥足珍贵,可以壮英雄、泣鬼神。

(一)祀礼慰英雄的传统

祀是古代中国的隆重典仪。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的《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祠庙和墓冢是祀礼设施和场所。祠庙与墓冢的祭礼和作用有别,祠庙主要用以奉祭,墓冢用主要用以安魂。墓冢突更突出地体现祭祀英灵的功能,比祠庙供奉祭祀更为庄严肃穆。祠庙可以有建多座;墓冢只能唯一,而且只有亲属修建或官府代建墓冢。义冢由官府或义士为已故英杰代建。中华民族修墓讲究礼制,一人一墓或合葬一墓是常例,即这是特例便是历代帝王,其陵墓也只有一座。三国时代大枭雄曹操死后,建有七十二座疑冢。我国西北地区出现多处扶苏墓和蒙恬墓,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祭祀文化现象。

为亡故的英杰修建衣冠冢,是极其慎重庄重、极高规格的祀礼。汉代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黄帝大贤大智大德,驾崩后有资格配义冢以祀。柳州人民景仰和感恩柳宗元,在柳州为他建衣冠冢和柳侯祠,本冢由其亲属在故里今陕西省西安市建造。明末民族忠勇袁崇焕,其墓在北京市崇文区,衣冠冢在故里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衣冠冢在北京香山,本冢在南京,各地建有中山纪念堂。在中国历史上,为一名英雄豪杰修建多处墓冢的现象极为罕见。在陕西省,秦太子扶苏墓冢有四座,这是特例。

(二)修冢顶礼祀蒙恬

咸阳是秦朝都城,蒙恬担任秦朝廷的内史(内史后代改称京畿道、京兆府)。内史管辖区域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朝廷安全核心区。蒙恬可谓是我国封建体制下的第一任“首都市长”,功勋卓著,英名盖世。蒙恬含冤取义而死,感天动地。曹操说,他每次读到蒙恬“自知必死而守义”的故事,都怆然泪下。咸阳人民敬重内史蒙恬,怀念内史蒙恬,唐代建了蒙恬祠,宋代建了蒙恬墓,把祀仪规格提升到了顶级。

蒙恬在大西北地区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奇迹伟功,延绵造福人民。在大西北人民看来,仅有蒙恬祠庙,仍不足以安顿恬公遭受奇冤的英魂。大西北人民为蒙恬既建祠庙又修义冢,彰其功勋,安其英灵,定期祭祀,世代相传。陕西省咸阳县在唐代有蒙恬墓和蒙恬祠,山西省代县在宋代有蒙恬墓和崞山神庙(祀蒙恬)。大西北还有许多蒙恬祠。这些都是人民崇敬蒙恬的具体表现。

民间对蒙恬的虔诚景仰,以及基于世代传承蒙恬英雄精神的需要,这就是蒙恬墓出现数座的根本原因。

四、蒙恬墓冢的文化价值

蒙恬墓冢是安顿恬公英魂之所,是庄重肃穆祭祀恬公的活动之地。它在蒙恬英雄文化体系中占据突出地位,而且文化特色异常鲜明,其他文化元素无法替代。在遍布文物的三秦大地,蒙恬墓冢虽少,却具有特殊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每一座蒙恬墓冢,能够通过贴近蒙恬英魂,唤醒和增强人们的民族英雄烈士文化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和担当奉献精神;能够通过蒙恬壮烈故事,让人们感受到民族英雄坚韧不拔和英勇献身精神的震撼力量。

(一)使蒙恬精神融入民族英雄文化血脉

在战乱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蒙恬的勇战巨难精神和戍边开发精神,时刻激励着大西北人民。第一雄关雁门关景区至今仍传颂蒙恬英雄故事和报国精神。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博物馆,展示了蒙恬开垦黄河灌区的事迹。银川市兵沟旅游景区的军事要塞浑怀障遗址,屹立着一尊蒙恬塑像。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人民,在秦长城遗址旁为蒙恬立了雕像。如今,分布在大西北地区的千里秦直道旁、万里长城西段两边、婉延在广袤黄土高原上川泽岸畔的蒙恬祠和蒙恬塑像,成为蒙恬英雄文化物态系统的支点亮点。

蒙恬英雄事迹,突出表现为破楚国、平齐国、克匈奴、修长城、建直道、筑城关、垦边疆、造毛笔。修长城、建直道,是千年获利的艰苦卓绝大工程,蒙恬把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扛在肩上,既领兵抗御强敌、又屯军搞开发建设。民间称蒙恬为“中华第一勇士",“世界高速公路建设开山鼻祖”,“修筑长城的大英雄”,“开发建设宁夏平原第一人”,“笔祖笔圣笔神″。面对旷世英名的蒙恬、担当民族脊梁的蒙恬,纯朴善良的大西北人民自发为他修建墓冢和祠庙,用这种震撼心灵的方式,告慰他遭受冤屈的英灵,使蒙恬精神在中华民族英雄文化血脉中澎湃不息。大西北有许多关于蒙恬事迹的民间传说,也是蒙恬英雄精神融到民族血脉的生动表现和实例明证。

(二)以民间方式确认蒙恬为民族大英雄

现存蒙恬墓冢位置,都属于蒙氏村庄,也不是蒙氏管理,可以确定不是蒙氏后人、而是别姓义士为蒙恬修建墓冢。所以说,给蒙恬以最高规格祀礼的人,并不是蒙氏自家,而是代表着中华民族脊梁的义士。

存世文献和古墓遗址证明,蒙恬是中国历代文臣武将中获得百姓修建墓冢最多的人(与四座扶苏墓冢数量相等),这与他的旷世英名相符。大西北人民顶格礼祀蒙恬,在祭祀文化上从建祠庙向更高规格的修义冢推进,这种做法使蒙恬精神深度融入民族英雄文化血脉,并获得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传播传承。这种文化现象罕见又独特,文化价值非凡。 蒙恬墓冢昭示人民给蒙恬以最高规格的祀礼,表明人民认定蒙恬居于顶级民族大英雄的历史地位。人民对蒙恬历史地位的评价,高于司马贞等史学家的正面积极评价。

(三)反对封建官史对蒙恬的负面评价

司马迁《史记》评价蒙恬,说蒙恬对秦始皇实施暴政“不以此事强谏"反而“恶意兴功″,应该受责,罪有应得。西汉史学家扬雄批评蒙恬,说蒙恬修筑长城出现“力不足而尸有余”的结果,这样的“忠诚”不值得称道。这些不公正的史学观点在官场和学界流传千年。在封建体制下,历代官方把蒙恬视为秦朝廷暴政的帮凶,采用各种手段轻蔑蒙恬,形成长久的负面影响。山西省地方志专家研究发现,对于崞县扶苏庙与蒙恬庙,宋代典章方志史籍均未记载,明嘉靖、万历时期修纂的方志中仅简要收录,提及蒙恬等语,却没有详细说明。崞山神寺(祀蒙恬),在明代末期伴生了盛大的迎神民俗活动,却被知县下令禁止。

一个民族不崇尚英雄,反而诬蔑英雄,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不尊敬英雄的政权,必然走向衰落。秦二世胡亥赐死英雄蒙恬之后,秦朝灭亡。明顺治皇帝以凌迟之刑处死民族忠勇袁崇焕之后,明朝灭亡。近些年来,由于一些网络游戏设计人员对蒙恬英雄文化认识不足,出现了拿蒙恬放进网络斗格游戏进行娱乐的做法,侵害了文化公益,损害了民族英雄蒙恬形象,危及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安全。

在封建社会,民族大英雄蒙恬负罪受死的冤案,在相当长历史时期没有得到官方和学界平反昭雪。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给予蒙恬以积极评价“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 ,但这只是一家之言,没有获得官府首肯。清代绥州知州为蒙恬立墓碑,算是地方官吏给蒙恬正名。

与封建官方对待蒙恬的立场截然不同,大西北人民通过祭祀习俗活动给蒙恬以尊敬、告慰、景仰。大西北人民心目中,蒙恬是边疆守护神、毛笔文化发韧者、民族大英雄,应该给他以民间最高规格的祀礼。这是人民对蒙恬遭受千古奇冤的回应,是对以司马迁、扬雄等人为代表的官方史学负面批评蒙恬的抵抗和反对。

五、蒙恬墓冢的文化特色

中国数千年孕育和发展的民族英雄文化中,蒙恬墓冢是一个生动的文化案例,呈现了别样的特点和色彩。

(一)代表民族英雄文化的民间朴素情感

陕甘晋三省出现的四座蒙恬墓冢,各墓冢位置相隔比较遥远,形成的年代不统一,大小规模不一致,显然不是相同的组织集团所建。这些墓冢,修建在蒙恬创建奇功伟绩的地方。绥德墓,修建在蒙恬军团指挥部故地;代县墓,修建在蒙恬军团舍命固守的雁门关附近;正宁墓,修建在蒙恬军团筑造的秦直道附近;咸阳墓,修建在蒙恬担任内史的秦朝都城。可以看出,修建这些墓冢与蒙恬伟绩紧密相配,目的非常明确——安顿蒙恬英魂,缅怀蒙恬伟绩,礼颂蒙恬英雄,弘扬蒙恬精神。如果缺少蒙恬墓冢,那么蒙恬伟绩文物古迹及其所蕴藏的壮烈英魂就会光暗色弱。

这些墓冢,以独特祀礼形式和超乎常例数量,向世人展示蒙恬英雄文化独具的特色,并与蒙恬英雄文化独有的内容高度协调统一,使得蒙恬伟绩工程遗址、蒙恬墓冢、蒙恬祠庙、蒙恬塑像、蒙恬纪念馆、蒙恬英雄主题公园等构成一个完整的英雄文化物态系统。正是由于顶格祀仪和数量超常,使得现存的蒙恬墓冢共存共荣,在这个系统中发挥着异乎寻常、不可替代的文化作用。

(二)带着民族英雄文化在封建时代悲怆自强色彩

蒙恬含冤死而是悲怆的,蒙恬死后被司马迁、扬雄等人给予负面评价是悲怆的,人民祭祀蒙恬遭受压制是悲怆的。人民世代礼祀蒙恬的力量是坚韧的。蒙恬在陕甘宁晋蒙地区创造丰功伟绩,大西北人民爱戴景仰蒙恬英雄,给予蒙恬以最高规格祀礼,给予顶级民族英雄的历史地位评价,抵制和反驳了官方史学对蒙恬不公正的评价。这是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上比较独特事件,带着悲怆、隐忍、坚韧、自强的文化色彩,以民间祭祀文化形式证明,蒙恬英雄精神长期延绵不断活在人民文化血脉中,在人民心灵中凝固成坚不可摧的民族英雄“文化万里长城"。

(三)显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特别顽强生命力

每一座蒙恬墓冢,都在向人们昭示大西北人民在英雄文化上自救自励自强的蓬勃力量。蒙恬于公元前210年含冤,三国曹操和北宋司马光对蒙恬的“忠诚″给予积极高度评价,宋代及以后人民以民间立场和祭祀方式给蒙恬以民族大英雄的评价和礼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西北人民爱戴景仰蒙恬的文化力量深沉持久,像黄土高原野草那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这股韧劲力量,使蒙恬英雄文化在社会主义中国得到更好发展。如今,官方通过志书、博物馆、旅游景区等方式介绍蒙恬英雄事迹,肯定了民间对蒙恬的评价。宁夏水利博物馆展厅,介绍宁夏开发建设先驱蒙恬事迹及其历史地位——公元前215年奉命率三十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为河套地区开发创造条件;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后又修筑万里长城,有力遏制匈奴南进;相传曾改良毛笔。

我国现代史学界积极评价蒙恬。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马雅琴教授认为,蒙恬临终称“绝地脉″之过是无奈的自嘲,司马迁责咎蒙恬“不强谏"是强人所难,蒙恬之死只因被卷入宫廷争权内斗。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杨俊生研究员,评价蒙恬是“千古一将"。北京大学已故历史学家王利器教授说:“蒙恬筑长城备胡,对国家、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尊之为公,这是人民批准的,不是什么帝王封赠的。”金杯银杯不如人民口碑。四座蒙恬墓冢,就是大西北人民尊崇蒙恬为民族大英雄的直接证据,是人民的口碑。人民为蒙恬建的祠庙、立的塑像也是证据、口碑,但证明力弱于墓冢。

六、蒙恬墓冢文化价值的启示

人民崇敬英雄,国家就有英雄。大西北地区历史上英雄辈出,是因为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人民习惯崇敬英雄。鉴于人民崇敬英雄的文化价值,鉴于蒙恬英雄文化属于特殊实例,就蒙恬墓冢文化研究和利用而言,有以下启示。

(一)加强蒙恬墓冢的文物普查考证

蒙恬墓冢不仅是蒙氏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各地要必要普查蒙恬的祠、庙、墓情况,以及民间纪念蒙恬的活动情况,弄清蒙恬文化物态资源和历史资源,为推进蒙恬英雄文化建设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当前,考证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子午岭蒙恬墓线索,收集其他蒙恬墓冢线索,考证和恢复咸阳县蒙恬墓遗址,最好能够 尽早列入地方政府文化工作日程

(二)促进蒙恬墓冢的保护性开发

蒙恬墓冢是英雄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旅游资源。推动正宁县蒙恬墓、代县蒙恬墓的修复进程,有关地方政府和文化组织,应避开本冢义冢之争,结合历史文物发掘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修缮和开发利用蒙恬墓冢, 增建附属设施以容纳蒙恬英雄精神和爱国主义内容,进一步发挥蒙恬墓冢的文化熏陶励志功能。

(三)推进蒙恬英雄文化研究

相较其他英雄,蒙恬英雄研究起步晚,成果偏少。1903年,梁启超发表《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开启了袁崇焕英雄文化研究。从此至今,袁崇焕英雄研究成果丰硕,形成多部颂扬袁崇焕英雄的文艺作品,尊敬景仰袁崇焕的风气得以普及。与之相比,蒙恬英雄文化研究相对滞后,人才投入不足。蒙恬精神是中华民族英雄文化的瑰宝,与扶苏祭祀文化、长城文化、秦直道文化、边关文化等存在精神关联。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应进一步加强蒙恬精神文化研究,深刻诠释蒙恬英雄文化样态特色,用蒙恬英雄文化充实做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使蒙恬英雄文化发挥更大作用。

每一座蒙恬墓冢,无论是本冢或义冢,都加持了恬公的功德英名和中华民族英雄“文化万里长城"。在这座“文化万里长城”中,蒙恬事迹尤其悲壮激烈。大浪淘沙,蒙恬英雄精神经历了漫长历史的萃取,是中华民族英雄文化的一朵奇葩,催人奋进。伟大的延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与蒙恬英雄精神一脉相承,激励着亿万华夏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勇克万难、砥砺前行。蒙恬墓冢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掘蒙恬墓冢文化,研究、开发和弘扬蒙恬英雄文化,反对和抵制将民族英雄蒙恬进行游戏娱乐化做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仍需各方各界群策群力。

参考文献(略)

(2021年清明作于邕州,兼怀恬公。5月改)

【版权声明:转发宣传需注明来源及作者】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