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国宝话长城(第七期)|划重点!河西长城与汉外长城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国宝话长城。

西汉时期,称雄于内蒙古高原上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匈奴,在楚汉争雄之际,短短几年时间,冒顿单于就基本统治了整个北方草原,经过短暂乱局后,长城以南也终于再次统一,汉朝建立,定都长安。至此,长城南北基本完成了整合。走出纷乱的战国时代,长城南北又会发生怎样的碰撞和交融呢?

汉初,因国力较弱,汉高祖刘邦下令修缮秦昭王所建长城,与匈奴于故塞为界,并采取和亲政策,与匈奴约为兄弟。到汉武帝即位,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已使国力大为增强,开始对匈奴发动一系列战争,取得了对内蒙古阴山以南,河套地区的统治权。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汉代五原车令铜印,就见证这一时的金戈铁马。

五原车令铜印,瓦钮,印面呈正方形,边长2.5 厘米,造型古朴、简练,铸白文篆书五原车令四字,字体方正,端庄稳重,为汉代所常见。铜印上五原二字指的就是汉代的五原郡,也就是今天的包头地区。秦统一后,郡县制遍行全国,汉承秦制,五原郡便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27 河南之战后收复河套地区时所设置的,为汉朝北方边塞,是汉匈碰撞的最前沿地带。

车令一职在史料中虽无明确记载,但在《汉书· 百官公卿表》中却记录着九卿之一的太仆属官有车马令,重要职责就是为皇帝管理车马。同时《后汉书· 百官志》也有记载,各郡可根据本郡事务繁杂情况设置相关的令、长、丞等职位,而五原郡属边郡,北方匈奴经常南下袭扰,在此设置掌管车马的官员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印章虽小,但当时它可掌管着千军万马的行动调配,是西汉政府在长城地带稳定管理的重要见证。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等人发动河西之战,击败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等,建立河西四郡。同时,沿丝绸之路,修筑了从今天甘肃省永登县至酒泉的河西长城,不仅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而且为西汉进入西域及开辟和保护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内蒙古汉代河西长城地带,发现于居延遗址的汉代简牍闻名天下。没错,这就是居延汉简,其中以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中发现的汉简数量巨大。汉简绝大部分内容为汉代的边塞屯戍档案,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长城边塞文化的重要见证。

居延遗址发现的简牍

公元前119 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发动漠北之战,取得了与匈奴主力决战的胜利。此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为了加强对匈奴的防御和边郡管理,据《汉书· 武帝纪》记载,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 年),汉武帝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塞外列城即阴山北部修筑的新长城及其城障列亭,被考古学界称为汉外长城。汉外长城修筑了并列的两条,分南线和北线,南线由今天包头市达茂旗向西沿伸,逶迤进入蒙古国境内;北线由今天达茂旗向西北延伸,进入蒙古国境内。汉外长城在草原大漠腹地,多为夯土而筑,个别地段就地取材用石头砌垒,或外砌石内填土,部分至今保存完好。随着长城的修建,汉朝在长城地带迁徙人口,发展农业,对内蒙古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秦长城到汉长城,近300 年中,长城两边的游牧与农耕政权共同谱写了激烈碰撞的历史篇章,但不论战与和,都促进了双方文化、物质的交往。在碰撞之后,南北逐渐开始互相打量,并尝试理解对方,就像河西长城与汉外长城,它们修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但武帝之后,民族交融的乐章开始响起,曾经的边关障塞成为贸易纽带、沟通的桥梁。下期内容我们就带你来到塞外,听听那里又有什么故事发生,我们下期再见。

音频来源:内蒙古博物院

图文来源:包头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

责任编辑:张金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