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曾熙:民国时期一生传奇的海派书画大家

原标题:曾熙:民国时期一生传奇的海派书画大家

曾熙(1861年-1930年),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

曾熙出生贫寒,两岁丧父,靠母亲为人缝补浆洗,艰难度日,外舅时常接济,并启蒙识字。自幼聪慧,刻苦勤奋,故里至今流传“囊萤照读”的故事。八岁能吟诗赋对,为人代写春联,在邻里周边有“神童”之誉。20岁中秀才,31岁中举,43岁殿试中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兼任提学使,弼德院顾问。 甲午战争,曾“投笔从戎”,抗击日寇。《马关条约》签订前夕,积极参与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遭到清政府的排斥,于是,转为“教育救国”,先后两次应湖南当局聘请回湘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并担任湖南教育学会会长、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监督,被誉为“南学津梁”。晚年绝意仕途,孙中山偕同曾熙的好友谭延闿二两度登门拜访,请他出来共襄国是,均力辞不出。辛亥革命后在湖南家乡闲居,后受李瑞清之邀赴沪鬻字画,授门徒为生。

曾煕一生丰富多彩,角色不断转换。从学生到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走来,然后从官员到教育家、书法家、画家。活动的地方主要在衡阳、长沙、北京、上海等地,认识和结交了大批文人、学者、艺术家和官员。在人生道路上,对其影响最大的除了家庭以外,莫过于师友了。曾熙很幸运,在求学时,遇到邓辅纶、王阚运等大儒:在人生道路上,有知己李瑞清一路陪伴,风风雨雨几十年,一生友情不变。在艺术道路上,和艺术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乃至康有为、沈曾植、郑孝胥、何维朴等等结交,一起谈书论画,不亦快哉!更有许多追随者是当时名流和大官僚如谭延闿、赵恒锡、向梁等,更有学者如胡小石、李健、马宗崔等,大画家张普孖、张大千兄弟等等。

曾熙年少时即深研学。30岁前最得力于《华山碑》《厦承碑》。常写此汉隶,多以方笔为主,或方圆并用。他变法以圆笔出之并下穷南。中年后以碑法入帖,风格为之一变。他的槽书、行书显有常人不及之逸气,所谓体峻者见风骨,体逸者见性情。当是阴阳刚柔,各尽其妙。从曾氏的用笔、结字,学人称其为'俟因于书沟通南北,融会方圆”。此与阮元的南帖北碑有所不同,曾熙的南北沟通”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所谓南帖与北碑相通;二是将南碑《療铭》与北《郑道昭》《般若》等化为一体,最终又以此笔意去写钟、王。

所以他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多,有汉魏六朝格调古雅者;有北碑雄使道丽者;有南帖之流美而绝无浮滑甜媚者。尤其他所写之二王,闲雅平和之中颇有几分拙意,且不为批而拙,妙在自然要帖。用笔洗练之处,当是他化碑入帖的精到之处。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后,李瑞清约其到上海,交流甚广,眼界大开书风日高古。

周俊杰等编著的《书法知识千题》里对曾熙的评论为:“曾熙虽称南宗,实际上是兼融南北之长,并取方圆之姿于己书。因此他的行书槽书,各类书体都有体峻神逸之妙。其章草书,也能上追隶书、入分之渊薮,下取魏晋今草之规矩,得超迈自然,各振一时。”

西安市徳风堂画廊以“传承弘扬、诚信求真”为宗旨。长期购、销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当代名家、名人字画订制(带视频或作者本人与作品的合影),帮您免费鉴定字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