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许渊冲:80年代,在“三美论”之后,我又提出九大新观点

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许渊冲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 100岁。

1921年,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对历史、诗词展现出极强天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英译的中国古典名著在英国风靡一时,这让少年许渊冲深受鼓舞,从此一个远大的梦想在他的心中逐渐清晰。

1937年,16岁的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外语系,从此与翻译结下了不解之缘。许渊冲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精心译成英文,发表之后引起轰动,成了他的英译诗文处女作,浪漫主义风格正式显露出来。

抗战胜利三年后,许渊冲前往法国巴黎攻读硕士。新中国成立后,许渊冲毅然回国,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从事文学翻译六十余年,许渊冲先后出版了180多本中英法文翻译著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将西方名著《包法利夫人》《红与黑》《追忆似水年华》《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译成中文,将唐诗宋词以及《诗经》《楚辞》《论语》《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等翻译成英文、法文。

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如果能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成为全世界的美,那不是最高级的善,又是最高级的乐趣吗?而翻译文学正是为全世界创造美的艺术。

——《追忆逝水年华》

文学翻译六十年(十一)

许渊冲

80年代 (4)

1986年,我只发表了一篇《自学与研究》,文中指出:“如能研究前人的成果,针对他们的弱点,做出突破,就能前进一步。”并举王维的《鸟鸣涧》为例,说“人闲桂花落”应该是秋天,怎么说“时鸣春涧中”呢?这个矛盾在译文中解决了:

Their fitful twitters fill the dale with spring.

1986年《深圳大学学报》发表了《许渊冲教授“音美”理论与实践质疑》,还是“意似”和“意美”之争。我又写了一篇答辩,题目是《三谈“意美、音美、形美”》在该刊1987年2期发表,结论中说:“‘意似’是译诗的低标准,‘意美’是高标准,‘三美’是最高标准。‘意似’只能使读者‘知之’,‘意美’却能使读者‘好之’,‘三美’才能使读者‘乐之’。这是我译诗的‘三美’理论。”

1987年,我发表的第二篇文章是《谈英语和汉语》。文中说道:“汉语的优点是精练,英语的优点是精确。汉语精练,言简意赅,有时意在言外,是一种文学的语言;英语精确,内容与形式基本统一,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矛盾较少,是一种科学的语言。”

1987年发表的第三篇文章是《谈李商隐诗的英译》。文中说道:“科学要求精确,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言尽意穷;文学却要丰富,要能说一指二,一中见多,意在言外。”如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说的是“丝”,指的却又是相思的“思”。译成英文,只好“丝”“思”入扣了:

The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原文“丝”和“思”同音,译文silk和sick音近形似;原文输入的是一个字,译文输出的却是两个,有点像是超导作用。这是我第一次提出这个比喻。

1987年的第四篇文章是用英文写的一篇中、英诗比较,文中比较了拜伦的《献给波河》和唐宋诗词来说明朱光潜教授的比较诗论:“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朱先生的《谈美》和《诗论》哺育了我们这一代人;吴冠中说得好:“我们是朱先生的奶喂大的。”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纪念1986年去世的朱先生。

1988年,我又用英文写了一篇《中国,诗的摇篮》。文中将中国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和西方的荷马、莎士比亚、拜伦、雪莱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得出了“诗人所见略同”的结论。前言中还说道:文学翻译的最低标准是“真”,最高标准是“美”。翻译要像“超导”一样不能“失真”,创造性翻译还要超越“超导”,能和原作“媲美”。

1988年的第二篇重要文章是《翻译的哲学》,这是我1987年在河南大学《文学翻译原理》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论文分三部分:1.认识论:文学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竞赛,竞赛中要发挥译语的优势,改变劣势,争取均势。2.目的论:“知之、好之、乐之。”使译著读起来像原著,这应该是文学翻译的目的。3.方法论:“深化、等化、浅化。”争取“均势”,基本上是“等化”,一般能使读者“知之”;改变“劣势”,基本上是“浅化”,一般能使读者“好之”;发挥“优势”,基本上是“深化”,一般能使读者“乐之”。总而言之,“三美”“三化”“三之”“三势”,就是“美化之势”。

《中国翻译》1987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唐诗英译的“三美”标准》,说我“忽视翔实”,例如张祜的“一声《何满子》”,我译成the dying swan’s sweet lay,评者说要改成sad lay,才算“翔实”。我在1988年该刊发表了答辩,说用sweet是“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文中还谈到“翻译度”(译者主观能力能达到的高度)和“可译度”(原作客观上可以翻译的程度)。

总而言之,80年代我出版了十四本书,主要是唐宋诗词的译本。我又大约发表了三十篇文章,主要是对译家或译著的评论或答辩。我提出来的新观点,在70年代的“三美论”之后,第一是发挥译语优势论,后来发展为优势、均势、劣势“三势论”;第二是形似、意似、神似“三似新论”;第三是浅化、等化、深化“三化论”;第四是文学翻译是文化竞赛的认识论;第五是统一提高论;第六是以创补失论;第七是得精忘粗论;第八是知之、好之、乐之“三之论”;第九是“超导”论。

诗书人生

丛书:许渊冲集

作者:许渊冲

书号:978-7-5447-8572-3

出版:译林出版社凤凰壹力

2021-04

定价:45.80 元

“诗译英法唯一人”

“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百岁翻译家 许渊冲 先生最新文集

重现的时光远比当初的一切有意味。只有认真生活过的人,才有值得回忆的一生。回忆是另一种生活。没有值得回忆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而美好的,哪怕是痛苦的回忆,则保证了一个人照样活上两辈子。如果回忆变成了一部书,那就是永恒的回忆。

—— 普鲁斯特

作者简介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老一代翻译家,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几十种,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2014年,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内容简介

《诗书人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所收录的几十篇文章记述了他求学、交友、工作、生活的种种经历,另附有近年来的部分演讲、序跋等。作者运笔其中,向我们展现了他出国留学前后的成长经历,归国工作之后的见闻感受,伏案翻译过程中的求实见解,与师友、家人相知相处时的逸闻趣事,以及对自己百年人生历程的回味感悟,从中可以了解时代的风云变幻对他的影响与改变。作者记忆力超群,至今仍对个人生活中的过往记忆犹新。字里行间用情颇深,从头至尾饱含浓情厚意,读来意趣盎然

丛书简介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互译工作,已经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00多部,为我国的文学翻译事业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划时代贡献。《许渊冲集》共计八册,内容包括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生活回忆及人生感悟等文章,从中可以窥见作者的阅历及见解、性情与思想。

丛书名单

英法名著译话》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翻译艺术通论》  《翻译艺术专论》》

《西南联大师友录》 《联大人九歌》

《追忆逝水年华》  《诗书人生》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