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决定晋国国运的聚餐:秦穆公设下重重考验,全靠此人重耳才能过关

公元前638年,在秦国作人质的晋惠公太子姬圉听说父亲病重,逃回了晋国。公元前637年9月,晋惠公姬夷吾去世,姬圉继位为君,即晋怀公。

姬圉私逃,让秦穆公非常生气。

当年,秦穆公舍弃重耳而立夷吾为君后,晋国发生饥荒时,秦国慷慨大方地予以救助。但是,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却图谋攻打秦国。由此,引发了著名的秦晋韩原之战。结果秦国以少胜多,抓住了晋惠公,大获全胜。后来,在各方人士特别是晋女穆姬以死相劝的情况下,秦穆公最终还是放晋惠公回国。

但是,这次放晋惠公,秦穆公并不是毫无条件。首先,晋国必须兑现当年晋惠公回国时答应的送秦国黄河以东土地;其次,就是让晋国太子姬圉到秦国做人质。

虽然秦国取得了绝对胜利,但秦穆公也没有进一步仗势欺人。送回晋惠公后,晋国再次发生饥荒,秦国又一次救济了晋国。公元前643年,姬圉到秦国为质之时,秦穆公不但把怀嬴嫁给姬圉,还把晋国河东之土归还给晋国。不论从哪个角度,秦穆公对晋惠公父子都算得上是仁至义尽。

以秦穆公一贯态度而言,如果晋惠公真一病不起,秦穆公绝对会护送姬圉回国为君。因此,姬圉私自逃回晋国,对秦穆公来说简直是极大的忘恩负义之举。这使得秦穆公对晋惠公父子彻底失望,下定决心要换掉晋国国君。

于是,他想到了姬重耳;而此时,重耳正待在楚国。

楚成王得知秦国正筹划送重耳回国为君,顺水推舟,于公元前637年派人护送重耳到了秦国。

重耳是到了秦国,可鉴于晋惠公父子的背信弃义,秦穆公对于姬重耳也是疑虑重重:万一重耳也是条白眼狼,把他送回晋国为君岂不是再次自己砸自己的脚?!

因此,秦穆公决心要好好考察一下这位小舅子的人品。

重耳刚到秦国,秦穆公就送给重耳五位秦国宗室女作媵妾,其中也包括怀嬴。怀嬴,就是晋怀公姬圉之妻。重耳刚开始不知道怀嬴身份,有次怀嬴捧着水瓢给他洗手,洗完后他甩甩手就让她走开。怀嬴是秦穆公嫡女,身份无比高贵。见重耳如此小觑她,怀嬴对于这位将抢夺她前老公君位的老男人厌恶感顿时涌上心头,大声地怒斥:“秦、晋是匹敌的两国,你怎么敢这么小看我?”

晋文公娶怀嬴

重耳没想到,一位婢女居然这么有大的来头!在不可一世的楚成王面前都敢犯颜顶撞的他,居然被吓住了。这一年,已经是重耳流落他乡的第十九年。这十九年来,重耳在各国之间流浪,惶惶如丧家之犬,受尽了多少羞辱和冷落!再这么堕落下去,他的人生就彻底完了!秦国对于他,已经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翻身!意识到得罪秦国的严重性,重耳马上解去衣冠,自囚起来,等候秦穆公处置。

秦穆公得知此事,说出了一番让重耳无比为难的话来:"寡人嫡夫人所生女儿之中,怀嬴是最有才的。以前姬圉在秦国做人质时,我把她给姬圉作女官。现在想让她与你成婚,又怕遭到不好听的名声。要不是有这些顾虑,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我不敢以正式的婚姻之礼把她归于你,而是让她列于五女之中共同侍候你,正是我因为喜欢她。公子这次解衣受辱,是寡人罪过。如何处置她,谨听公子意见。"秦穆公的意思很明白,怀嬴是再嫁之女,怕有辱重耳身份,不敢让重耳正式娶她;但怀嬴是嫡女,秦穆公也很喜欢她。虽然怀嬴现在耍小性子是不对,但重耳还是得好好思量一下——最好是娶了怀嬴。

怀嬴不但是侄儿姬圉之妻,还是姐姐穆姬之女,娶她岂不是乱伦?但是,如果拒绝娶怀嬴,秦穆公会不会因此拒绝送他回国?这是秦穆公给予重耳的首次考验,就是看重耳是不是真心想与秦国亲近!

重耳思前想后都决定不下,只得与跟随他的几位亲信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晋文公与五位亲随

首先,他向胥臣臼季咨询,胥臣回答:“同姓还要同德才是兄弟。现在你和姬圉,在德行上如同道路上的陌生人;娶他所抛弃之人为妻,以成就国家大事,有何不可?”胥臣这话明显太牵强:德行上的不同,如何能割断重耳和姬圉在血缘上的联系?说服力太弱了!

所以,重耳又去问狐偃的看法。狐偃回答:"将要夺他的君位,娶他妻子又有什么关系?只管听从秦伯之命就好了。"狐偃一向是位道德君子,说出这样的话语,明显言不由衷。

重耳也听了出来,心结还是没打开,于是又去咨询赵衰。赵衰一针见血,向他指出其中关键:“礼书上说:‘要有求于人,必先答应别人的要求。要想别人爱自己,就一定要先爱别人。要想别人听从自己,就一定要先听从别人。对别人没有恩德,却想有求于人,这就是罪过。’如今一定要结好秦国,接受秦伯好意以与秦国相亲相爱,服从秦伯以让他施加恩惠于你。现在我们还担心秦国不会出手相助,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有求于人,必听人之事——赵衰一下子就把问题的利害关系说透了。重耳听后,再也没有犹豫。

于是,重耳先把怀嬴送回娘家,然后重新下聘礼,正式迎娶了怀嬴。(《国语·晋语三》)

秦穆公第一次考验,重耳顺利通过。但婚姻作为政治手段,并不保险:晋怀公就弃婚而逃,重耳今后会不会也同样如此?于是,秦穆公宴请重耳,与他一起聚餐,来对他进行深入考察。

重耳团队对次聚餐异常重视,狐偃特地向重耳建议:“我不如赵衰那样善于辞令,还是让赵衰陪你去赴宴吧!”

然而,一到达宴会现场,重耳就已受宠若惊:秦穆公居然以国君之礼来接待他!宴会上,重耳久久未能回过神来,始终是一付战战兢兢、少言寡语的模样。

这让秦穆公很不爽。

宴会一结束,秦穆公满脸不高兴地说:“举行仪式却有始无终,是可耻的;内心与外在表现不一致,是可耻的;华而不实,是可耻的;不量力而行地想施惠于人,是可耻的;施惠于人却无所成就,也是可耻的。不杜绝这五耻之门,是不够格为诸侯的;不杜绝这五耻之门,用兵征伐也会无所成就。诸位请谨慎地对待这五耻!”他这番话却是有是深刻含义的:前三耻是警告重耳不要学晋惠公父子,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后两耻是告诉秦国大臣们,秦国将要一雪以前错辅姬夷吾之耻。(《国语·晋语三》)

秦穆公

从秦穆公这番话语来看,对聚餐时重耳的闷葫芦模样并不满意:我待你如国君,你却没表现出国君的样子;我想助你回国,你却全然没表现出有事业心的激情;如此帮你大忙,你也没有表达丝毫感激之情,叫我如何相信你?还不如不送你回晋国算了,免得帮了头白眼狼!

这次,重耳明显没有通过姐夫兼岳父的考核,没能赢得秦穆公信任。重耳回晋国之路,依然漫长!

隔天,秦穆公再次请重耳聚餐。

这次如果再不抓住机会,黄花菜就彻底“凉凉”了。

在宴会上,秦穆公兴之所至,高歌一曲“采菽”。“采菽”,出自《诗经·小雅》,是周天子欢迎来朝见诸侯的御用宫廷之乐。赵衰听完,立刻惊醒,立劝重耳下堂,向秦穆公拜谢;秦穆公也赶紧下堂回礼。赵衰回答:“国君以天子接待诸侯礼仪来接待重耳,重耳哪敢苟安怠惰,不下堂拜谢?”

重耳叩拜完,赵衰又让他回礼,唱了一首“黍苗”。赵衰解释道:“重耳仰望君主的帮助,就像禾苗渴望雨水的滋润一般。如果承蒙君王庇护滋润,使得重耳成长为嘉谷,奉献给宗庙,这完全是君王的功劳啊。国君如果能发扬光大先君襄公的荣耀,东渡黄河,整顿军队以复兴周室,这是重耳之愿。重耳能得到你的帮助回到晋国以主社稷,为晋国民众之主,继续其封国,是会听从您安排的。国君如能放心大胆地任用重耳,四方诸侯谁敢不小心谨慎地听从秦国号令呢?”

重耳这是在向秦穆公表忠心。

秦穆公顿时被捧得飘飘然,不住地谦让:“重耳这小子将成就事业,又怎么是只靠我一人之助呢?”昨天,重耳还因为过于沉默寡言遭致秦穆公的不满;今天赵衰出色的临场发挥,就让重耳瞬间摆脱了困境。(《国语·晋语三》)

接下来,秦穆公又以“鸠飞”来勉励重耳。“鸠飞”,实际上就是《诗经·小雅》中的“小宛”。“小宛”诗中,有些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的熟语,如“夙兴夜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秦穆公唱“小宛”,是借诗中意境来感叹重耳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涯,同时也表明自己想到与晋国先君献公的情谊——“我心忧伤,念昔先人”,要送重耳回到晋国。

重耳随即以“河水”回敬穆公。“河水”,应为“沔(音免)水”之误,出自《诗经·小雅》。后人解释,是重耳自称将如“沔水”一样,“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即回国后必定会当朝事秦。但是,综合“沔水”意境,却不这么简单。实际上,重耳还借“沔水”之意,希望秦穆公不要听信流言,坚定地扶助自己:“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国语·晋语三》)

秦穆公听出了弦外之音,为给重耳吃定心丸,又赋以“六月”。“六月”出自《诗经·小雅》,是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玁(音险,同猃)狁的故事。秦穆公以“六月”勉励重耳,也是表明自己决心已定,必将“共武之服,以定‘王国’!”赵衰听了,大喜,赶紧让重耳下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表示谦让,赵衰说:"君王把辅佐天子,匡正诸侯的使命交给重耳,重耳怎敢怠惰,怎么敢不听从有德者之命呢?"(《国语?晋语三》)

赵衰不停地奉承、吹捧秦穆公,重耳则积极配合赵衰演戏,终于顺利地通过了秦穆公的重重考验。

在这次无比愉快的聚餐过程中,秦穆公正式答应了护送重耳回国为君。

因此,正是重耳与秦穆公的这两次聚餐,决定了晋国的国运:赵衰的出色发挥,让重耳顺利通过秦穆公重重考验,从而赢得秦国助力,最终重耳才能回国作国君;重耳夺取国君之位后,大力拨乱反正,选用贤才,晋国才得以兴盛起来,一举成为东周江湖的新霸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