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扩张与衰亡

原标题: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扩张与衰亡

尽管许多人将罗马帝国的衰亡归于公元5世纪之时,实际上它直到1453年才真正覆灭。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雕像,图源Getty / PrintCollector

罗马帝国始于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尤利乌斯·凯撒的养子兼继承人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伟大”。依据许多现代历史学家所言,这一新称号标志屋大维除了名义上已与皇帝别无二致,也就代表了罗马共和国的结束。

公元前44年凯撒被暗杀引发一系列内战,屋大维取得最终胜利并被授予此称号。内战期间,凯撒的前将军马克·安东尼为了对罗马世界的控制权而阻止了一些针对凯撒的行刺,后又与克利奥帕特拉联合对付屋大维。尽管公元前27年之后仍有一些共和国的机构(比如元老院)继续运作,但是它们的权力已经大为削减。权力集中于奥古斯都及其后继者之手。

现代历史学家有时候以“罗马和平”来描述公元前27年-公元180年这段历史,即屋大维获封奥古斯都至马可·奥勒留皇帝薨逝期间。这是因为较之前后,它是罗马史上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然而,“相对”一词的使用是因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罗马帝国仍然有大量的战争、暗杀与冲突。奥古斯都试图以某些方式来彰显自己在位期间(直至公元14年去世)是相对和平的时期。

一位历史学家安德烈·戈兹沃西在其书《罗马和平:罗马世界的战争、和平与征服》中写道:“(奥古斯都)的许多图像中,尤其是雕塑、半身像和浮雕,相对而言比较少将之描绘成一名将军。

尽管奥古斯都力图将其时期描绘为和平盛世,但实际上却与之愿违。他在位时,罗马军队在伊比利亚半岛征伐那些不属于罗马统治的地区。军队还纵深挺进现在德国所在的地区,意图吞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不过这一目标遭逢挫折——公元9年,三个罗马军团与其指挥官昆体良·瓦卢斯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全军覆没。

罗马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公元70-122年)声称这一战败对奥古斯都影响深远——“他们说他大受打击,连续数月不刮胡子也不剃头发,有时候还拿头猛击门框,呼号着‘瓦卢斯,还我军团!’每年的那一天他都显得悲痛不已。”

罗马帝国的道路系统横穿大陆将重要市镇与首都相连,图源Shutterstock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约公元55-120年)记载,奥古斯都在其遗嘱中对其后继者提比略(奥古斯都养子)建议不要扩张帝国,维系当时的边界即可。尽管,公元14-37年在位的提比略基本上将帝国维持在疆域内,但之后的皇帝却没有照办,后来的一些军事行动也以灾难告终。

“罗马和平”期间也从未缺少过冲突与内战。卡利古拉皇帝(公元37-41年)被近卫队刺杀身亡,尼禄(公元54-68)则死于内战。图密善(公元81-96年)也是死于“罗马和平”的暗杀。

奥古斯都死后最持久的军事征服是克劳狄皇帝(公元41-54年)及其后继者尼禄成功入侵并占领英格兰。公元60-61年时,在与爱西尼女王布狄卡战斗时罗马人的侵略差点失败。最终罗马帝国胜利并拥有英格兰直到公元410年。

不过,罗马人入侵苏格兰并不成功。安东尼皇帝(公元138-161年)攻占部分苏格兰并修建了一系列边防长城,即“安东尼墙”。他的继任者未能再侵占分毫苏格兰之地,公元60年罗马军团最后也撤回哈德良长城(今英格兰北部)。其他的罗马统治者也寻求扩张帝国。图拉真皇帝(98-117年)征服达西亚(今罗马尼亚附近)直到公元270年代左右。他还企图侵占现在的伊拉克。尽管图拉真的军队成功行进到波斯湾但无法攻陷,继任者哈德良(公元117-138年)从伊拉克撤退并集中防御加固已有疆界。

“罗马和平”时期帝国内起义无数。公元66-74年,犹太人一次未遂的起义导致了对他们最神圣的耶路撒冷第二圣殿毁于罗马人之手;死海古卷藏地附近的库姆兰遭弃;起义军在梅察达的毁灭。“罗马和平”期间犹太有无数叛乱,结束于136年的一场叛乱导致超50万犹太人被屠,幸存者流散世界各地。

“罗马和平”的结束

公元180年,马可奥勒留去世,其子康茂德继位。他的统治生涯布满了明争暗斗。公元182年,一场针对皇帝的失败暗杀导致大批人卷入阴谋漩涡而被杀,包括马克·奥勒留的资深顾命,密歇根大学的希腊罗马史教授大卫·波特在《困境中的罗马:公元180-395》一书中如是说。

公元192年12月31日晚到193年1月1日间,一位负责康茂德角斗士训练的运动员纳尔奇苏斯扼死了皇帝。公元193年内战席卷罗马帝国,并有五位皇帝执政。

罗马斗兽场,图源 Getty/VSD SoftwarePiotr Jaczewski/Contributor)

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公元193-211在位)的军队最终在内战中获得胜利。在执掌帝国后,塞维鲁开始扩张帝国边界,军事征服到今天的叙利亚、伊拉克地

尽管塞维鲁成功征服并制了这一地区,但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时的历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155-235)写道:“新领土是战争持续不断和开支巨靡的原因之一。”塞维鲁还意图拿下苏格兰但死于远征中。塞维鲁死后是一段相当长的不稳定时期,“蛮族”入侵,包括哥特人对希腊人的入侵,则加剧了局势的恶化。

一系列传染病——“居普良瘟疫”(因一位迦太基主教居普良得名)于公元250-271年之间肆虐,至少夺走两位皇帝性命。瘟疫的影响是可怕的,居普良在《论人必死》中记载,“肠道因持续的呕吐搅在一起,眼睛充斥血液像火燃烧一般。”

戴克里先改革

戴克里先皇帝(公元284-305)在位期间经历了短暂的相对稳定期,因为他进行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一位皇帝,戴克里先开创了四帝共治制度(尽管他自己是最重要的那位)来稳定帝国管理。

戴克里先改革了经济、钱币、司法制度和行省结构来挽救摇摇欲坠的帝国。他不让皇帝的儿子继位,转而由两位最年长的皇帝任命新帝。

他于305年退位,希望四帝共治制可以和平传承下去。然而,帝国很快陷入内战,四帝共治制被抛弃。

基督教的兴起

当罗马帝国布满了内战、入侵与瘟疫之时,基督教悄然兴起。英国伯明翰大学宗教学教授坎蒂达·摩斯于2014年发表在CNN的一篇文章认为,居普良瘟疫在基督教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摩斯写道:“罗马皇帝都奄奄一息而异教徒传教士无法接受或阻止瘟疫的事实使得基督教的位置得以巩固。随处可见的疾病与死亡以及高死亡率使得基督教徒更愿意接受殉教。”

基督教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基督教徒仍然饱受迫害。尤以戴克里先下令毁灭基督教堂和手稿,自由的基督教徒重新成为奴隶,如果基督教徒被凌虐不得寻求法律援助。波特表示,他的政令在帝国范围内得到不同程度的执行。

罗马士兵与将军图源:Shutterstock

戴克里先逊位后的内战极大改变了基督教的局势。尽管现代人有时候只提到君士坦丁的基督教合法化,但实际上310年代有数位互相竞争的统治者颁布基督教合法化的命令。最后四帝之一的儿子君士坦丁在内战中获胜并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统治者。(324-337)许多古代基督教与现代史学家认为,君士坦丁自己也改宗基督教并在死前接受洗礼。基督教于380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而君士坦丁死后数年间罗马帝国再度陷入内战。

帝国的灭亡

君士坦丁在位期间下令建立新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在其死后,他的后裔为了帝位争斗不休。后来一项制度逐渐形成——一位皇帝继承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分,另一位则坐拥君士坦丁堡统治东半部分。两位皇帝时而共理政务,时而彼此斗争。这种分裂页出现在基督教中——西边的天主教和东边的东正教。

罗马帝国的陷落图源 Fine ArtImages/Heritage Images/Getty Images

东西罗马帝国的命运截然不同。四五世纪,东罗马帝国还能存续并抵御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则走向衰落,逐渐被越过边界的不同族群夺走领土。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匈奴人等接管了西罗马帝国,罗马于公元410年和455年分别被哥特人和汪达尔人攻陷,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成为后来的拜占庭帝国。不过尽管现代历史学家如此称呼,当地人仍自称罗马人。直至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彻底覆灭。

译者:景知

校对:李尔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