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这些关于兰州的神奇故事你还不知道吧?

兰州历史上曾经叫做金城。关于金城来历,一般有两种说法,有“筑城时掘地得金”故有金城之说;也从有地势险要固若金汤之意而来之说。但兰州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城池修筑就是汉武帝时候设立的金城县开始的,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为了割断匈奴和羌族之间的联系,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将万骑,出陇西”。

是年,在凯旋归途中,于西固北侧南渡黄河,并命其礼宾官李息主持,在今西团区黄河南岸修筑了兰州历史上第一座城堡,取名“金城”,意寓“言城之坚,如金铸成”,希翼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除了这些历史之外,便是来自民间的很多传说故事。比如下面这些——

兰州黄河的传说

黄河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现在大部分人认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大量泥沙汇入了黄河中,河水变黄了,所以就叫做黄河了。实际上,黄河上游的水并不浑浊,除非上游水库开闸放水以及在雨季上游下雨山洪暴发了,黄河的水才会变成黄色,那么人们为何要把黄河叫做黄河呢?

很久以前,黄河上游有个国王有两个女儿,大的叫黄英,小的叫黄花。一天,姐妹俩到密林中玩耍,结果遇到了一只大老虎,眼看着姐妹俩要葬身虎口了。就在这时来了一位年轻的猎人,他一箭射死老虎,姐妹二人非常感激,正要询问猎人的姓名,猎人听说是国王的女儿,就要落荒而逃。谁知就在这时,黄英拉住了猎人的手询问起他的姓名。原来,因为那一箭的缘故,黄英对年轻猎人心生爱慕之情。

后来国王知道了,就故意派猎人追杀黄英,猎人自然不肯下手,就让公主逃走,公主也不愿意单独逃走,两人只好私奔了。

最后,他们却被国王派来的追兵逼到了悬崖上,两人痛哭一场,流出的眼泪汇成了一条大河,两人都跳河殉情,后来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黄河。

白马浪的传说

“白马浪”是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一处著名景点,表现的内容是唐僧骑着白龙马,孙悟空在前引路,猪八戒手持钉钯,沙僧肩挑行李,师徒一行正跋涉在取经路上,形象栩栩如生。它的得名,是因黄河流经金城关一带,与来自阿干镇的雷坛河交汇之处河床上布满凸起的岩石,激流与岩石碰撞扬起束束雪白浪花,远望去好似一群奔腾的骏马,因此很久以前兰州人就把这一处河面叫做“白马浪”。

这里与唐僧的白马也有联系,据记载,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于唐贞观三年西行取经,确实曾途经兰州并住了一个晚上。从那以后,兰州人民在白马浪唐僧渡河故事的基础上,在白马浪岸边建立唐僧取经雕像,把兰州历史文化中的这一个亮点定格在滨河大道上。

庙滩子的传说

黄河越过中山桥到兰州东盆地,这时谷地变宽,河道也随之拓广,黄河靠南流速湍急,北部则明显减缓。亿万年来,河水夹带的泥砂大量沉积,于是此地淤积成一片宽阔的冲积扇。

自汉、唐以来,经过年复一年的延续,人类活动范围在附近显著扩大,道路已逐渐形成。明代中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北方边境相对安宁,通往宁夏的驿道改善拓宽,这块地方便成为作坊、店铺、饭馆......

百姓们还在黄河冲积扇岸边的山坡上修了一座关帝庙,殿宇依山坡而建,宏伟壮观,堪称兰州武庙中的佼佼者。故人们将关帝庙前的冲击扇砂滩地称之为庙滩子,庙后东北的巷道称庙巷子,从庙巷子上行穿过明代边墙就到庙坪(今朝阳村),以上三地名的滥觞皆出于此,这就是庙滩子地名的由来。

兰州牛肉面的传说

兰州牛肉面已有百年历史,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

后来他开了自己的店,但凡有人来吃面,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于是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名气大振,儿子马杰三接管经营后又不断改进牛肉面,终被赠予“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称誉。

另外,兰州人比较厌烦将兰州牛肉面叫做“兰州牛肉拉面”,再就是全国各地打着“兰州正宗牛肉拉面”旗号的,也都是外地人冒充的品牌,缺了兰州水,口味极差。

明肃王三易墓

明代肃王家族在兰州生活繁衍了近240年。由于古人迷信帝王墓地的风水关系到国运昌盛,因此肃王墓的选址几经波折,郑重再三。

肃王墓最初建在榆中县新营古城以东的五台山脚下,传说肃庄王煮楧的母亲张太妃前往五台山上香时看中了此地,认为此地宛如龙蛇,三面有山峰合抱,两厢有绿水环绕,是块上好的墓地,于是叮嘱儿子自己百年后就葬于此地,肃庄王照办了。

但因肃庄王年过半百却膝下无子,便怀疑母亲张太妃的墓地风水不好影响了子孙后代,于是请了风水先生勘察墓地。风水先生说墓地犯忌,肃王便立即决定将母亲的墓葬迁到了定远镇的龙泉寺。几年后,肃庄王依旧无子,勘查后在新墓址的地下发现了三条煤系,他便认为是真龙(帝王)和火龙(煤炭带)相克,导致自己无子,又决定将墓再迁至平顶峰的质孤堡,自此才稳定了下来。

兴隆山太白泉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苑川兴隆山一带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江河断流、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只好外出乞讨,四处流浪。有个叫三官的年轻人,因不忍抛下家中年近百岁的祖母,故而选择留在家中听天由命。祖母多次劝三官自逃活路,但孝顺的三官执意不肯。

有一天,祖母将她之前积攒下的一小皮囊水拿出来,对孙儿说:“孙儿,祖母也活不了几天了,这点水是你之前端给我喝的,我都存在了这个皮囊中,你带上这点水,快去逃条生路吧!”三官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弃祖母于不顾。

老太太见三官心意已决,就告诉三官说:“这点水总有喝完的一天,如果你真有孝心,就赶快外出去寻找水源吧。听老辈人讲,从前有一条金龙被王母娘娘封在了马衔山的金龙池中,太白金星心地善良,十分同情金龙,便在每年六月六日这天来给金龙送吃送喝,如果你有诚心和缘分,就能见到太白金星。你去试试,或许能见到他,让他指你一条生路,解救这一方生灵。只是,见到神仙的人就再也无法活命了。”言毕,就闭上了双眼。悲痛欲绝的三官安葬了祖母后,决定外出寻找水源。

凭借着仅剩的一小皮囊水,三官跋山涉水来到马衔山山脚下。抬眼望去,马衔山高耸入云。上山路上,三官发现山上昔日郁郁葱葱的草木已被骄阳烤得一片焦黄,无精打采,毫无生气。三官饥渴难忍,正准备饮尽皮囊中仅存的一点水,忽然听到路边有人呻吟,循声望去,一块大青石后,有个白眉白须的老人躺在地上,口唇龟裂,奄奄一息。三官心善,便将自己仅有的一点水喂进了老人口中,不料老人苏醒后,竟连一声谢谢都未说便径自向兴隆峰走去。

三官正觉着老人行迹有些古怪,忽然发现老人所过之处,草木顿时焕发生机。三官又惊又喜,不觉尾随老人行至一山洼处,老人忽然消失,只在地上留下三个湿漉漉的脚印。三官非常纳闷,忽然心底一亮,就用手在脚印处抠挖了起来,越挖越深,至三尺深时,一股清流喷涌而出,俨然成了三眼清泉。瞬间,又从泉中升起三朵白云,很快膨胀扩散布满天空,紧接着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漫山遍野的草木喜获甘霖,恢复了生机。三官任凭雨水淋湿全身,兴奋得想大喊一声,却发现自己已发不出声音,四肢僵硬,渐渐化成了一座石峰。

从此以后,兴隆山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人纪念三官为拯救苍生而牺牲了自己,就将那三眼明泉称为“三官泉”,又因那泉是太白金星点化而成,又叫“太白泉”。

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

皋兰山雄踞黄河兰州段的南岸,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皋兰”是匈奴语的音译,是“天”的意思。它西起龙尾山,东至老狼沟,延袤20余里,形若蟠龙,曲折蜿蜒,山顶海拔达2100余米。中间的山头是龙头,两边部分像龙尾,而伏龙坪恰好处于皋兰山龙尾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作龙尾山。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憩时梦到某地有真龙天子出世,要夺朱家天下,朱元璋惊醒后担忧不已,便招来谋臣刘伯温商议此事,下令让刘伯温遍访全国,寻找龙脉所在。

刘伯温受命后,夜观天象,看到西北王气旺盛,便一路寻至重镇兰州,发现兰州南侧的皋兰山气势独特,主峰像龙头,大豁岘以下山势蜿蜒盘旋,如同龙身。

他大为吃惊,认为此地日后必有真龙天子出世,将会取代朱明王朝。于是,随着一声咒语宝剑凌空飞出,将大豁岘斩了一个口子,又在伏龙坪修建了四个墩台,钉住龙的身体,使之不能腾飞。

而凌空挥剑,就是将“巨龙”拦腰斩断,“伏龙坪”的名字从此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因此伏龙坪有一处名叫“四墩子”。兰州红山根、红泥沟的红土,就是当年刘伯温斩龙时的龙血染成的。

这些民间传说足以告诉你兰州的“神奇”,快来兰州探索这些有趣的传说吧,说不定会有更新的“传说”等着你来发掘!

*注:本文文字图片均来源自网络,仅供宣传魅力兰州,言论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