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是指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到哀帝天祐四年(907)二百八十九年间李唐一代的佛教而言。
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
高祖武德二年(619),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九年(626),因为太史令傅奕的一再疏请,终于命令沙汰佛道二教,只许每州留寺观各一所,但因皇子们争位的变故发生而未及实行。
太宗即位之后,重兴译经的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一共七所,这样促进了当时佛教的开展。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佛像、佛经等,使汉地佛教深入藏地。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从印度求法回来,朝廷为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他以深厚的学养,作精确的译传,给予当时佛教界以极大的影响,因而在已有的天台、三论两宗以外,更有慈恩、律宗等宗派的相继成立。
稍后,武后(684—704)利用佛教徒怀义等伪造《大云经》,她将夺取政权说成符合弥勒的授记,随后在全国各州建造了大云寺,又造了白司马坂的大铜佛像,并封沙门法朗等为县公,又授怀义为行军总管等,这使佛教和政治的关系益加密切。此时新译《华严》告成,由法藏集大成的贤首宗也跟着建立。
其后,玄宗时(712—756),虽曾一度沙汰僧尼,但由善无畏、金刚智等传入密教,有助于巩固统治政权,得到帝王的信任,又促使密宗的形成。当时佛教发展达于极盛,寺院之数比较唐初几乎增加一半。
不久,安史乱起,佛教在北方受到摧残,声势骤减。禅家的南宗由于神会的努力,渐在北方取得地位。神会又帮助政府征收度僧税钱,以为军费的补助,南宗传播更多便利,遂成为别开生面的禅宗。
但是当时国家历经内战,徭役日重,人民多借寺院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均田制度之破坏,扩充庄园,驱使奴役,并和贵族势力相勾结,避免赋税,另外还放高利贷设立碾嵦等多方牟利,这样在经济上便和国家的利益矛盾日深,故从敬宗、文宗以来,政府渐有毁灭佛教的意图,到武宗时(841—846)就终于实现了。
从会昌二年到五年(842—845),命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综计当时拆毁大寺四千六百余所,小寺四万余,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余人,解放奴役十五万人,收回民田数千万顷。这对以后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当时佛教典籍的湮灭散失情况也极严重,特别是《华严》、《法华》等经的章疏,大半都在此时散失,以致影响到天台、贤首等宗派日趋衰落。
中国佛教史略·
后汉 佛教 |
一 |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
二 |
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
|
三 |
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
|
四 |
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
|
三国 佛教 |
一 |
除了英雄辈出,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 |
二 |
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
|
西晋 佛教 |
一 |
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
二 |
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 |
|
东晋 佛教 |
一 |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 |
二 |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
|
三 |
东晋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
|
四 |
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
|
五 |
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
|
六 |
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
|
南朝 佛教 |
一 |
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
二 |
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
|
三 |
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
|
四 |
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
|
五 |
南朝的《涅槃经》“研究热” |
|
六 |
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
|
七 |
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 |
|
北朝 佛教 |
一 |
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
二 |
孝文帝后盛极一时的北魏佛教 |
|
三 |
北魏分裂后的佛教及北周武帝灭佛 |
|
四 |
北朝历代佛典翻译 |
|
五 |
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
|
六 |
北朝的涅槃师、地论师和四论师 |
|
七 |
北朝的四分律师、净土师和楞伽师 |
|
八 |
北朝佛教之专重禅观 |
|
九 |
石窟造像在北朝的兴盛 |
|
十 |
宏伟庄严的北魏寺塔建筑 |
|
隋代 佛教 |
一 |
隋文帝、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 |
二 |
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 |
|
三 |
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 |
|
四 |
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 |
|
五 | 隋代佛教的艺术成就与国际传播 |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