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玉融史话】祖籍福清龙田陈仲经:文名当世的民国才子!

陈仲经(1885-1973),谱名作砺,大名希亮,字仲经,晚号琴楼。祖籍福清龙田镇,居福州藤山塔亭,早年即以文名当世,投身国民革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

陈仲经童年随父宦在湖南长沙读书,受业于经学大师皮锡瑞。后入南京南洋方言学堂、南京高等学堂就读。前后肄业三校,每试多冠军,究心文学,造诣甚优。

民国初建,民主初兴,民权初行,年轻的陈仲经顺应革命潮流,在湖南长沙办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创办湖南道南女子教员养成所。学校以解放妇女,尊重女权为基点,以培养妇女教育师资为己任的私立专业学校。其校有一学员葛健豪,1913年在该校毕业。1919年底,年满54岁的葛健豪偕同儿子蔡和森、女儿蔡畅和儿媳向警予,一道赴法国留学。湖南道南女子教员养成所的办学成效,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件事是创办长沙同文学校。同文学校即外文学校,办有英文、法文、日文3个专业,陈仲经请兼通英文、法文、日文的罗开轩担任教务长兼外文主任,陈仲经与十弟陈天材也在此校担任教员。

第三件事是创办社会教育新剧团。剧团采用新编剧目宣传民主宪政,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社会影响极大。戏剧家欧阳予倩是新剧团创办人,后来成为中国戏曲史、戏曲理论名家的田汉、金山、周贻白等剧人,也都是新剧团同仁。

陈仲经为创办这三件事,写有呈请立案申请三文,是他在文字上暂露头角之作。这三篇文章言简意赅,文笔斐然,长沙文坛竞相传吟,一时脍炙人口。

袁世凯称帝后,陈仲经南下广州投身国民革命。1923年7月,同为福建老乡的林森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建设部部长,当他得知陈仲经也到粤后,便邀陈仲经到建设部担任秘书。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林森被推任为国务委员,他向宋子文推荐陈仲经。宋子文相信林森识人无误,任陈仲经为财政部秘书,兼管印花税总处。北伐时,陈仲经随林森赴任福建,担任福建省长公署秘书、福建省财政厅代厅长。

1934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倡议、募建孙中山纪念馆,并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全文做成碑刻,以便永久保存流传。碑刻原文由当时的书法名家张乃恭、陈天锡、陈仲经等14人分别书写,碑廊共138块,其中陈仲经独书17块,在14位书写者中数量最多,仅此可见陈仲经先生的书法造诣之深与社会声望之高。该碑刻原文,现藏南京市档案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抗战时期任职闽赣区食糖专卖局局长、广东广西考诠处处长等职。

陈仲经所著《青芝老人轶事》,记录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献身国民革命的事迹。诗集《琴楼吟草》,于1973年夏在台湾出版,其爱国之心与故园情怀,闪现于字里行间,催人泪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坊碑林中,有福建同乡会“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纪念碑碑文。此文也是陈仲经所作。

陈仲经解放前夕只身前往台湾后,任考选部常务次长、考选部顾问。1974年1月逝世,安葬于阳明山公墓。

陈仲经的夫人李廉,于1961年在北京病逝,长女陈湘英是杨虎城将军家庭教师,女婿王子安是杨虎城机要秘书,儿子陈正青是西北战地服务团老八路、新中国新闻摄影奠基人、著名新闻摄影作品《开国大典》的作者。

作者:魏名庆

来源:知福清 编辑:伍定瑞

公众号首发转载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