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世界哲学源流史》实用主义之三:詹姆斯

实用主义之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1842-1910)出生于纽约一个神学家的家庭,先后在纽约、伦敦、巴黎、波伦、日内瓦等地受教育。早年立志献身艺术,但1861年他进了哈佛大学劳伦斯学院化学系,后又转入医学院。1867年赴德国,在赫尔姆霍兹等人指导下研究心理学和哲学。1869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从1872年起,他在哈佛大学先后任生理学讲师、副教授、哲学副教授、心理学教授、哲学教授,还曾在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或主持讲座,直到1907年退休。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1890)、《信仰意志和通俗哲学论文集》(1897)、《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1912)。

1.彻底的经验主义

詹姆斯喜欢称自己的哲学为" 彻底的经验主义" ,这种经验主义一方面与休谟及其后继者的经验主义一样,要求把哲学、科学以及人的全部认识都局限于经验范围,另一方面又克服了以往经验主义的不彻底性,把被后者视为零散的经验联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整个对象世界成了一个统一的纯粹经验世界。他说:" 一种经验主义为了彻底,就必须既不要把任何不是直接所经验的元素接受到它的各个结构里去,也不要把任何所直接经验的元素从它的结构中排除出去。对于像这样的一种哲学来说,连接各经验的关系本身也必须是所经验的关系,而任何种类的所经验的关系都必须被看作是实在的和该体系里的其他任何东西一样。"又说:" 经验的各个部分靠着关系而连成一体,而这些关系本身也就是经验的组成部分。" 总之,我们所直接知觉的宇宙并不需要任何外来的、超验联系的支持,它本身就有一连续不断的结构。

彻底经验主义的出发点是" 纯粹经验"。纯粹经验不是孤立的、支离破碎的,而是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的,是供给我们后来的反思与其概念性范畴以物质材料的直接的生活之流;它没有任何确定性,无以名状,是一种原始混沌的意识流," 只能感受,不能下定义" ,但它却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原始素材或质料。詹姆斯认为,在这原始混沌、连续不断的意识流中,本来并没有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的区分,只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出于一定的目的、兴趣,才在其中设定某种组织结构,将其固定、分割并赋予独立的地位,冠之以" 客体" 、"对象" 、" 主体" 等等名称。所以他说:" 思维和事物,就它们的质料来说,绝对是同质的,它们的对立仅仅是关系上和功能上的对立。……没有什么与事物素质不同的思维素质;不过同一的一段' 纯粹经验' (这是我给任何事物的原料所起的名称)既可以代表一个' 意识事实' ,又可以代表一个物理实在,就看它是在哪一个结构里。" 可见,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有着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在彻底经验主义的基础上,詹姆斯进一步阐发了皮尔士的实用主义观点,认为实用主义" 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

2.方法与真理

詹姆斯认为,实用主义并不代表任何特别的结果,它只不过是一种方法。"实用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的争论的方法。" " 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 范畴' 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

这表明,詹姆斯实用主义方法的特点在于强调用行动、效果、事实去决定概念、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概念、理论只不过是帮助我们维系或改造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的工具;各种对立的理论,只要能将我们从一个经验领域引到另一个经验领域中去,只要能将事物完满地联系起来,稳定地行动且能简化和节省劳动,只要能达到合目的的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就都具有相同的意义,都可认为是真的。

他由此认为,实用主义是各种持对立的立场和观点的人都能接受和利用的方法:" 实用主义使我们所有的理论变活了,使它们揉和起来并使每一种理论起作用。它在本质上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和许多古代的哲学倾向是协调的。比如在注重特殊事实方面,实用主义和唯名主义是一致的;在着重实践方面,它和功利主义是一致的;在鄙弃一切字面的解决,无用的问题和形而上学的抽象方面,它与实证主义是一致的。"

他还十分赞同意大利实用主义者帕比尼的" 公共走廊" 的比喻,认为各种对立的理论犹如旅馆里一个个房间,而实用主义则是连接所有房间的走廊,房间里的人若" 要找一个进出各个房间的道路的话,那就非经过那条走廊不可。" 这种观点固然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对反对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它在反对把先验的原则和范畴当作出发点的同时也反对从客观实际出发,完全避开反映论来谈概念、理论的意义,因而是片面的、缺乏科学依据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詹姆斯不仅把" 皮尔士原则" 当作使观念清晰、决定其意义的方法(皮尔士着重于以实际效果来确定概念的意义,强调的是普遍性;詹姆斯则着重于概念的实际效果对于具体的个人的生活的作用,强调的是特殊性),而且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真理论——这是促使皮尔士晚年把自己的实用主义改为实效主义的原因之一。

詹姆斯真理论的要点是:

首先,真理" 意味着观念和实在的' 符合' ,而虚假则意味着观念与' 实在,不符合。" 直观反映往往把真理说成是对实在的机械摹写,詹姆斯对此提出质疑,正确地认为这种机械的符合说无法解释那些比较抽象的真观念。然后,他把" 符合" 广义地解释为" 引导"。他说:" 广义地说,所谓与实在' 相符合' ,只能意味着我们被一直引导到实在,或到实在的周围,或到与实在发生实际的接触,因而处理实在或处理与它相关的事物比与实在不符合时要更好一些。" 他认为,对" 符合" 的意义的这种改造实质上是把我们的心与实在之间静态的" 符合" 关系这种绝对的空洞概念改造成了我们的个别思想与其他种种经验的伟大宇宙之间的丰富多彩的、积极活动的交往。不过,他所谓的" 符合说" 同样是不科学的,因为他所谓的" 实在" 归根到底是指观念,而不是指不以观念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实在' 一般是指真理所必须考虑的。……实在的第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感觉流……实在的第二部分,为我们信仰所必须考虑的,就是我们的感觉之间或它们在我们心里的摹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实在的第三部分就是过去已有的真理。" 由此,他得出结论说:" 理论的真理因此并不是什么在我们心灵与原型的实在之间的关系。它着落在心灵以内,因为它是心灵的这一过程和对象同那一过程和对象的一致,这里的' 一致' 是完全可规定的关系。"

第二,真理是我们某些观念的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属性:" 实用主义者所说的真理,只限于观念而言……而非实用主义者所说的真理,一般似都是指客体而言。"

第三,真理是人们应付环境的方便工具和权宜手段,是纯粹相对的,没有任何普遍的、绝对的意义。詹姆斯指责理性主义在真理观上害怕具体性,把真理变成了纯粹抽象、惰性、静止和绝对的东西,主张在真理问题上应坚持事实性和具体性。但他由此出发把真理说成是主观随意的、没有任何稳定性和确定性的东西,任何观念、理论,只要符合具体的个人的特定需要,就都应肯定。他说:" 实用主义没有任何偏见,没有阻碍性的教条,关于什么可以称作证据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它是完全温和的,它会容纳任何假设,它会考虑任何证据……实用主义愿意承认任何东西,愿意遵循逻辑和感觉,并且愿意考虑最卑微的纯粹是个人的经验。"

第四,真理不是观念、理论所固有的静止的性质,而是观念、理论的证实过程或生效过程。真理存在于对它的证实过程中。但是,他说的证实往往不是指通过实践来检验观念、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而只是检验观念、理论能否产生合目的的实际效果,能否使人获得某种" 兑现价值"。所以他反对" 纯粹的客观真理" 论,并把真理与有用直接等同起来:"'真' 是任何开始证实过程的观念的名称。' 有用' 是它在经验里完成了的作用的名称。除非真的观念在一开始就是这样有用,真的观念决不会被挑选出来,它决不会成为一个类名,更不会成为一个引起价值意义的名称。" 所以他认为,"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 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人类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人类生活具有非常明显的好处:" 要是真观念对人生没有好处,或者真观念的认识是肯定无益的,而假观念却是唯一有用的,那么……我们的责任就会是回避真理。"

与此相关,詹姆斯把信仰当作真理的必要条件,认为一种观念、理论,只要人们相信它能满足自己某种需要,那它就是真的。例如,我们相信上帝以后,上帝能使我们时常享受精神上的休假日,使我们充满希望,那么,在确有这么多的价值这一意义上说,上帝的存在就是真的了。他甚至把真理比作信托制度和银行发行的钞票,只要大家相信,能够彼此交换,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是真的:" 真理的大部分是靠一种信用制度而存在下去的。我们的思想和信念只要没有什么东西反对,它们就可以让它们成立;正好像银行钞票一样,只要没有谁拒绝接受它们,它们就可以流通。"

对名垂青史的科学家、思想家甚或宗教家的生命历程的深入研究表明,把探索真理的动机归结为猎取显而易见的好处,不仅是武断的而且是荒谬的。这种观点无法真实地解释任何一位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所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或宗教家的献身精神。实际上,詹姆斯的这种观点只是那些完全只管私人生活的、役畜般的庸人心态的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研究者把他的这套理论斥之为庸人哲学确实不无道理。此外,把真理与有用等同起来,必然否定真理的客观性,滑向真假不分、良莠不辨的泥坑。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