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瑰宝丨“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荷叶盖罐的颜值是咋样的?

岳冰松丨摄

龙泉窑青釉荷叶盖罐

●出土于遂宁金鱼村

●现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

●通高31.3厘米,口径23.8厘米,底径16.8厘米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宋代龙泉窑烧制的青瓷是中国青瓷历史上的巅峰之作,素有“青瓷之花”的美誉。龙泉窑的釉色和造型堪称巧夺天工,具有“耀青流翠,精光内蕴”的独特风格。龙泉瓷的青釉晶莹润泽,如玉如翠。南宋时期,龙泉窑烧制“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使青瓷之美达到了极致。

岳冰松丨摄

盖罐胎质细腻洁白,盖子呈荷叶形、罐子满施的梅子青釉晶莹光润,如一汪清澈的湖水,器身虽稳重,但垂下的荷叶有在水面漂浮的感觉,使盖罐产生轻盈感。

岳冰松丨摄

这件荷叶形盖罐在龙泉窑青瓷中形体最大,荷叶形盖罐在元代龙泉瓷中常见,而宋代龙泉窑的荷叶形盖罐目前仅此一件,这是最早的荷叶形盖罐。这件荷叶形盖罐在宋代龙泉窑青瓷中是釉色最美的瓷器,真正达到了“至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如春”的境界,把青瓷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堪称国宝。

1991年9月18日,天气晴好,蓝天白云,午后的阳光照在人身上,仍然有几分灼热炙人的感觉。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旁的一畦菜地里,王世伦带几个村民正挥动锄头、铁镐,满头大汗,忙着掘一土坑。突然,地里传出“哐”的金属声,在空旷的村庄里显得格外刺耳,大家都被吓了一跳:挖着什么了?王世伦把泥巴拨开,只见一只绿锈斑斑的铜斗露了出来,接着往下再挖,更多的青白色瓷器出现了,黑褐色的泥土里一片耀眼的光泽……

金鱼村“挖出宝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开了,四面八方的人们赶了过来。当晚七时许,天色渐晚,暮霭四起,当地村社干部从邻近农家院中拉出白炽灯照明,菜地里灯火通明,四周人头攒动,围观的群众虽多但秩序井然。灯光下,可以看见菜地中有一新挖的长方形土坑,深约一米,在坑底位置清晰可辨一溜套迭横放的青白瓷莲瓣杯,捋去浮土,还可见莲瓣杯下压着的青瓷碗盘。情况很清楚了,这是一处窖藏遗址。所谓窖藏,与居住遗址、宗教遗址、古墓葬等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遗存现象,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或者突然发生的事件,窖藏主人特意将有价值的财宝和器物藏匿在地下而形成的。窖藏有用砖石砌成窖穴的,有把财物装在大陶瓮中埋入地下的,也有挖个土坑就直接埋入地下的。埋藏方式虽然多样,但有一共同之处就是:窖藏埋藏的地点大多比较隐秘,大多是在很仓促的情况下掘地埋藏的。金鱼村窖藏就是挖个土坑直接“裸埋”的。

岳冰松丨摄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之后便开始抢救性发掘,发掘采用从上向下集体揭露的方法进行,布置5x5米的探方一个。清理掉黑褐色的耕土层,即可见到一层厚约0.3米的五花土,夹杂着瓦砾、碎石及红烧土块,这是宋代文化层。窖穴的开口即在此层中。窖穴口部是一层灰色的细砂土,土质纯净细腻,厚约0.1米。细砂土层被清理后,土层下一大堆形状各异、排列有序的瓷器全部暴露出来,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多,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硕大的梅瓶、精美的纹饰、如玉的质感,一切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在完成照相、测量、绘图、摄像等工作之后,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取了出来,埋藏数百年的珍贵宋瓷重见天光。

—END—

来源:四川宋瓷博物馆

往期回顾

各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游戏游艺娱乐场所、旅行社请查收这份疫情防控通知!

遂宁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调休放假的通知

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文旅担当

出城数里即青山!遂宁这座千年古寺满藏春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