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遗址申遗丨景德镇御窑遗址要素点要这样保护!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是“遗产与气候”。当天下午3时,由景德镇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旅局主办的景德镇御窑遗址各申遗要素环境整治、监测措施与对策研讨会在市申遗办会议室召开。市委一级巡视员、市申遗办主任刘朝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申遗办专职副主任、市文旅局副局长汪同茂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

本次会议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江西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景德镇市气象、水文、环保、住建等方面的专家,结合现场调研,就御窑遗址各申遗要素环境整治、监测措施与对策进行研讨。部分外地专家因为防疫要求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

刘朝阳指出,本次研讨会,大家都结合我市要素点的实际情况,各自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建议和真知灼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从大家的发言中,也感受到市外的专家们对景德镇很熟悉,而且对景德镇的文化和历史充满了深厚炽热的情感。

刘朝阳强调,研讨会结束后,申遗办要尽快收集、整理专家们的发言,梳理汇总意见建议,总结提炼形成一批研讨会交流成果,作为学术研究参考资料汇编成册;要及时把此次研讨交流成果,特别是专家们提出的实操性、针对性、指导性强的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反馈给各申遗要素点,尽快把成果运用到申遗工作中,加强工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申遗办和各申遗要素点管理单位,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后续与专家们建立广泛的联系,深化和拓展各方面交流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及时请教、沟通、反馈申遗工作中遇到的文物保护、监测等方面专业问题,继续得到专家们的大力指导,避免错误,少走弯路。

会前,与会专家先后前往落马桥遗址、湖田窑遗址、浮梁县高岭瓷土矿遗址、东埠码头、御窑厂遗址等多个申遗要素点参观考察。

与会专家在申遗要素点考察。(白光华 摄)

发言摘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监测部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王喆: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要求,地方政府应颁布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专项法规和规章。建议尽快修订完善《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明确最新价值载体、要素基本构成,确定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测工作职责、分工、协调机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研究馆员、中国世界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负责人 张依萌:

世界遗产监测不仅仅是一个文物工作,它的本质是对遗产的风险进行管理,它涉及到地区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是需要社会协作的。我们在管理中发现小的问题就要把它“掐死”在发生阶段,不要让问题继续扩散。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工程师,良渚、鼓浪屿等监测系统设计项目主要参与人 张玉敏:

建议监测工作要早点开始制定科学规范的监测指标体系,同时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共享数据,并且要及时分析这些数据,这样监测工作才有意义。

广州市白云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李锦文:

极端降雨、极端气温、强风等等,都会成为影响景德镇申遗要素点安全的因素,所以应该在事前预案、事中应急和事后处理等方面进行防灾减灾的准备。

广州市翰瑞文物保护设计研究中心总工,博士、高级工程师 范敏:

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例,随着开放展示时间的推移,遗址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对于这样的大型遗址,日常保养维护是最实际、最经济的保护形式。而科技型的保养维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减缓退化、甚至某些条件下防止退化的方法。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城乡遗产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贺鼎:

聚落遗产是串联其他文保单位和遗产点的一种结构性的遗产资源,也是一个面向综合发展的遗产载体,这里面既涉及遗产保护,也涉及生态保护还有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等一系列问题。

江西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 徐少平:

申遗工作非常重要,从景德镇市到下面相关的县(市、区)政府要重视起来,工作才能够落到实处。管理部门要把环境整治和监测工作落实到人,开展专业培训,学习专业知识。

编辑:俞跃

(微信:jdzyuyue)

采写:记者 余乐进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余乐进 摄

校对:洪霞

一审: 王湘琴

二审:封卫闽、傅东锋

三审:陈俊绮

或添加微信:jdzyuyue

看完文章,顺手点个呗!

广告宣传找☞

秀米

微信号:cdwb00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