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陈其昌|把酒话桑麻的联想

把酒话桑麻的联想

陈其昌

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 “把酒话桑麻”的桑麻是指农业或农事,我以为,它的延伸可以理解为农民关心的生产与生活。

各级官员关心民瘼。乾隆的《高邮湖》写得真切沉痛,但比起康熙,后者更显得无雕琢、无典故,明白真挚,民间的疾苦使这位皇帝感到惭愧,是装不出来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归园田居》:“相思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比孟浩然提及“桑麻”更早。清代著名学者王闿运为《湘潭县志》作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坐看溪云忘岁月,笑扶鸠杖话桑麻。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这些旧时代基层的官员与农夫可能更接近一点,少了隔膜,多了关心。

元代揭傒斯,江西丰城人,参与过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他的《高邮城》云:“高邮城,城河长,城上种麦,城下种桑。昔日铁不如,今为耕种场。但愿千万年,尽四海外为封疆。桑阴阴,麦茫茫,终古不用城与隍。”我理解,宋代建城后,并非全是城砖砌的城墙,一方面是泥土的可种多种植物,一切由农夫耕种作主,而不信城隍。

高鸿飞,曾镇守台湾(福建),后为国捐躯。他的《观稼楼》(东门)云:“十里香风莲子熟,一犂秋雨稻孙多。更有斜阳归牧竖,笛腔吹出太平歌。”道出了百姓的期盼。

左仁(辉春),道光22年任高邮州知州,任职期间,多有政绩善举,捐修城墙、州署、社稷坛、育婴堂、养济院、修傅公堤、文游台,建演武厅、建英烈夫人祠和后乐园,在修文游台有诗云:“步出城东门,众草皆已绿。高台何巍峨,粼粼森瓦屋。云是古贤人,文留信宿。田间与长老,苍然被儒服。携手话桑麻,歌吟风且浴。先哲不可期,即事多感触。临风吹洞箫,来问苏玉局。”这明显表现了这位大老爷是为民做实事,善于同儒者携手话桑麻。

魏源在邮任知州时,也是好官一个。除了为开坝保坝之争,为兴化人民出力,任高邮知州后,仍有此争,由他摆平,续写《海国图志》60等书外,他关心的是人民的民生:“登临(文游台)不独贪春色,要看千家雨后田。”“事终年最情系,晴多望雨雨祈晴……农桑未暇还诗礼,空对前贤百感生。”他不仅有感慨,还有实际行动。他曾带领几万民工赴邮保坝,后获成功,精彩卓绝,那年喜获丰收的稻为“魏公稻”,相当高邮三十子。

还有一位在邮当训导的外地人周叙,他作《甘雨亭》。训导,相当现在的教育局局长。诗云:“黎明整辔东郊行,雨声欢声併一声。天心人事应不爽,有亭翼然可以名。沛然雨,农歌舞、千仓万箱降下土,邦人酌酒,归功父母(官)。父母曰:吾何功之有。”一个训导,祈雨、降雨,千仓万箱粮食多,意为丰收了,应该感激父母官,这样的领导,否认自己的领导。待他们调离时,他们可写告别词,百姓可为他们立“去思碑”(文游台就有嵌在墙中)。

名人骚客注重农业。从白居易的《卖炭翁》、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到鲁迅的《故乡》《祥林嫂》等篇,再到叶圣陶的《多少三五斗》、刘绍裳的《蒲柳人家》系列,以及我们熟稔的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以至在美讲学,翻译将高晓声译成陈奂生,不懂外文的高晓声也答应。以上所叙,仅是一部分,是表现中国农民经历过的苦难与艰涩。高晓声曾对我说过:“你过的是甜蜜的现实生活,而我过的是苦涩现实生活。”至于汪老笔下的市井人物,即贩夫走卒卖浆者也,那些风摆柳的女将,也打着男子汉的号子从东大街“嚓嚓嚓”地走过。

在王鹤先生编的《古代诗词咏高邮》不少关于“谣”或“叹”的诗词,都是为高邮或水灾,即旱灾或蝗虫灾所作表达作者的同情、吟悯、呼号,这同汪老后来关心故乡水是一脉相承的。当听说现在的运河堤固苦金汤,特别是经历了1991年夏秋之际,洪水扑来,大堤岿然不动。故向时任史善成副市长这位父母官敬酒,并题联送史善成:“良苗亦怀新,素心常如故。”向这位从董潭大队团支部书起步,官至副市长分管农业水利史善成题联,恰如其分。亦为当时由何春华当厂长,蒋成忠当党支部书记的高邮丝绸厂题词:“春蚕到死何曾死,化作万民身上衣。”这就使我想到许伟忠君的《秦观传》,秦观出仕前作《蚕书》,后南宋有人为此书作跋,以此书为据,“岂昔可为而今不可为耶?岂秦氏之妇独能之,而他人不能耶?”乃命绶木,俾与《蚕书》并传焉。蒲松龄也作过《养蚕辞》,表明到了清初,“蚕娘入室看,抚之窃窃喜。阿姑送老小姑嫁,一切衣装俱待此。”表现了当时养蚕妇女的辛劳。高邮有过蚕桑场,主要负责育种,原人民医院一部分为“桑园”,小时候我们去玩过,卸甲有个虎头村,是植桑养蚕的先进单位。县缫丝厂也曾成为省出口定点单位之一。

王磐的《咏喇叭》《野菜谱》与百姓的命运和生活息息相关,汪曾祺的《故乡的野菜》,曾是裹腹救荒菜也。

由高邮文联主编的《珠湖春汛》和由徐桂福主编的《秦邮新韵》不少是写的农村、农业。开头篇为葛桂秋君《这里稻花香四海》。徐桂福也亲自唱响《水乡杷柳三部曲》。

谈人格,汪曾祺祖母的父亲,他赞颂左辉春的《保坝谣》王鹤书725页:“岂知淮水东南注,往岁曾看力洪护。令严直以军法绳,果然堤坝咸坚固。坚令禾稼未登场,旦晚须分歉与穰。安得飞符申厉禁,爱民重遇左文襄。”还是谈人格的名句:“一条活水将田绕,黄云割尽绿还铺,斜阳影里秧歌多。”保护好堤坝是护民爱民之本,喜获丰收才能欢歌抒怀。韦伯森是韦子廉祖父,他有过秦邮竹枝词百首。仅选两首,端倪可见。“州主衙门靠大街,老爷夸好士民皆。廉泉恰喜多廉吏,总送长生禄位牌。”“为甚春牛又打新,司春今换一芒神。春官郊外迎春后,从此盂城遍地春。”这位老先生熟悉高邮地名掌故,风俗人情,甚至超过城上文人骚客。“稻花香处东南角,察院桥过半是田。”出生于斯,成长于斯,知道东后街是明代开始的一条街,也是房屋逐渐增多的一条街。

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张骞,南通人,实业家,教育家,也当过官,与高邮马士杰相交甚厚,亦与夏宗彝结为知己,他为高邮作了不少实事。他的淮安纪行云:“湖田处处鸭阑庭,一片菱花间藕花。养得鸭肥菱藕足,一年生计抵桑麻。”这就表明高邮农民的副产生产相当于农业生产的水平。也是状元对高邮的点赞。其实,种稻麦、养桑蚕、育六畜,皆可划入大农业范围。

故事歌谣农事活动。这也包括民间传说的,当代高邮人作的诗词。“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政治口号,也是党领导下关系千百万人民生死存亡的夺粮大战的实际行动。许多传说、歌谣、诗文都与农业、农事活动有关。从实现“全国粮食先进县”到如今“全国文明城市”的漫长历程,都离不开它。

诗人陈正的《春蚕》:“一生只吃尽桑叶几两,却吐出银丝三百丈。‘春蚕到死丝方尽,留给他人作衣裳’。说什么‘作茧自缚’,那是它出于谦让,正因不愿炫耀自己,才安居小小蚕房。”

被称为诗人局长的徐桂福,是高邮乡土诗的代表人物。勿以为他“土冒”,他的《春蚕》是散文诗。“你通体透明,翠绿青青的桑叶像母亲的乳汁让你饱腹之后,桑林深处姑娘们的歌谣便把你灌醉,你在朦朦胧胧的梦幻中正把一腔纯洁的诗情构思……”“精力抽尽了,生命悄然离去了。相反,那份洁白却永恒留在世间。蚕尚且如此,人生如何?”我以为陈正的诗具有哲理性,而徐桂福的诗更深邃,是诗人自况自勉。他出了十多本诗集。

在陈正编的民间歌谣中或他的诗作中,有不少是为党为家乡唱的颂歌,亦表达农民乃至高邮人对大运河的依恋。如《四季歌》就是称共产党是百姓的好春天,民歌直白、真挚。也有针砭当时吃《大锅饭》情景:“太阳落山不落山,会计下来记名单,不管工数大与小,每人平均八分三。”(当时我在农村,也驻大队,此八分三,不会超过两三毛钱。我原驻的朱堆村,直到前年才脱贫。呜呼!)在龙奔文化站的一位老张,草房早已换成华堂。大门口常挂两只红灯笼,可是燕子在大门口屋檐下筑巢,追逐嬉戏,呢喃歌吟,主人甚悦。近来,又多一家。他只好将灯笼取下,为春燕让路,下垫一纸板,以等燕屎。他的想法是:“燕儿飞,燕儿叫,燕儿衔着春天到/春天到,农事多,农业喜作隔垛垛/隔垛垛,人勤快,风调雨顺庆丰收。”陈正的诗话桑麻的多,与他随省里来人下乡采风有关,他的《小镇集市》《采桑曲》可见一斑。“青菜瓜豆红辣椒,绿的翠,红的俏,赶集的乡亲如涨潮……半街花头巾,半街黄草帽,五色缤纷摆满街,更有满街笑!”而后首:“大姐唱,众妹应,一串歌声进了村。歌声脆,歌声甜,唱出姐妹心头愿。但愿蚕儿多吐丝,万家都穿彩罗衣……”现在的好日子,何止是彩罗衣。

高邮编的《中华诗词集成》,集成者,集精彩华章,动人歌吟于一书的大成者。或唱颂歌,或作感赋,或抒胸臆,或表心态。而农业、农村、农人,难找几篇。请看蒋成忠君,高邮诗词的领头羊,他的《农夫菜场卖荷花》,罕见。该诗云:“青莲不语自流芳,菜场飘来扑鼻香。挑担农夫吆得绝,小钱花点买心良。”这种少见的场景,被他捕捉,为押“江阳”韵,“良心”变成“心良”,是正常的。再一首是蔡建的《自留地》:“心篱时菊慰幽思,小溪清泉净土滋。神马浮云何足恋,雨中倦鸟速归兮!”借写自留地,抒发她个人的情怀。李义桐也有一首《走农家》:“沃野龙盘地,明堂傍绿丛。钟灵田亩上,雅望院廊中。翰墨描花草,芝兰恋蝶蜂。耕耘求饱暖,守道正家风。”唯独最后一句,道出普通农夫不仅从事农业工作,还可绘制丹青,传正家风。令人心旷神怡。

这一切,都必须记牢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期望年轻一代在高邮这个好地方,“借助东风建邮城”、“春到千门万户中”。作为农业、农村、农民都应包含之中。新闻载:高邮农科园,创成全国首批共享农民田间学校,久不知有此形式,传递农技和技艺,使其增强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予以点赞!诚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本地或外地、学农大等毕业者或农业中专生,以及其它学历者,他们作为父母官时,才是话桑麻的带领人与实践者,对农业和乡镇振兴作出的贡献!

陈其昌|方成漫画展专栏的联想

陈其昌 | 一张联大师范学院学生全影

陈其昌 | 平生从不将人负

陈其昌 | 铁汉庐夏宗彝

陈其昌 | 基层开会的杂谈

陈其昌 | 召建农纪略

陈其昌 | 老教育薛汉

陈其昌 | 汪老指导汪家明写毕业论文

陈其昌 | 邵燕祥来信的启示

陈其昌 | 邓友梅与汪曾祺

陈其昌 | 汪曾祺与黄裳的趣聊

陈其昌 | “范老板”和汪曾祺

今 日 荐 书

《陆建华八十回眸》

南京日报专题推介《陆建华八十回眸》

《扬子晚报》重磅推介《陆建华八十回眸》

陆建华 : 多少情和事,回眸一望中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定价130元/本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