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五六十年前,我曾两到许昌:当年的许昌啥模样?‖岳干业

原标题:​五六十年前,我曾两到许昌:当年的许昌啥模样?‖岳干业

五六十年前,我曾两到许昌:当年的许昌啥模样?

文‖岳干业 图‖网络

“老家许昌”微信号:zgljxc

我第一次去许昌是在1957年夏秋之间。那年我姨生大表妹,在许昌盐业公司工作的姨父写信,让在开封的妈妈回来照顾我姨。我那时上小学一年级,刚好放暑假,就跟着妈妈一起回许昌。

那天早上八点我们坐上火车,那时的火车都是烧煤的蒸汽火车头,拉着绿色的车厢,车厢里是木制坐椅,硬梆梆的,所以称硬座,硬纸板做成的车票,没显示几车几座的数字,只显示开封至许昌和票价。

上车后有座位就坐,没座位就站。座前的茶几上放几个带把的瓷茶杯,年轻的列车员说话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在车厢来回走动为旅客服务。除了报站,还管送开水,掂着大大的铁茶壶,给每个旅客倒水,倒完水又拿起笤帚打扫车厢,那时的列车员真无愧于“人民列车员”这个光荣称号。下午列车到达了许昌车站。(想看看本文作者岳干业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襄城此处的人起争执,为啥说“你铁,你铁你学孙员外去”?‖岳干业)

那时的许昌站台台壁是蓝砖垒起来的,台面也是用砖铺的,时间长了,砖面磨损得高低不平,砖缝里还有踩平的青草。下车上车的稀稀疏疏没几个人。山头留门的票房,有几间房子那么大,售票和候车在一块,人多时在广场排队上车。

我妈妈也没来过许昌,姨父寄的信下边的地址就是所去的地方。我们出车站就拿着信开始问路,问路还得找识字的问,不识字的说不出地方。出车站向东走,那时不知道是什么路,走一段向南走,二里多路程问了几个人才走到仓库路,我想是因为仓库多才叫仓库路的吧。

许昌盐业公司位于仓库路北边一条深深的胡同里边,有几个工人肩上搭块几尺长的蓝布,正吃力地拉着板车,是把车站上卸下的盐拉回仓库。破旧的大门里边有几座青砖小瓦仓库,门上写着白色的“仓库”二字,低矮的小房子有瓦房也有草房可能是工人宿舍。

一进大门就有人问我们:“你俩找谁?”那时我小,不知道怎么回答,就随口说:“找我姨父。”那人笑了,问:“你姨父叫啥?”我说出了姨父的名字,他叫出我姨父,我们这才能进去。

我姨父财校毕业后就分到许昌盐业公司当会计,当了一辈子会计,后来调到地区医药公司当财务负责人,再后又到制药厂主管财务,一直到退休,现在九十多岁了,还健在。

姨父说:“那时盐业公司有一百多人,大部分都是装卸工人,只有少部分管理人员,有业务科,分配科,财务科等,那时住房紧张,有俩人一间的,仨人一间的,我是会计,公司给我特殊照顾,一个人住一间,也是办公室,也是宿舍。财务科有三四个人,整天忙得不行。”

“那时的盐业公司在许昌来说也是大单位,管着许昌地区十三个县几百万人的吃盐问题,确保每个县,每个人都有盐吃。在生活困难时期,每年收的粮食填不饱肚子,吃红薯野菜,吃不到盐会得浮肿病。”

“那时是计划分配,由盐业公司统一采购,都是在山东采购的海盐,大籽盐。当时统购统筹,采购回来的盐,再按计划分给每个县,再由县分到区(现在的乡)乡(现在的片或社区)村。”

“那时没有汽车,从车站卸货拉货都是人力,搬运队都是清一色的架子车,偌大个许昌就搬运队有架子车,其他地方没有。下边县里拉货用的是牛车,后来才有马车。再后来盐业公司和其他单位合并了,我调到医药公司管财务,以后的事就不知道了。”

第二次去许昌是1962年9月,那时我姐在许昌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中专)上学。不知怎么回事儿,那年八月这所学校停办了,虽然停办了,但这个学校的旧址还在我脑子里存在。

当年的许昌农业机械化学校座落在许昌西五郎庙,我姐说那时的学校以农业机械为主要课程,学生生活费用由国家承担,因在许昌,行署又拨些田地为学生实习用地,打的粮食不用上缴,作为学生生活补贴。

学校停办以后,剩余的粮食,学校分给了每个学生,我姐也分到了一份,一百多斤粮食自己没能力带回,让我哥找个架子车拉回去,这也是我第二次来许昌的原因。

那天鸡一叫我们就起床了,姐弟三个一起去许昌。我们这里去许昌有两条路,一条是经柏庄到牛庄坐摆渡过颍河,走榆林去许昌。另一条路走五家陈过颍河经繁城去许昌。走柏庄到五郎庙的路近,但是有摆渡没桥,五家陈有座木桥,但是路远,原先五家陈也没桥,在繁城南边傅庄乘摆渡过颍河。由于有架子车,我们选择走五家陈,一路上姐姐和哥哥拉着架子车,我坐在车上。六十里的路程走了大概六个多钟头,十一点到学校。

学校在五郎庙村北边,过东西大路往北走一里路就是学校。学校坐北朝南,门口的校牌格外醒目,教室宿舍排列有序,清一色的蓝砖蓝瓦。教室明亮宽敞,宿舍里整洁干净。别看学校不大,却给许昌地区乃至河南培养出了第一代男女拖拉机手及机械维修人员。

学校的东边是个机械厂,我们没去看,只听到机器隆隆的响声和咣咚、咣咚的电锤声。西边是部队营房,营房的南边空地上,摆放着大炮,用凡布炮衣盖着。下午赶回家太累,同学们劝我姐住一晚上再回家。吃过中午饭,姐姐决定带我哥弟俩进城看看。那时小,走过的村庄也不知道是啥村啥庄,走到灞陵桥,那时把发音念转了,把“灞陵桥”说成了“八里桥”,我们家几十年都是这么叫,直到看到许昌旅游资料,才知道那是灞陵桥。

走过桥,有个卖烧饼的,我姐拿出一毛钱给我哥弟俩每人买了个烧饼,她自己也舍不得吃。都说“灞陵桥的烧饼,吃也后悔,不吃也后悔”,我吃了一点也不后悔,它比红薯面好吃多了,别说一个,三个也能吃完。

我们走到铁路边,一个工人在看闸口,两边各有根杆子,火车来了放下,火车过去了升起。翻过铁路到西湖公园看看,让人失望,西边一个干枯的大坑,树木也不多,西北角有个动物园全是猴子。

从公园出来,向南走到人民电影院,每人花两毛钱买张电影票,进电影院看了场电影,是反映农村事情的电影,几十年了忘名字了。

看完电影,向西回五郎庙,路两边也没有好的建筑,地区人民医院算是最好的了。晚上在男生宿舍里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就原路返回了。

虽说几十年过去了,但童年两次进许昌的所见所闻都留在了脑海里。我所去的两个地方都不见了。仓库路的盐业公司,原来低矮的旧房子不见了,现在都变成了一幢幢高楼,狭窄的街道也已变成宽阔的马路,人力板车早不见了,豪华的小汽车跑满大街小巷;机械化的装卸机器早代替了肩扛人抬,变化实在太大了!五郎庙我再也没去过,不知道现在什么样,肯定也和仓库路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昌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已成为历史,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许昌有这么一所学校了。

无论何时,许昌都永远是我的家,愿老家许昌越来越美丽。

【作者简介】

岳干业,70岁,河南省襄城县范湖乡牛庄村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农民,现居北京。

*“老家许昌”优秀作者贾凤翔专辑:走,听许昌活宝老贾喷空儿去,喷哩比唱哩还得劲儿

*“老家许昌”优秀作者梁耀国专辑:探访老家许昌背后的神秘故事:逛逛逛许昌,牛牛牛老梁

*“老家许昌”献礼建党100周年:老家许昌:用100份心意,献礼建党100周年

*“老家许昌”优秀作者邵卫专辑:许昌有真正意义上的名菜吗?改革开放初期老许昌餐饮概况 ‖邵卫

*“老家许昌”优秀作者贾国忠专辑:只上过六年小学的禹州农民:70岁一倔人,57年一本书 ‖高爱许

*“老家许昌”优秀作者君山专辑:震惊朝野的晚清冤案:王树汶顶凶案 ‖君山

*“老家许昌”优秀作者魏东周专辑:痴迷许昌文化,74岁老人浓厚的故乡情结 ‖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优秀作者蒋晓云专辑:灵井显龙异象:许昌大儒慕甲荣 ‖老家许昌

*情溢许昌,总有一个瞬间,让你泪流满面!‖许昌

*玩转许昌,旅游宝典,必须收藏!‖许昌

*200多年前,许昌“活柩子”才压三江,为何未中进士?‖高爱许

*许昌人交友:您好,我慢热,但很保温!‖高爱许

*许昌忆:离乡多年,白发垂地,我也不敢忘回家路!‖高爱许

*即将消失的许昌村落,飘散着我无处安放的乡愁!‖高爱许

*许昌人探古:古镇繁城到底有多少宝贝?‖高爱许

*许昌的她,为何辣么喜欢到六一路吃饭?‖高爱许

*许昌此村藏十谜,谜影重重飘传奇!‖印记

*襄城此处的人起争执,为啥说“你铁,你铁你学孙员外去”?‖岳干业

*岳姓虽少遍全国:许昌岳姓是哪支?‖岳干业

*880多年前的颍昌(许昌)大捷‖岳干业

*这种植物,也许50岁以下的人根本没见过 ‖岳干业

*50多年前的紫云书院啥样?听步行来回180多里的他讲讲 ‖岳干业

*说媒 ‖岳干业

*分别50余年,许昌的老同学,再见还是那么亲 ‖岳干业

*曹彰取名的许昌此庄,为啥进村就闻叮叮当当?‖岳干业

*近50年前,许昌这场特殊婚礼,成他今生最欢喜的一天 ‖岳干业

*钩沉:许昌这个村寨,多年前曾发生异常惨烈的故事 ‖岳干业

*60年前的合村并户和襄城柳树王的传说 ‖岳干业

*五六十年前的奇特体验:四集体 ‖岳干业

*许昌的这条狗和这只牛,为什么让我满面泪流?‖魏东周 岳干业

【“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简介】

离家或远或近,累了倦了时,我们是不是特别想念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游戏趣事……或是当年“狗蛋儿”、“小屁猴儿”这略显低俗的外号?——叫一声我的家乡呀,心里已经泪水流淌!

为此,钟爱许昌文化的我们,于2016年1月申请成立了志在宣传许昌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老家许昌”:“老家”随身携带,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22年5月9日,“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已刊发原创文章7000余篇。

此时此刻,能表达我们心情的,唯有感谢!

情怀·温度·味道,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微信号:zgljxc

【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邵丽老师为“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题字】

【著名作家、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先生为“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题字】

注:1、本文原题:许昌往事》。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欢迎转发微信公众号“老家许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单位或个人需使用“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号相关作品,使用之前请务必联系后台,后台邮箱:hnxc126@126.com。

情怀·温度·味道

老家许昌:乡忆故土,灵魂老家

砸稿信箱:hnxc126@126.com

(砸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