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华黄姓发源于河南的这个县,当地特产成名已久

原标题:中华黄姓发源于河南的这个县,当地特产成名已久

潢川县,古称光州,是黄氏发源地,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中东部。

潢川是豫东南地区早期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潢川县境内的霸王台遗址为今信阳境内发现的最早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远到裴李岗文化时期。

商末周初,黄国在潢川建立。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黄国子孙逃往各地,遂以国名为姓。

相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就是潢川人,系黄国族人后裔。

历史上,潢川长期是豫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河洛重镇,吴楚上游”之称,是“莫道楚乡风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的人文荟萃之地。

潢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中国优质糯米之乡”、“中国花木之乡”等美称。

盛产水稻、油菜、小麦、水产等,特产有空心贡面、潢川金桂、光州姜、光州茶、淮南麻鸭等等。

潢川空心贡面又称光州贡面,相传创制于唐朝,据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曾为历代朝廷贡品。

潢川空心贡面选用优质小麦粉、芝麻油、精盐等,经传统手工工艺百遍揉和制成。

其条细如丝、筋通爽口、耐煮不粘,富含人体所需多种营养,且易于消化。

其绝妙之处是每根贡面虽细,但皆有微孔,心似管状,工艺精巧,素有“长素面、长亲面、龙凤面”等美称。

潢川县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光热充足,雨水丰沛。地理气候条件有利于优质粮油的生产,为潢川空心贡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据《光州志》记载:在唐代,潢川生产的挂面“风销华夏,夺魁九州”,被人们称为“光州魁面”。

宋朝时,光州州官令工人将这种面去其头尾,取其中间,匀截成20公分左右的长度。用红绿纸卷成圆筒形,每筒半斤,作为礼品进献给宫廷。

宋仁宗吃后,大赞:“美哉,光州贡面”!从此,光州精制的筒装挂面,以“贡面”之称闻名于世。

2013年12月31日,“潢川空心贡面”被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1年12月,被纳入2021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金桂,也是潢川县的特产。潢川金桂又名木犀花,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

桂花色泽浅黄,香气浓郁。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汉代时,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

祭祀完毕,晚辈向长辈敬用桂花酒,长辈们喝下后象征延年益寿。桂花酒香甜醇厚,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的功效。

用桂花泡制的茶可以养颜美容,舒缓喉咙,改善多痰、咳嗽症状。

另外,潢川金桂还可以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也可制糕点、糖果等等,用途不可谓不广。

据史料记载,唐朝,光州人家就有在庭院种植桂花的习惯。诗人王建于曾任光州刺史。

中秋之夜,王闻桂花芳香,假桂花而寄托情思,叹曰:“中庭白地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光州志》记载古代诗人黄俭在潢川城内的南湖堤上也留下“午雨未成风乍转,隔堤遥迸木樨香”的诗句。

改革开放后,潢川县开始成规模培育金桂,形成了繁育、种植、园林设计、养护一整套的产业。2010年12月15日,“潢川金桂”被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光州姜,因产于光州(即潢川)而得名。光州姜种植历史悠久,有辣香、无丝、皮薄肉嫩、清脆可口,且长期贮存不变质的特点。光州姜不仅是上好的调味料,而且是常备配药料。

潢川百姓在食用上将姜分为姜芽、紫姜和姜。其中,“紫芽姜”既可生吃,又可腌制。

用酱腌制的称为“酱姜”,用糖酿制的称为“茗姜”,就是人们经常用作开胃食品的“生姜片”,是难得的茶点和开胃食品。

淮南麻鸭,产于信阳市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各县区,具有易饲养、生长快、肉质好的特点。

用潢川的当地小萝卜、井水温火炖出的鸭汤,清香、味甜、可口,且有清热泻火之功效。

作为潢川县龙头企业之一,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鸭行业首家上市企业。

企业自诞生以来,已累计带动3万多农户、10多万人通过养殖或从事相关产业脱贫致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历史悠久的潢川大地还有许多风味名吃和优质特产,如黄岗鱼汤、碗儿糕、绿豆糍粑、潢川甲鱼等等。

现如今,这些潢川特产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生产流程也更趋标准化,品牌塑造更加立体丰富。与当地深厚历史一起,共同构成潢川独特的地域文化。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