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历史疑云:刘邦的白登山之战究竟是咋回事?

原标题:历史疑云:刘邦的白登山之战究竟是咋回事?

文/清歌向暖

公元前201年形势图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大汉帝国北境的强势邻居匈奴,在其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突然南下。

驻守代地的韩王信支持不住,只有叛变,以保全自己的禄位。

一时间,整个代郡全部落入匈奴之手。

听到消息,汉高祖刘邦集中三十余万大军全力北进。

这已经是当时汉军能抽调的全部主力。

汉匈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01

听闻汉军倾巢而出,狡猾的匈奴一开始没有完全参战,而是鼓励带路党韩王信进攻汉军。

匈奴正规军不怎么帮忙,只有伪军韩王信,刘邦料理的还是比较顺畅。

到了汉七年(公元前200年),汉军已经基本将韩王信修理干净,收复了所有故土。

此时,汉军内部出现了一种和匈奴人点到为止的思潮。

因为,打韩王信,大家都是熟手,但对于是否能战胜匈奴,当时的部分汉军将领心里还是没谱儿。

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大规模接触,免得一波流就把老底子全搭进去了。

第一个向刘邦提意见的是郎中刘敬,他提醒刘邦要小心匈奴人的诱敌之计。

但刘邦听不进去,大骂刘敬:“齐国孬种!你本来就是靠嘴皮子才当上这个官的,现在又想着摇唇鼓舌来祸乱军心!”

盛怒之下,刘邦直接把刘敬下在了广武大狱。

刘邦

02

我们不禁会怀疑,刘邦做为一个老兵油子,会不知道很粗浅的诱敌战术?

论战场经验,刘邦虽然比不上韩信,但还是比较足的。

刘邦不听刘敬意见的原因,在哪呢?

只因为在战役的开始阶段,刘邦的反击进行得太顺利了。

韩王信一再为刘邦所破,力不能支,只能向新主子匈奴请求后援。

但即便匈奴左、右贤王都带着一万骑兵赶来助拳,却仍然无法抵挡汉军的凌厉攻势。

匈奴人一败晋阳,二败离石,三败楼烦,节节失利,且战且退。

在平原交锋,匈奴游牧骑兵竟然不是汉军车骑的对手了。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载: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其与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匈奴仗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

而在取得大胜之后,刘邦还是表现的很谨慎。

在决定向冒顿单于发起总攻前,刘邦派出了先锋部队不断向匈奴方向渗透,以探听虚实。

派出的人还不是一拨,而是十几拨,大家众口一词,都告诉刘邦:“匈奴可以打!”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刘邦的暴怒点不在于刘敬对于匈奴可能存在埋伏的分析,而是此时刘敬的观点很容易扰乱军心。

在汉军主力全部集中的情况下都不敢打,难不成以后看到匈奴人都要撒丫子跑吗?

何况,此时汉军已经成功探知了匈奴的老巢所在地,冒顿单于就在那里过冬。

假设,这时候有人率领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偷偷北进,直扑匈奴老巢,并一举击杀匈奴大单于,不就能彻底解决汉廷的北方问题了吗?

而且,在骑兵部队的后面,还跟着三十万汉军主力步卒,即使前方攻击不畅,步军可以立刻赶上进行合围,也够匈奴人喝一壶的。

如果各位读者老爷是刘邦,你们此时会怎么选?

03

这个计划看似完美,还是有一个漏洞。

那就是刘邦。

刘邦已经是天下至尊,却还要亲临第一线参与指挥,并且直接担任前锋统帅。

这不是刘邦一贯的风格,倒有点项羽的意思。

韩信也曾经说刘邦不怎么会带兵。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了,这场战争的初期也确实拉跨,刘邦被匈奴人成功包圆,困在了白登山山顶。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

“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三十馀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

为什么刘邦非要亲自上呢?

我们不禁要想,如果白登山战役是一场策划精密的骑兵突袭战,那刘邦完全可以让当时第一骑将——颍阴侯灌婴(曹参此时在齐地)带队就行了。

灌婴几年前率领骑兵突袭西楚腹地,打出的成绩是很亮眼的。

自己亲自上阵玩命也就算了,那些百战余生的武将们一个也没有随军,跟在刘邦身边行动的,最有名的是一个文臣——护军中尉陈平!

反观冒顿这边也很搞笑,这位老兄出征是带着老婆和一大堆家属的。

冒顿

04

因此,所谓的白登之战,可能就出现了第二种解释——

与其说这是一次突袭战和包围战,还不如说是刘邦和冒顿之间的一次史诗级会谈。

只是会谈期间,二者没谈拢,发生了冲突。

否则的话,就很难解释——

1、刘邦为什么会亲自带着骑兵去白登山送人头?

2、冒顿想团灭刘邦,为什么还听老婆的话,为了一些金银珠宝就把刘邦放了?冒顿一世英雄,如果说他对南边没什么想法,那是不可能的。直接把白登山围死,在山脚下以逸待劳等着汉军,吃掉汉军主力之后直接南下,搞一出汉代版的“土木堡之变”,又有多难?

看看冒顿的老婆到底吹了什么枕边风?

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

阏氏提醒冒顿:“汉廷势大,绝非轻易就能击败的对手。即使匈奴全面南下,能真占领汉地?”

冒顿撤军撤得也很有意思,他不是直接撤掉包围圈,而是故意卖了个破绽,让刘邦带着人冲出去了。

并且事先还找好了理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韩王信答应出兵,但是他的人却半路磨洋工......

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

冒顿退兵的借口“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也进一步证明了白登山不是一场战争。

因为此前的战斗中,韩王信已经一败涂地,这群散兵游勇来或不来,都对汉匈双方产生不了多大影响。

但是这偏偏就是冒顿撤兵的理由,

也就是说,冒顿自己是不想打的。

那在刘邦突围的时候,冒顿还摆出一副我在努力包围,但是汉军确实太猛,我实在拦不住的姿态。

放水都放的如此艰难,冒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演戏。

演给谁看呢?

匈奴。

因为匈奴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匈奴在逐渐完成一统草原的局势下,内部统治集团人员巨量扩充,但各自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多。

匈奴上下尊卑的概念其实是很淡漠的。

大家伙跟着你混,只是因为你的拳头够硬,能带着大伙一起发财。

当你是老大,是给你点面子。

一旦回到自己的部落里,不好意思,我才是老大。

而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之前和韩王信一起面对汉军的不是冒顿的主力,而是匈奴左、右贤王。

古今中外,一把手的思路都是互通的。

此之谓,打死敌国平外患,打死诸侯平内乱。

刘邦把韩王信放在马邑和匈奴拼消耗的思维也一样。

05

继续说刘邦回到大营之后,也没有组织军队继续反攻。

汉匈双方都很有默契的退兵了。

保守估计,白登山之役,汉匈双方集结了多达五十万以上的大军(算上外围战斗的军队)。

眼看南北两大帝国就要全面交锋,结果雷声大雨点小的走了一圈就这么结束了。

而且刘邦回去之后,就把刘敬放了出来,派遣其与匈奴达成第一次和谈,正式开启了和亲行动。

在这方面刘邦很舍得下大本钱,因为一开始他打算送自己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去实行和亲战略。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匈奴虽然也有部分军队南下的记载,但终究没有真正的大规模南下。

至于汉军,更加没有北进的动力,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内平叛上面。

在刘邦之后的文景时代,无论汉廷内部出了多大的乱子,匈奴也都没什么大的动作。

直到汉武帝时代,才正式挑起新的大规模战争。

对于这一点,恐怕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其实匈奴人对攻略汉朝也是有心无力。

汉匈双方在初步掌握巨大版图的情况下,谁都不能迅速整合内部对外出击。

而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和人力的有限性所决定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