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五色旗是哪五色?有什么意涵?

五色旗,启用于1912年1月10日,是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1912年4月,临时政府北迁。5月,临时参议院认为“本院为全国立法机关,于国旗统一当然有议决之权”,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十九星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

五色旗的来历以及各颜色的代表属和意涵

五色旗的五色分别指的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象征着这五族共和,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也有说法,五色旗取自凤凰五色,同时也代表仁、义、礼、智、信五德;还有人认为,其与传统五行概念对应的5种色彩还涵盖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

五色旗的民族、五行属性

青色(东方)——表示肃慎渔猎民族

赤色(南方)——表示百越农耕民族

黄色(中央)——表示华夏农耕民族

白色(西方)——表示羌戎游牧民族

黑色(北方)——表示东胡游牧民族

附:中国有国旗记录以来的旗帜变化

1、 三角黄龙旗 ( 1862年——1890年)

2、 黄龙旗 ( 1890年——1912年)

3、 五色旗 ( 1912年——1928年)

4、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 1928年——1949年)

5、 五星红旗 ( 1949年——至今)

欢迎关注,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