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第1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帝国虎落平原被犬欺,巴尔干领土陷落!

意土战争的节节败退,让新兴独立的巴尔干诸国看到了前任老大奥斯曼帝国的腐败与无能,引发了巴尔干诸国产生夺取、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剩余领土的想法。

1912年,新兴的巴尔干诸国为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与压迫,由希腊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王国组成巴尔干同盟。向宗主国奥斯曼帝国提出要求获得马其顿与色雷斯地区的自治区,这一无理要求遭到奥斯曼帝国拒绝。

奥斯曼帝国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前矫正与意大利开战中,后脚就因自己曾经的小弟觊觎自己领土而杠上。

其实巴尔干同盟敢底气直接挑战自己的“老大哥”,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互助支持。其实早在3月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就在意土战争期间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到了5月保加利亚又跟希腊缔结防御条约。直到9月,随着巴尔干国家——黑山的加入,巴尔干同盟就此诞生。第二有靠山支持,即协约国的支持(英、法、俄)。其中以俄国最为给力,从19世纪开始俄国就以斯拉夫民族的保护者自居。这些新兴的巴尔干诸国的独立,背后几乎都有俄国的支持帮助。而这一切也是俄国自身也为了削弱奥斯曼帝国,以最终获得黑海出海口土耳其海峡为目的。

当然拉盟友奥斯曼帝国也有,即两个中欧强国:德国与奥匈帝国。两大阵营基本确定,但是背后大国都是不到最后一刻,不出来说话。

1920年10月8日,双方一触即发。有俄国支持下,黑山率先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在以后10天内巴尔干同盟国陆续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奥斯曼帝国也如此,战争打响。

巴尔干同盟向集结共75万兵力兵分三路向奥斯曼帝国发起进攻。南部方向:由希腊向萨洛尼卡地区发起进攻。北部方向:塞尔维亚与黑山联军从北马其顿地区与阿尔巴尼亚直插敌人纵深。而保加利亚方面则是直接进攻距离自己最近东马其顿地区和的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为了应对巴尔干战事,选择草草结束意土战争。为了保卫在巴尔干剩余领土,匆忙召集43万人开赴前线。而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对手巴尔干同盟的保加利亚光人数就达45万!

不出意料,奥斯曼帝国面对多路夹击下很快便丧失大片巴尔干中部地区领土。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只剩下埃迪内尔(帝国前首都)与首都君士坦丁堡了。

11月3日,尼古拉·伊万诺夫率10保军包围埃迪内尔,400多门大炮久攻不下。后来4万塞军赶来支援,城内的奥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双方展开拉锯战。

同时,奥匈帝国首先坐不住了,为了向南扩张势力范围,奥匈帝国最不愿意看到巴尔干半岛出现统一强大的斯拉夫民族国家。于是动员军队,准备参战。此时俄国国内,忙着镇压革命,无暇顾及对外战争。于是俄国为避免战争扩大,便说服巴尔干同盟见好就收。同时英国也出面调解。

1912年12月16日,伦敦和会召开,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暂时停战。会议要求割让埃迪内尔为条件换取和平。休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国内对是战是和产生分歧。之后发生高门政变,主张战争到底的联合派上台。

调解无果,战事重启。由于双方军力差距太大,最后奥斯曼帝国还是失去了埃迪内尔与5万精锐守军。1913年5月30日,奥斯曼帝国与巴尔干联盟四国签署了《伦敦条约》,第一次巴干战争结束。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在后续分赃会议上塞尔维亚企图吞并阿尔巴尼亚。但遭到奥匈帝国反对,获得出海口的计划落空。为了挽回损失,侵占了马其顿,损害了保加利亚的利益,为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埋下伏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