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主题诵读进校园 | 林国华:瞿秋白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南康】

(来源:赣州市教育局)

总第2823期】

作品:瞿秋白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 诵读:林国华

来源:南康区第五中学第一党支部

报送:南康区委组织部 南康区教科体局

1935年6月18日,一位充满书生气息的革命者从福建汀州监狱缓步走出,沿途高唱最早由他翻译的《国际歌》,盘膝坐在刑场的草坪上,坦然说道“此地很好”,英勇就义。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向中国和世界宣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在五四运动中涌现的一大批杰出爱国志士里,瞿秋白是其中的一员。他心头压抑的火种,即刻同这一场爱国图存的反帝反封建的大火连接在一起,熊熊燃烧起来。他“抱着不可思议的‘热烈’参与学生运动”,参加了5月4日天安门前的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的壮举,并成为冲锋陷阵的中坚分子。

在瞿秋白心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有使人们从彷徨走向觉醒的真理,有使中国从黑暗通向光明的火种。他说:有志于救国救民的觉悟青年,应当到那里学到真理,把它播散给中国的劳苦大众;取得火种,把它点燃在中国的黑暗的大地。1920年秋,还在俄文专修馆学习的瞿秋白,听说北京《晨报》公开招聘3名懂俄语的记者去苏俄考察的消息后,异常兴奋,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到苏俄去!此时的瞿秋白,只差两个月就将获得毕业文凭和待遇优越的外交官职务。然而,为了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一切:“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我愿去,我不得不去。”

1922年2月,由中国共产党派往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由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1923年1月,根据党的指示,瞿秋白返回国内。他受中共中央委托,先后担任《新青年》《前锋》《向导》等刊物的编辑工作。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富有远见地提出和论证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做出了有益探索。1927年,他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在湖北汉口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红军长征后,1935年留守苏区的瞿秋白在向福建长汀地区转移时,被国民党军逮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词拒绝。6月18日,瞿秋白坦然走向刑场,从容就义,年仅36岁。

他用36个春秋的壮丽年华,谱写了一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凯歌。1950年,毛主席为《瞿秋白文集》题词:“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来源:赣南日报

小编邀您 点击【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