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978—1980年代的深圳老照片。

提示:老照片大世界一键关注

👇点击下方卡片一键关注 探秘历史的真相!

1978-1979年

爱华电子厂工人在生产声控收音机 (1979)

城区,农贸市场(1979)

城区,小平房(1979)

从香港进入大陆的关口(1978)

当时的深南大道(1979)

第一批进城的农民工, 建设路与解放路交口(1979)

东门,公安人员堵截逃港人员(1979)

公共厕所, 人民北路二横街(1979)

工人文化宫南面广场,许多人把自行车当交通工具招揽生意(1979)

即将前往广州的外国夫妇(1978)

建设路与深南路交口西北角,集邮公司门前(1979)

街景,见不到汽车(1979)

街头骑自行车的人(1979)

老街街景(1978)

龙岗皮草加工厂开业,全体员工合影(1979)

罗湖口岸附近的深圳河(1979)

罗湖关口(1978)

罗湖桥

罗湖农民在耕田(1979)

闹市区(1979)

农村广播员,广播喇叭是那个年代农村的主要信息来源(1979)

农村生产队正在干农活。(1979)

人们衣着单调,穿着时髦的基本是外国人和香港人(1979)

人民北路上的财贸幼儿园(1979)

人民路与解放路交口(1979)

沙头角熟皮加工厂,也是与香港的合资企业(1979)

深南路老街,今天的地铁站C出口附近(1979)

深圳火车站大厅里的外国游客(1978)

深圳小镇一角(1979)

沙头角丝花厂的女工(1979)

蛇口开山炮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1979)

蛇口爆破(1979)

深圳近半数都是原宝安县的客家渔民(1979)

深圳四级干部大会,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9)

拴在路边的牛(1979)

三轮车与挑夜的人(1979)

上班时间的自行车群(1979)

蛇口(1978)

挑夜的男子,深南路老街(1979)

外国游客(1979)

外国游客(1979)

文锦渡口岸桥头(1979)

夏巴汽车装备厂厂装配出第一辆汽车(看上去像拖拉机)(1979)

香港企业投资7万元建盐田毛织厂(1979)

小女孩在做手工活,串葡萄(1978)

小朋友表演节目(1979)

小朋友们在听讲(1979)

小朋友在上课(1979)

一些外国人 (1979)

一对夫妻在卖中药材(1979)

正在看表演的孩子(1979)

1980年代

八卦岭工业区来应聘的求职者(1989)

八十年代住在工棚的外来人

百货商场(在解放路)(1980 )

笔架山下的白沙岭片区(1985)

变迁中的老东门

擦鞋(1987)

蔡屋围(1980年代初)

参加了罗湖和福田建设些冶建工人(1980年代初)

初建时的国贸大厦

国贸大厦主体工程落成,创造“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1982)

出租车,那时内地出租车还很少;飞鸽牌自行车广告(1983)

从各地来深圳的基建工程兵和工程师

从香港那边过来的人(1980)

从新界塘肚山眺望沙头角全貌(1983)

翠竹苑,中国最早的一批商品房(1982)

打工妹

打工者的宿舍(1988)

工仔生活中的美好时光(1982)

大学生模特队

当时一部“大哥大”要一两万元(1988)

边开车边打大哥大的时髦女青年(1989)

当时最豪华的酒家(新安酒家)(1980)

道路是泥泞的,前途是光明的

等车,3路公共汽车是唯一东西向公交车

东风柴油机车通过路口(1980)

东角头油库(1986)

东门

东门,太阳广场门口那片(1980年代初)

东门老街上的招牌(1989)

东门上大街一户家庭

“二线关”施工现场(1983)

发廊妹

福田村(1989)

福田工地灰尘滚滚,人们做足了防护措施(1989)

福田建设中的上海宾馆(1983)

福田通心岭市场排长队购粮油。深圳在全国率先取消粮油票券,实行市场价格体制(1984)

福田远眺(1982)

福田中心区动工建设,东部的罗湖区已经高楼林立(1986)

经改造后的华桥大厦(1982)

耕牛在此踱步(1981)

工人在工作(1984)

河边

红荔路(1982)

红荔路(右上角是四川大厦)

洪岭大厦建筑工地,一个建筑工人振臂高呼。这幅摄影作品获得了全国摄影大赛金奖(1982)

花市(1981)

华强北(1983)

华强北和深南大道

华强电子厂生产的收录机

华侨城所在地,当时的深南大道(1983)

皇岗村牌坊(1985)

火车道口

家喻户晓的口号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0年3月)

艰难时刻,茅草,木杆,竹席……

建设初期的蛇口港(远处是微波山和东角头)

建设中的华侨城

建设中的电子大厦,一度成为深圳的地标(1981)

建设中的电子大厦(1982)

建设中的广深高速公路皇岗路段(1987)

建设中的深圳(1980)

建设中的深圳大学(1985)

建设中的深圳大学(1985)

建设中的深圳大学(1985)

建设中的香蜜湖(1987)

建筑工地的电焊工(1987)

郊区“三来一补”的工厂(1984)

教室里(1980)

街道上的女人和儿童(1980)

街景(1980 )

街上的行人(1980年4月)

街上一辆机动车也没有(1980)

街头广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街头广告牌

街头自行车(1980 )

解放路老街 现麦当劳门前(1980)

解放路深圳戏院前(1980)

解放路西口(1981年)

居民区中的小巷

居民区中的小巷,电视天线都朝南(1980)

凯达玩具厂

老街解放路充满南粤风情的老房子(1986)

老街解放路的老房子与首家落户中国的麦当劳快餐店(1986)

老街人民南路商业街(1984)

老邮电局(1980 )

两万基建工程兵南下进驻深圳,成为深圳建设的主力军(1982)

两位女士参加喝金威啤酒比赛活动(1986)

罗湖老街

罗湖最早建成的楼宇——第一楼友谊商场建成开幕(1982)

罗湖友谊商场,七层已是当时深圳的最高记录(1982)

罗湖湖贝村一家来料加工的玩具厂(1983)

罗湖火车站,一个站台,两条股道,一个售票窗口(1980)

罗湖火车站广场(1980)

罗湖火车站里候车人群(1980)

罗湖火车站往深圳水库方向的景色(1980)

罗湖向西村一家塑胶花加工厂的女工宿舍(1984)

罗湖小学,孩子们分批到天台上做操(1983)

罗湖友谊商场处(右边就是泮溪酒家了,对面现在是海燕大厦)

绿皮火车(1983)

旅游巴士(1980)

毛主席与周总理画像(1980)

没有地王大厦之前国贸大厦是“老大”!

没有填海的蛇口,女娲、海上世界都还在海上

民宅,崭新的自行(1980)

南头检查站(1982)

南头检查站验证入关

农民赶猪经过深南路香蜜湖路段(1985)

漂亮的打工妹(1982)

汽车装配厂 对外加工装配,是深圳开放的序曲(1980)

骑楼下卖菜的小贩(1980)

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邮局接线

人民南路商业街(1984)

沙井一家三来一补电子厂在流水线发工资(1986)

沙田农家女

沙头角(1987)

沙头角口岸(1988)

沙尾、沙头一带原貌(1983)

上步建设(1980)

上步区(1982)

上步区(1982)

上步区建设大规模展开(1985)

上步工业区外来女工的露天发廊(1985)

上步工业区(1983)

上沙码头的搬运工(1987)

上沙码头的搬运工(1987)

上沙、下沙的渔民(1983)

蛇口,建设中的南海酒店,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蛇口村(1983)

蛇口工业区(1983)

蛇口第一家公司成立奠基仪式(背景是大南山)

蛇口工业区外的标牌(1981)

蛇口工业区下班的人流(1985)

蛇口凯达玩具厂女工下班后,同时去开餐(1980年代末)

蛇口三洋公司车间(1984)

蛇口招商局打出的标语牌(1981)

社员在文化室看电视,只需要将天线指向东南方,就可以收看香港的电视节目

(1981)

深港交界的铁丝网(1980)

深南大道。背景是梧桐山,唯一的高楼是电子大厦(1983)

深南大道(1983)

深南大道全线贯通通车(1987年1月27日)

深圳车站(1980)

深圳村子的客家阿婆(1980)

深圳大学、桂庙、南油

深圳大学北门,也就是如今的深南大道(1983)

深圳大学初建时全景(1984)

深圳大学的学生宿舍

深圳第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被誉为“南海明珠”

深圳发展银行,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银行(1987)

深圳发展银行发行的港币优先股(1988)

深圳工地(1983)

深圳股市狂潮(1988)

深圳国土局第一次拍卖土地使用权(1987)

深圳航拍(1982)

深圳河岸,房子是大陆的,对岸是香港(1980)

深圳机场通航仪式(1988)

深圳深港分界河——深圳河

深圳市召开基建战线万人动员大会(1982)

深圳首批万元户(1983)

深圳水库,当年是旅游线路上重要一站(1980)

深圳水库旁的餐厅(1980)

深圳水库西北侧(1980)

深圳水库西南侧(1980)

深圳湾畔,沙尾、沙头、皇岗一带(1983)

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1984)

“深圳速度”——3天1层楼 ,建设国贸大厦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失败率极高的“滑模”技术(1980)

“深圳速度”由此而来

深圳湾畔的两间简易房中成立的华为(1987)

十二级台风,刚建好的基建工程兵住房全部倒了(1983)

市中心(1980)

树下玩耍的孩子

十字街口,人民路与解放路交界(1980)

水牛“大哥大”,又称砖头,比现在的IPHONE要火

水灾中的老东门

特区建设初期的景象(1982)

铁道路口(1980)

外国游客在小学拍照(1980)

外来打工妹宿舍(1985)

外来工的工地午餐(1988)

外来工的工地午餐(1988)

外来工在简易工棚里午休(1985)

外来工在简易冲凉房洗澡(1985)

外来工冲凉洗澡(1985)

外来工在蛇口工业区工棚里写家书(1985)

乌石鼓石场开业,港商从香港运来西餐餐具、酒、可乐(1980)

53岁上沙民兵(1983)

下沙村民在蚝田劳作(1980)

乡村(1980)

小学教室(1980)

小学老师在弹风琴(1980)

关注公众号:古代艺术

小学生(1980)

修路(1980)

用大缸盖喝水的建筑工人(1987)

游客参观小学校(1980)

幼儿园(1980)

幼儿园小朋友和外国访客(1980)

园岭,基建工程兵最早建设的住宅小区

这个小学的条件,当时应该是深圳比较好的了(1980)

中期,我国最大的公路口岸皇岗口岸开工建设

中心广场(1980)

中英街

中英街上的香港警察和中国警察(1985)

游客涌进中英街购物(1988)

正在建设的高楼,边上的士站内停靠着出租车(1983)

竹子林一带的营房

图文转自网络/侵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