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江克关:天门观音湖江氏族谱文化初探(之一)

原标题:江克关:天门观音湖江氏族谱文化初探(之一)

【编者按】

在天门西部观音湖周边,有一个江氏家族,从清代开始就是远近闻名的“名族”和“巨族”。现有人口数万。1649年,景陵马邑宰(天门马县令)亲自为江氏撰写字辈派句,并颁发“孝义流芳”匾额。最近其后裔找到了1901年修编的《江氏宗谱》孤本一套,江氏第18代孙江克关,根据族谱撰写了5篇相关探讨文章,现予刊载。

天门观音湖江氏族谱文化初探(系列之一)

寻找《江氏宗谱》

文/江克关

我祖上有四个爹爹,明洪武年间从江西迁来湖广后,就一直居住在以群力、观音湖、刘家榨三村为中心的周边地区。那时群力、观音湖都是天门管,刘家榨则是京山管。到清朝初年,人口日益繁盛,不断有族人迁往襄河两岸。清朝末年,周边江氏已过万人。为了统一族规、族序,不忘先祖,在光绪年间,我们祖上修了一套江氏族谱。

关于族谱,我们仅仅是听说而已,但知情人说得有鼻子有眼。我们决心尽最大努力,找到族谱。

一.第一次寻谱

族兄克中,京山永漋刘家榨上江塆老四房后裔,现年71岁,2009年从五三高中退休。他与我是同祖兄弟。当年6月,他听人说雁门口有我们的族谱,便和族孙文周冒着倾盆大雨前往京山雁门口牌楼塆寻谱,结果无功而返。克中痴迷搜集、研究江氏源流已有多年,只可惜,他梦寐以求的族谱就像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

雁门口牌楼塆采访,左起:作者,作者父亲江应善,江应国,向导员

克中多年来追谱寻宗,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听老人讲,1883年群力六幺房文焕爹组织修谱时,各房都派人参加了。我们四房学礼爹参加了那次修谱。族谱修好后,学礼爹自己抄录了一份。学礼爹年迈时,将手抄谱传给自己的孙子赏春。赏春的儿子夭折,将族谱传给侄子应福。应福就是克中的父亲。上世纪60年代,因克中年纪还小,应福便将手抄谱传给了一位族侄。多年后,他通过各种途径询问他父亲的这位族侄,也没有找到族谱的下落。

2020年5月,克中听说我找到了同村的《刘氏宗谱》,这件事提振了他的信心,他极力游说我,尽快找到《江氏宗谱》,而且得到消息:文周可能找到了族谱。

6月2日,笔者联系文周,他在电话中告诉我,虽然2009年那次没有找到谱,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前几年他又和牌楼塆江氏后人聚会,再次问起族谱,同桌吃饭的应国前辈说族谱在自己手里。既然文周喜欢,就将4本《江氏宗谱》交给了文周,叮嘱文周一定要好好保存。

7月20日,文周将谱送交于我。4本谱中有2本相同,而且其中有2本虫蚀霉烂严重。我随即请克中兄前来查看。两本品相较好的族谱,一本是《江氏家乘》,另一本是谱牒。笔者将2本谱拍成照片后,原谱交还文周。

仅找到两本族谱,我和克中兄心有不甘,继续找谱。

二.第二次寻谱

克中哥总想约我去天门下游大板港看一看,说那里有很多江姓。还有人说,上世纪90年代初,大板江氏拿着老族谱来找过我们。只是字辈不同,无人领头,没有参加大板的那次修谱。我想还是通过无所不能的网络,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再说。

我在网上找到大板修谱人的电话,通话氛围十分亲切,他们叫我们过去大板看他们的老族谱和1991年修的新族谱。还提供消息,说汉川、仙桃等好多地方江氏跟他们同宗同祖。我又在网上找到汉川江氏的电话,这位江氏后裔原来是村支部书记。接到我的电话后,也是十分热情,给我发来大量手抄老谱。

可喜的是,大板有族人在京山城关工作。又打了好几个电话,终于发现我住的小区就有他们的后人,而且熟得不得了。当年大板族谱修好后,一家一套。当然很快拿到了大板族谱。

大板新修族谱一共六本,他们的堂号叫“笔花堂”,源出江氏远祖江淹,著名“妙笔生花”“江郎才尽”典故就是这个祖宗留给中国文化的印记。江淹是令所有江氏自豪的祖宗,但我们的堂号叫济阳堂,是以地域命名的。再看辈份字派,也不一样。于是放弃了这条寻谱之路。

三.第三次寻谱

2020年8月25日,上江塆侄子晓松传来一张图片,是一张手抄《江氏宗族派别》,上有我族60代字派,还有4位始迁祖至9世的祖宗名单,末尾留有“传承人江钦莅摘抄于光绪二十七年族谱”字样和联系电话。一看留名人是“钦”字辈,就产生了敬意和亲切感,随即拨通钦莅爹的电话,了解到他老人家手中有谱。我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克中兄。两天后,他前往张港拜访钦莅爹。钦莅爹年过八旬,家藏4本《江氏宗谱》,正在为族谱寻找下一代传接人。看见克中如此执着,便将这套谱交给克中,克中兄又转交于我。

钦莅爹手中的族谱从何而来?

在潜江王拐村江应龙家采访

今年5月8日,我和克中兄再度奔赴张港, 找钦莅爹追根溯源。钦莅爹通知族侄文强(应豪)和想林(应义)一同前往襄河对岸。襄河对岸是潜江属地,古称义丰垸,现叫竹根滩镇。在一个叫王拐的自然村,族人应龙、应虎兄弟在家门热情迎候。应虎叔向我们讲述了这套族谱的故事:

我父亲叫江钦明,出生于1921年。1966年8、9月份,全国都在开展“破四旧、立四新”活动,被称为封、资、修的古旧图书、字画、族谱,都在烧毁之列。有一天,门口突然来了一个白发长须、仙风道骨般的老人,把我父亲推进屋里,取出一包用红布裹着的东西,塞进我父亲怀中,说了一句“传家宝,保存好”,转身就出门离去。等我父亲追出门时,老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父亲回屋打开包裹一看,原来是4本族谱,顿时又怕又喜。怕的是被政府发现,喜的是这么好的东西,居然落入我的家中。从此,父亲便把族谱藏于楼上,不告诉任何人。一晃36年过去,到2003年时,我父亲身体变差。对岸张港的钦莅叔是我父亲的族弟,读过师范、当过老师,是个有文化的人,便将族谱交给了他。我父亲2005年去世,享年85岁。也算是在临终前了结了一桩心愿。

族人在王拐合影,左起:江应豪、江克关、江应义、江钦莅、江应虎、江克中、江应龙

四.终于找到世上仅存的一套《江氏宗谱》

从找到的8本《江氏宗谱》中,通过甄别,排除相同的、严重霉烂的3本,剩余5 本基本完整。历时532年,我族3000多个祖宗名讳,尽在谱中。

在中华民族的宗谱中,第一本往往都是“家乘”。所谓“家乘”,就是家事的记录,其内容包括本族始祖从何而来、历次修谱序言、本族的家规家训、公田宗祠管理、字派等,有的还记录着本族历史上的名士风流。我族“家乘”亦不例外。

从我族“家乘”上可以发现:在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我族始迁祖觉成、觉信、觉仁、觉义4兄弟(觉成、觉信为亲兄弟,觉仁、觉义为同宗兄弟,以下简称“四觉”),从江西饶州府浮梁县芝麻岭黄土坡磁器窑迁居至此。四兄弟根据年龄大小和原籍房头,定觉成为六房、觉信为八房,住竟陵县(天门原名)观音湖河北(现群力村),觉仁为二房,亦住竟陵县观音湖河南(现观音湖村),觉义住京山县南乡破庙下游(现刘家榨村)。

始迁祖四兄弟谱页

从始迁历280年,四觉的后辈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字辈。前9代都是各房各定辈份,靠口传手抄传承下来。虽然那时没有祠堂和宗谱,但每逢新年佳节,四觉的子孙们都要举行盛大聚会。

就在这一年,天门的马邑宰(县令)欣闻观音湖两岸江氏家族人丁兴旺,敦睦昭然,专门做了一块“孝义流芳”大匾,敲锣打鼓送上门来;同时为江氏家族送来统一的字辈派句,即:

传世先有德,惟钦应克成,诗书光永照,孝义振家声;

朝廷原重禄,文武受恩荣,楚国人才广,临时颂圣明;

伯益后裔繁,宋贽太师盛,珠笔生花魁,清陕点甘政。

此派句前四句讲的是“孝义传家”,中四句讲的是“朝廷恩荣”,后四句讲的是“江氏楷模”,后四句中涉及伯益、江贽、江淹、江廷荣等江氏前贤。此派句用字经典,内涵丰富,堪为中华家谱中少有的精品。

江氏字辈派句

从第十辈开始,六、八、四房开始使用上述字辈,只有二房是从第17代应字辈开始正式使用。

历史进入康熙年间,人口飞速增长。四觉的子孙传到了第七代时,六房的江万言接连生了8个儿子,成活5人,分别叫之淮、之洙、之泾、之淇、之泗,加上他们的子孙繁盛,就将六房分出了5个支房。之淮称六三房,之洙称六五房,之泾称六六房,之淇称六七房,之泗称六幺房。六房的其他分支,统称老六房。同时将原来的八、二、四房改称为老八房、老二房、老四房。观音湖两岸,连同上游2公里的破庙,江氏的房头由4个增加到9个。

江氏宗谱,是我祖曾经的精神寄托。以克中兄为首的四觉后裔,多年来矢志不移,锲而不舍,找到族谱并致力流传世间,无疑为中国姓氏家园增添了一块瑰宝,为江氏家族作出了一大贡献!

(未完待续)

(责编:糊汤粉)

作者简介

江克关,男,现年68岁,出生于京山永漋河上江塆,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73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7年考入湖北省广播电视学校,198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京山电视台、京山文化局、京山宣传部供职,2014年退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