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津战役纪念馆)
/ 关注我们
供稿/张一拓
编辑 设计/马楠 武思成
东北抗联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REMEMBER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长达14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及东北抗日联军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最英勇悲壮、最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 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高度评价杨靖宇、赵尚志、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强调“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下面请参观中国精神展之《东北抗联精神》展览。
东北抗联精神
1
坚定的信仰信念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图为被日军炮火炸毁的东北军北大营营房。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向全国人民发出武装抗日号召,表明抗战决心。
罗登贤(1905—1933)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理想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动力之源,广大抗联战士面对数倍于己的日伪军,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胜利。图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警卫旅部分指战员。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露营之歌》是当时抗联将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即便如此艰难,将士们依然要“逐日寇,复东北,振长缨,缚强奴”,始终怀着誓同日寇血战到底“重任在肩”的钢铁意志和“万里熄烽烟,黑暗一扫光,夺回我河山”的坚定决心。
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撑,东北抗日联军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体现了东北抗联将士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图为扎在丛林中的东北抗联密营。
赵尚志领导的游击战给日军造成重创,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依旧信念坚定,“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忠诚不改,惟怀一颗赤子之心,直至战斗到最后一刻,壮烈殉国。
东北抗联广大将士理想信仰坚定,东北抗联党组织虽然长期无法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但仍坚持忠诚于党,自觉摸索前进道路,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学习、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图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印发的政治教材《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坚持保持与党中央的政策方向一致,始终保持自身队伍的独立性,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
高尚的爱国情操
东北抗联的将士们把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转化为在战场上对敌作战的勇敢与顽强。图为抗联骑兵奔驰在打击日寇的雪原上。
即使武器装备不如敌人,也勇敢顽强的与敌人战斗到底。图为东北抗联将士使用过的武器。
东北抗联指战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很多是从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从细微之处体现出的爱国情怀也是最真实的。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坚持抗战体现了抗联将士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图为东北抗联战士使用过的木盆。
密营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即使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着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忠贞报国、勇赴国难。
日军在围剿抗联时,发现抗联战士写在树上的“推翻伪满洲国”的标语。
3
伟大的牺牲精神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受组织派遣到东北工作,临行前她将还在襁褓中的幼子留下。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负伤后被俘,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最后英勇就义,年仅31岁。正是有着无数个像赵一曼烈士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先辈们所做出的牺牲,才换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图为东北抗日联军赵一曼烈士生前与儿子的合影。
赵一曼给儿子留下的遗言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妇女团的冷云、杨贵珍、胡秀芝、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等8名战士,在西征途中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子弹打光、后退无路之际,宁死不屈,步入浪花翻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捐躯。他们当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
东北抗日联军勇于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宁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从1939年底到1940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率部转战吉林桦甸地区。1940年2月23日,在警卫旅战士全部牺牲的情况下,杨靖宇只身一人与敌周旋,在吉林濛江县(今靖宇县)县城西南保安村三道崴子陷敌重围,壮烈牺牲。
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1940年,周保中在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继续组织开展小分队游击活动。为保存力量坚持抗日,东北抗日联军分批进入苏联境内整训,并于1942年更名为野营教导旅。图为旅长周保中(前排左4)、副旅长李兆麟(前排左2)等于1943年在哈巴罗夫斯克的合影。
东北抗日联军为抗战付出极大的牺牲。东北抗日联军总兵力最高峰时达到3万余人。据统计,东北抗联军、师以上干部牺牲150余人,其中军以上干部38人。为了抗击侵略、救亡图存,东北抗联将士以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和超越人类极限的忍耐力,克服了举世罕见的困难。图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部分指战员整装待发,准备奔赴战场。
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面对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路上,接续前进。图为东北烈士纪念馆对东北抗联精神进行宣传。
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人民在长达十四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END
平津战役纪念馆
微信号:pjzyjng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
您也可以关注 平津战役纪念馆新浪微博,
关注话题 #七十记得你#。
讲好红色故事
传播好红色声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