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VS后唐中的胜负手:李存勖掌控河北|文史宴

文/戴仁柱

在后梁与后唐的大战中,河北的走向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后梁的集权措施导致河北藩镇改投后唐(此时国号尚是晋),继承德镇之后,魏博镇也投靠李存勖,李存勖兼有山西、河北之后,才真正具有撼动后梁的实力。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后梁试图肢解魏博

除延请老师一事外,天祐十一至十二年(914—915)间的冬天对李存勖来说是太平无事的,但这种悠闲在未来将会成为奢侈品,因为东部的机遇将会吸引他离开晋阳,最开始只是离开的次数增多,但到后来,他干脆把自己的根据地搬离此处。

天雄军又被称为魏博节度使,它由六个规模不大的州组成。尽管比燕的领地要小得多,但此地位处晋的东南、梁的正北,这样的中心位置让天雄军成为一处战略要地,同时,此地又以经常倒戈著称,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当地的稳定程度会影响周边地区。

光化二年(899)后,天雄军名义上受梁控制,但该地常年局势动荡,易受本地牙兵影响,魏王罗绍威对梁朝也是“前恭而后倨”。

牙兵作乱杀害上司,甚至谋害节度使,这在魏博如家常便饭。[1]至天祐三年(906),在梁的干预下,罗绍威尽诛牙兵,但自身实力也大为削弱,从实际上结束了此地长达一个世纪的自治。[2]

威武雄壮的河朔三镇

图中标蓝部分

六年之后,梁朝更进一步,在大将杨师厚的主张下驱逐了年幼的节度使罗周翰,不再需要他的依附。杨师厚随即被任命为天雄军节度使,但他对梁朝的敏感程度更甚于前几任节度使,故 尽管任期短暂,他仍设置了独立的银枪效节都,其功能类似牙军,令开封甚为恐慌。[3]

梁贞明元年(915)杨师厚去世,梁朝终于找到机会重新把天雄军收归中央,但 出兵收复魏博将面临两重危险,即不愿归降的内部人员的叛乱,以及外部的第三方干预。[4]

此时的梁帝乃末帝朱友贞(913—923年在位),他在乾化三年(913)二月一场由军事将领与皇室成员共同发动的阴谋中上位。

末帝是朱温第三子,当时只有二十余岁,而且自小从未被当作继承人培养,所以常常在政治上显得天真幼稚。

在处理天雄军的问题上,他的决定显然毫无准备,而之后他在执行自己的政策时又犹豫不决。

梁贞明元年(915)三月,他下令把天雄军分为两镇,东部的魏、博、贝三州依旧归属天雄军,由贺德伦担任节度使。[5]

把天雄军一分为二的计划出自租庸使赵岩〔卒于梁龙德三年(923)〕,他是梁太祖的女婿,对末帝的影响力颇大。事实上,梁祖朱温也曾拆分一些藩镇,以加强中央的统治。[6]

尽管如此,想通过行政命令来让军队势力彻底重新洗牌,这需要朝廷无比的勇气,但最糟糕的是,梁朝廷在不久之前才因内部的阴谋而元气大伤。

末帝和他的辅臣也预测到魏州的军事集团不会轻易就范,故他同时派出一支号称有六万人的军队,由大将刘鄩率领,以强制执行他的命令——刘鄩很快就会成为晋王的新对手。

朱友贞作为皇帝能力不足

魏州的牙兵确实在梁朝的镇压大军到达之前发动了叛乱,他们抱怨朝廷把藩镇分割开来会让军户十分难受,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需要迁徙到其他地方去:

朝廷以我军府强盛,设法残破之。况我六州旧为藩府,未尝远出河门,一旦离亲戚,去乡里,生不如死。 [7]

牙兵的号哭体现出他们对家庭的担忧,这理由看起来很充分,但他们后来的行动说明,这种呼天抢地的表演只不过是不愿意放弃他们在地方的既得利益罢了。

牙兵挟持了新任节度使贺德伦,并把他作为人质,之后又杀了开封派来这里保护贺德伦的五百名亲兵。他们还拦住了梁朝的使团不让他们进入魏州,并逼迫节度使与晋结盟。

就这样,梁朝内部这场大戏开始把李存勖卷入其中。

沙陀人从山西进入河北

这场叛乱对晋王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但他仍有所保留。

大概二十年前,也就是乾宁三年(896),他的父亲也曾经出兵魏州,但却在撤兵的混乱中失去了一位心爱的儿子。[8]李存勖在天祐八年(911)也曾攻打过魏州,最后也无功而返。[9]

但一封来自被囚禁的节度使贺德伦的密信说服了李存勖,让他决定再次进入该地区。这一次他从辽州带来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并在天祐十二年(915)五月亲自率兵而来。

晋驻留在赵的军队也同时往南方二百公里处的魏州出发,两军一路无事,最终在临清(今山东临清)会合。几天之后,李存勖在魏州北面的永济县(非河中治所,乃唐古县,即今河北临西县南)狠狠责骂了魏牙兵首领张彦。他说道:“我今举兵而来,以安百姓,非贪人土地。”[10]

李存勖把自己塑造成百姓的保护者,让他们免遭地方牙兵的虐待,他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并引用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所说过的话。[11]

在斥责这些天雄地方将领时,他的话从过去谈到现在,从同情谈到军纪:

汝凌胁主帅,残虐百姓,数日中迎马诉冤者百余辈。我今举兵而来,以安百姓,非贪人土地。汝虽有功于我,不得不诛以谢魏人。 [12]

其实晋王所提到的这些控诉,大部分来自被牙兵关押起来的节度使贺德伦,他派人给晋王秘密传递的话语揭露出牙兵无耻的抢掠以及他们一手造成的死亡。[13]

张彦带着五百银枪效节军去谒见李存勖,后者把他和另外七名同党杀了,“余众股栗”,不过李存勖还是说:“罪止八人,余无所问。”[14]而为了安抚余党,李存勖不但赦免了他们,还在一天之后把他们补充到军队里,以增加自己的兵力。

几个世纪之前,唐朝就是用这种怀柔政策征服天下的。沙陀王肯定意识到了这一时刻的意义,以及他的举措所引起的关注度。[15]他同样避免了把一支军队逼上绝路,从而引起兵变。

令节度使们闻风丧胆的魏博牙兵

在刚被释放的节度使贺德伦的邀请之下,晋军于天祐十二年(915)六月初占领了魏州。贺德伦猜测,只有李存勖才有足够的声望来整合城内各支互不统属的军队,于是他决定把权力交出去,并说服谨慎的李存勖兼领天雄军节度使之位,而他本人则被任命到山西北部当大同节度使。

他走到晋阳的时候,却被张承业留了下来。[16]也许在张宦官的心目中大同节度使有更好的人选,但更可能是,他在接见贺德伦及其随从后对他有所怀疑,这种疑心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产生的。

无论如何,李存勖所期待的跟刘鄩的对峙并没有发生,因为开封朝廷不知为何把这一地区的军队撤走了。[17]

晋王很快就加强了天雄军的兵力,并任命一位能力出众的义兄李存进为都巡按使。李存进是振武汉人,是李克用破朔州时获得的将领。李存进治军严厉果断,在魏博任上,“治梁乱军,一切以法”,故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恢复了魏州的秩序。[18]

晋王把义兄委任为都巡按使,证明 他确定由河东直接管理天雄军,而不是像对赵那样,保留当地人出任这里的高级职位。

这种方法与占领燕时如出一辙,这完全适用于敌意接管,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对晋口是心非的首领,也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

注释:

[1]  见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四二《赵犨传附赵岩传》,第462—463页。另有关牙兵的细节,可参见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一九六,贞观十五年十二月丙子条,第6173页。

[2]  有关梁出兵干预魏州牙兵之事,可参见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一四《罗绍威传》,第187—192页;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九《罗绍威传》,第415—418页;毛汉光:《魏博二百年史论》,第358—374页;樊文礼:《李克用评传》,第126—130、170—171页;卞孝萱、郑学檬:《五代史话》,第33页。

[3]  见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二五《杨师厚传》,第236页;卷四二《赵犨传附赵岩传》,第462—463页;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六九,贞明元年三月丁卯条,第8786页;王赓武著,胡耀飞、尹承译:《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第125—126页。

[4]  见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二五《杨师厚传》,第235—236页;王赓武著,胡耀飞、尹承译:《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第116—117页。

[5]  见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五《庄宗下》,第42—43页;卷二二《刘鄩传》,第226—227页;卷二五《杨师厚传》,第263—264页;卷三二《王彦章传》,第347—348页;卷四二《赵犨附赵岩传》,第462—463页;卷四四《贺德伦传》,第482—483页;卷四七《张筠传》,第521—522页;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八《梁末帝纪上》,第120—123、127页;卷二八《庄宗纪二》,第384—385页;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六九,贞明元年三月丁卯至己丑条,第8786—8788页。

[6]  见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四二《赵犨附赵岩传》,第462—463页。

[7]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四四《贺德伦传》,第482页。

[8]  见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四《庄宗上》,第37页;樊文礼:《李克用评传》,第170—171页。

[9]  见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六七,乾化元年二月己未条,第8737页。

[10]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六九,贞明元年五月条,第8789页。

[11]  见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第20页。

[12]  语见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六九,贞明元年五月条,第8789页;另见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二八《庄宗纪二》,第385页。

[13]  见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四四《贺德伦传》,第483页。

[14]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六九,贞明元年五月条,第8789页。

[15]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3, p. 167.

[16]  见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六九,贞明元年六月庚寅条,第8790页;戴仁柱著,刘广丰译:《从草原到中原》,第68页。

[17]  见王赓武著,胡耀飞、尹承译:《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第116—117页。

[18]  引文见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六《李存进传》,第394页;另见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二六九,贞明元年六月庚寅条,第8790页。

本文节选自《火与冰:后唐庄宗李存勖》。该书详细描绘了李存勖的一生,对于后梁、后唐的制度也多有剖析,可读性也不错,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入手。

欢迎参加征文大赛!奖金多多!

文史宴“纪念金庸”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