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过东京成为现代日本首都之前的故事吗?
在1868年之前,它还不叫东京,彼时这座城市一直被称为江户。
江户城始建于1590年,德川家康在这里建立了德川幕府,由此开始了它的繁盛时期。
作为日本贸易、经济和城市文明的中心,江户直到1868年才演变成东京,成为日本的现代首都。
《江户日本桥》,葛饰北斋作
德川幕府为何选择江户城作为政权中心,又对江户城有着怎样的城市布局和规划?
江户是如何一步一步确立首都地位的,那些知名的地标和建筑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德川幕府对江户城两百余年的管辖,给今日的东京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今天,推荐一本2022年“福冈亚洲文化奖·学术研究奖”获奖者泰门·斯科里奇的重磅作品 《东京前传:德川幕府与江户城》,通过书中文章,我们一同探寻日本文化命脉,揭秘东京前世今生。
为什么说没有江户城,
也就没有今日的东京?
文 | 泰门•斯科里奇
图:《江户地图》,高井兰山1849年绘制(1861年修订),117厘米×131厘米。当时制作最完整的江户印刷地图之一。这类作品当年随处可见,但由于要对幕府城堡以及其他权力场所进行保密管理,故在图中对这些区域作留白处理。
在1868年之前,东京不叫这个名字,彼时这座城市一直被称为江户。
一直以来,江户城的地位与历史更悠久的古都——京都不相上下。事实上,“京都”这个词原本就是“首都”的意思。古老的京都是神秘的宗教兼文化人物“内裏”的居所,“内裏”的字面意思是“皇宫”。古时候,“内裏”曾以“天皇”这一头衔统治日本。但在12世纪,武士阶级崛起,天皇便大权旁落了。因此,内裏只能算是现代日本天皇的祖先。1868年,日本天皇重掌朝政,确立了相当于欧洲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体。自此,日本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内裏”迁往江户,江户因而成了日本的首都。由于江户位于日本东部,于是就被命名为东京(东方之都),而京都则成为一个专有地名。
江户自古以来就有人生活,这一地区曾发现了许多史前文物。但直到1590年德川家族控制江户,江户才成为一个重镇。在此之前的几十年时间里,德川这个伟大的武士家族渐渐崛起。他们在1600年取得了一场重大战役的胜利,并在1603年说服内裏封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也称幕府将军,即国家的军事首领。幕府将军必须由内裏任命,内裏不掌握实权,只有名义上的最高统治权,实际控制并管理国家的是幕府将军。内裏只不过是傀儡,而幕府将军一旦获得头衔则可以世袭。日本历史上有三大幕府时代,德川幕府是最后一个。
↓点击图片,悦读免费读↓
《东京前传》书影
日本是一个群岛,而且地形极其狭长。日本本土从北纬31度一直延伸到北纬45度,东西横跨经度约有20度。如果把日本群岛置于地中海地区地图之上,从东北到西南的范围大约相当于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一直延伸至撒哈拉沙漠中部;如果将其标绘在美国地图上,则大约是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到得克萨斯州东南角的范围。日本同时也是多山国家,其地形与瑞士相似。放眼欧洲和北美,没有哪一个地方在拥有如此密集的山峰的同时,还能有较多的供人类居住的平地。在日本历史的进程中,为数不多的平地都被开发利用了,但江户周围的地区一直是片处女地。江户位于广阔的武藏野上,有人居住的地方也只是若干零星散落的小村庄。又由于地处海湾,其地理位置能庇护人们不受风暴的侵袭,这里成了渔民的家园。江户的意思就是“海湾门户”。尽管如此,江户并没有得到发展。它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与日本早期的大城市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不要说首都,就是与奈良和大阪也没有什么可比性。1590年之前的江户闭塞落后,就像一潭死水。
那时的江户之所以落后,是有原因的。日本大部分地区都有火山,许多地方属于地震多发区域。其中江户尤其严重,算得上是全球范围内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今天的东京也依旧如此。地震时摇晃的地面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倒塌,更为糟糕的是,打翻的火盆和炉子会引发火灾。此外,地震还会引发海啸,而江户这个“门户”却无法完全防御海啸。因此,没人会在这里建造重要的建筑。
除了自然条件严酷外,日本还多次遭受内战的摧残。和日本许多地方一样,江户曾修建过一座城堡,但时间较晚,准确地说是在1457年。江户的海滨位置赋予了它潜在的战略意义,至少是一个瞭望站。在海湾附近的大片沼泽地中有一块突出地面的岩石,城堡就建于此处。这座城堡并不算坚固,1524年被北条氏纲围困时,很快就被攻陷了。城墙下,渔民们依旧继续着他们靠海吃海的劳作。
《东京前传》书影
1603年,德川幕府(或称江户幕府)建立后,江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7世纪,当地的营房、宅邸、宗教建筑以及普通民居和道路建造速度迅速提升。到1720年左右,江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居住人口足有100万之多。在这里,维持秩序、供应食品、清理污水和维持卫生条件等事务纷乱庞杂,(维持城市运作)需要付出旷日持久的努力。或许,当今日本社会仍然存在这些情况,但江户时期的原本面貌几乎完全消失了。
目前,东京城里幸存下来的江户时期建筑屈指可数。城堡的护城河壕沟大都被填埋,填海工程也彻底改变了海岸线。反倒是江户城天守的石础历经磨难,连同一两座城门和几座寺庙的大殿部分得以保存下来,但俗世的建筑没有一座能够幸存。20世纪经历的战争灾难无须重提,在此之前就有接二连三的火灾一次又一次地焚毁了江户的城市肌理。不过,由于房子都是木制的,早晚也都要更换木材的。因而,江户的建筑风格始终处于一种变迁状态。一直以来,江户就像“祖父的斧子”(英语俗语,意为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东西,每一代都更换其中一部分, 最终所有的零件都被替换),不断除旧更新。但在21世纪的今天,除了零星的街道布局外,江户已经荡然无存。一些历史学家称东京为“一座只有故事的城市”。确实,它只有记忆,很少有实物。
《江户风光》,佚名作,17世纪初。八曲一双折叠式屏风,纸本金底设色,尺寸均为1 0 7 .5厘米×4 9厘米。描绘江户风光的屏风制作得很少,因为不宜如此公开地展示幕府所在地。这组屏风可能是现存最早的江户屏风,它比大多数屏风都长,也更低矮,画面布局仿效描绘京都风景的屏风,寺庙绘于右侧,城堡绘于左侧。
江户这个名字的知名度可能不及京都或东京,因为今天的日本文化是由后两个城市所定义的。但实际上,我们在“日本文化”这个标签下所能想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江户文化,而不是整个日本列岛的文化。富士山是江户的象征,只是到了后来才成为日本的象征;同时,也只有江户人才吃寿司;套色木刻版画几乎是江户的独家制作;樱花也是江户独享的美丽标志;追求整洁漂亮也是彻头彻尾的江户特征之一。在现代之前,日本其他地方无一如此。
大约在1800年,幕府的首席老中(江户幕府的最高官职)松平定信在回顾他所在城市200多年 的历史时,就提到了这一点。松平定信在他的摘抄本里抄录了一些他所见闻的与江户有关的特殊文化现象及其原因:
有人说,如果江户没有频繁的火灾,那么人们会更花哨奢侈。京都人或大阪人做事讲究华贵优雅:家家悬挂绘画,户户摆放插花。但在江户,即使是在富裕的地区,一切也都是从简的。人们只在竹筒或朴素的花盆里插上一枝花。富人家有精美的棋具,但棋盒盖子里面会固定一张纸(绘有棋盘格),可以兼作棋盘。江户的简洁意识源于持续不断的火灾。
江户人把自己看作是“未经打磨的钻石”,“比较硬朗”,这与京都居民的弱不禁风形成了鲜明对比。同大阪一样,江户也是商业城市,但江户的市民和幕府将军的随从们住得很近,武士精神感染了下层的人。现代日本人礼貌勤奋又充满强烈的自豪感,其中也许就有江户遗风。
↑点击图片,悦读免费读↑
《 东京前传:德川幕府与江户城》
作者: [英]泰门·斯科里奇
译者: 吕长清 马宏伟
详情介绍
▼
悦读会员这样免费领!
每日打卡签到,每日领取12小时会员,小程序领,App账户权限同步。
来了就能领,领了就能读:新书爆款书,影视剧原著,可看可听。
↓点击图片,立即领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