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盛京时报》之本溪“乡土光荣”

《盛京时报》之本溪“乡土光荣”

孟庆志收集整理

文章背景介绍

1925年2月1日,《盛京时报》发布“乡土光荣”征文启事:

诗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可见人生爱护乡里之根性,几与有生以俱来。故凡里闬中,有操行出众(如孝子仁人侠士节妇等类)、学艺超群(如专门学问技术等类)者,无不乐为表彰,藉以增乡土光荣。本报窃本斯旨,征求东三省人士具有上项特立独行之姿,有愿为之胪列事实,详记其里第士族,以介绍于一般者,均皆乐为揭载。惟以现存人物为限,已故或涉及历史范者,概不拦入。若夫特产之物,珍奇之品,为他地方所不常见,或具有优异者,亦皆一并探撷,略定章简,附列于后。

“乡土光荣”栏目从2月22日起开始刊登征文,到4月30日,东北三省各地的文人们对身边的乡耆、书生、孝子、节妇进行了深入挖掘,然后用生花妙笔进行表述推荐,先后有100多位乡土名人的事迹得到了推介,向世人传播了当时东三省良好的民风。这一百多位乡土名人中,包括本溪千金沟杨遇春、顺山子施友桐、白水寺谢绍曾、连山关陈书阁等四位先生,且撰写这些先生传略的作者均非泛泛之辈,有本溪高台子名人崔芳秋、本溪走出去的名师赵廷萱、凤城县的前清副贡杜培元(字莲溪)等人。

杨、施、谢、陈等人或兴学、或攻读、或孝友,在民初开辟本溪教育局面,倡导社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些人的事迹中有原籍所在、有亲朋关系、有办学经历,是研究本溪家谱、教育、民政等地域文化的珍贵史料。

《盛京时报》的征文活动历来号称引领新文化,深受当时的文学青年和文坛名宿的喜爱。这次征文却将规则限定于中国传统人物传记的写作。且在登载每日繁杂政治事件的“东三省新闻”版面,来登载反映东北地区社会下层人士的荣耀与辉煌,不仅满足了众多从乡土发轫的知识分子的乡土情怀,而且彰显了社会下层教育、政治、文艺、经济等方面的文明亮点,确实十分难得可贵。

热心兴学之本溪杨君

(3月3日)

赵廷萱

这些铜钱发现时窖藏于本溪市平山区千金沟山坡上,形制为土坑,坑内埋藏一口装满铜钱的大缸,大缸口径51、腹径75、高80厘米,内藏铜钱275公斤,约5万余枚,多为宋代货币。孟师云:千金沟不仅有千金,还有千金不换的“荣光”。

杨遇春,字喜山,本溪县第一区千金沟人,年近六旬,精神矍铄,生性仁慈,处世公正。遇里中有纠纷事,得先生一言,无不立解。少嗜诗书,备尝攻苦,卒因家境艰难,辍学就农,至今引为憾事。

逊清季世,县署设立地力自治研究所,陶冶自治人才。先生曾入所肄业,藉以灌输新知识。及毕业后,会同孟君宣三及家兄兰生等,创办千金沟高初两等小学校。当时校址无定所,开办费及常年经费均无着落、百般筹划,煞费苦心,乃以千金沟三官庙东西两廊作为教室,成立高初两等小学各一级,次年又在徐家庄子创办初等小学一级,先生被举为两处学校学董,开办费由千金沟各村摊派。未及一月,即如数收齐。究其能如此者,实由先生平素仁慈为怀,宅心公正有以致之也。

常年经费共需小洋一千五百余元,除由公欸处给亩捐五百余元外,尚缺一千余元。先生不避物议,呈请县署,以徐家庄关帝庙庙地三十余亩,作为学田。幸蒙王前知事批准备案。民国元年省署下令清赋,允许民间自由报领。先生乘此机遇,又为学校领转山沟地方学田五十余亩,招户开垦,以求地利。该校经费,稍为充裕,皆先生苦心经营之所致也。

由宣统元年成立学校,计至今已十七年矣,今者仍膺学董职责,视学校如家庭,热心校务,未常稍怠,得有教育部省长公署及教育厅金质奖章各一座。然此皆不足为先生荣,溯其十余年来,高等毕业者四级,约百二十余人升学者不下百人。此百人中,无一不颂先生之功德。

先生有子一女四。子名长荣,亦由该校毕业后升入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民国十二年七月间毕业,秋季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天姿灵敏,尤工文学。女四长女未受教育,次女受普通教育,三女宗时及幼女莆兰均受中等学校教育。先生家教极严,对于子女,不稍假以辞色,因之皆循规蹈矩,以礼待人。所谓诗书门第者,先生之家庭,殆近之矣。

刻苦自励学业孟晋之本溪施君

(3月15日)

崔芳秋

顺山子旧照(张宽藏品)

施君彦梓,字友桐,本溪县顺山子人。家甚贫,父兄恃劳动以谋生。君禀赋颖悟,好读书。年十四,入本溪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肄业。刻苦攻读,每试为全校冠。性谦和,语流利,丰姿潇洒,蔼然近人,故校中先生及同学等皆敬爱之。校长高君,尤加器重,以长女妻焉。十六岁卒业。

偕高君及亲友之资助,升入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校,此时束修膏火,皆仰给于人。寒暑假返里,求亲恳友,四外奔走,几不得一口息。然君益自励,灯火鸡声,勤勤不已。学年考试,屡冠军。正课外,专习洋文,工书画,所绘人物,跃跃如生,赏识家观之,多赞叹谓:不让古今名画家之作品焉。

校中同学,多乐与之交。前东边道尹王理堂氏之公子,乃其同级友中,知契之最深者。民国十一年冬卒业,王介绍见道尹王公,公大加赞赏。因为之函商本溪县知事,酌拨官费,资助留东,以资深造。时温公文长本溪,慨允由地方公款拨五百元,为东渡之费。君之至友孟传大高善一等,又为之募集三百余元。然东瀛当震灾后,物价奇贵。区区数百元之欸,实不足供东京求学之用。乃罢留东之议。

斯年夏,适东北大学开办。君藉王道尹年助百元之欸,考人东北大学法科政治系肆业,现已二年矣。因有最优等成绩,获免费,各种费用,籍以维持。此后君之造诣,当不可限量。毕业时如遇机缘得官费资送留学,则将来必为我本溪之一特出人材,可断言也。

孝友慈善之本溪谢公

(3月26日)

刘甲东

公姓谢,名绍曾,字贯一,现年四十五岁,原籍本溪县白水寺人。幼嗜诗书,备尝攻苦。卒以境舆愿违,遂辍而业农。至今引为憾事。

父母以孝闻,二老逝世,葬之以礼。公有长兄,名绍举,字贯甲,商人也,在安奉线草河口驿开设丰升远杂货店,营业尚称发达。讵料其兄竟与阿芙蓉结不解缘,岁则耗金甚巨,商业因之不振。公乃从事整理,极力维持。朝夕得暇,又婉劝其兄早离苦海。去岁秋,阿芙蓉肆虐,卧床不起,公亲送回籍疗养,日侍汤药。或劝以儿女代之,公正色曰:余现无亲人,只有一病兄耳。今病危在旦夕,虽欲常为兄执役,岂可得乎?未几竟逝,丧葬如礼。公以手足遽折,哀泣过度,数月以来,喉音尚哑。其悲思之切,可见矣。此公处家庭之孝友也。

其处社会也,排难解纷,热心公益。自民国十二年被选为商务会长以来,任劳任怨,克尽厥职,创办免费华商小学一处,购买义葬地十亩,贫苦子弟无失学之虞,他乡枯骨免暴露之憾。中外侨民,咸称许焉。当去岁年底,各地方缺乏小票,而尤以草埠为甚。乎停止交易,不成市面。公挺身往奉,代为兑换,前后共四次,约有二万元。分拨各号,利盆均沾。

呜呼,当此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秋。如谢公之至孝友及热心公益者,能有几人哉。

捐资兴学之本溪陈公

(4月29日)

连溪

连山关小学校

陈公书阁,字乙燃,本溪县西三乡连山关人。年三十余,性慷慨,好施与。民国以还,顺乡老之推举,勉充该村国民学校学校学董。任事以来,惨淡经营,不遗余力。先是该校设在关帝庙院内,临河背山,轮廓虽不甚大,然亦足敷用,校内一切设施,及应具之俱,均经陈公购置完备。周围手植树木,亦皆郁郁成荫,清旷雅洁,颇适读书。

孰意前夏,竞被冯夷所毁,冲圮荡然。就学学生,孟晋有心,庠序无门矣,咸怏快然不知所之。陈公感众生向学情殷,不忍坐令其半途辍学,遂慨然将该村前街之私有院落一座,及田园一处,捐辟校舍。然该院屋舍,半皆年久失修,塌漏不堪。且房式亦不适学校之用。于是又捐资千余元,以为修理建筑之费,现已落成期年。校内规模,一仿城市。一切设置,亦莫不应有尽有,且增添学额以资普及。故数年以来,远近学者,多争就之。至受其培养而有成者,更不知凡几矣。

有司闻其贤,故于十一年夏,颁给匾额一方,楹联一付,以彰其绩。司令张公,授以银质奖章,以资奖励。由是陈公之声誉,遐迩周知矣。

余连年在外,恒少暇晷,从未得视其究竟。偶于客岁过该校,方证陈公之热心教育,捐资兴学,名实相符。故志之以彰其德云。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