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二十一)——石炭井因煤而兴 资源枯竭变小镇

(来源:石嘴山档案)

原标题: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二十一)——石炭井因煤而兴 资源枯竭变小镇

1958 年始,国家为满足酒泉钢铁公司对炼焦煤的需求,开始投资建设石炭井矿区。1959 1 月,在石炭井成立“代开煤田建井公司”,统管矿区开发事宜。5 月,在中央的主持下宁夏、内蒙古两个自治区进行划界工作,将“代开地区”(石炭井)划归宁夏平罗县管辖(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关于我区与内蒙古区划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11 月,自治区同意在石炭井建立相当于区一级的县辖镇,行政管理区域包括石炭井、大磴沟、清水沟和大武口公社的新联管理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石炭井矿区行政区划和建立政权机构问题的批复》)。1960 7 2 ,自治区决定在石炭井设置“大武口矿区”,下设“大武口镇”,统归平罗县辖。1968 年设“石炭井办事处”,隶属大武口镇。1970 10 23 ,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决定撤销大武口镇石炭井办事处,成立石炭区,石炭井地区遂由大武口镇划出,成为当时石嘴山市两个市辖区之一。1973 6 月,“石炭区”改为“石炭井区”。同年7 月银北地区成立后,1973 8 10 1974 4 月,石炭井区一度由银北地区直辖。1975 12 5 1981 4 月,石炭井区更名为石嘴山市“三区”。后经地名普查,恢复“石炭井区”名。2002 10 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石炭井区,将石炭井区行政区域归大武口区管辖,石炭井遂成为大武口区石炭井街道办事处。

工人小区

石炭井区“因煤设区”,先有煤矿,后有城市。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矿区开发初期,建设队伍除国家东北老矿区支援的数百人外,大部分都是新招收农民和外地的流动人员。建设者在戈壁荒原艰苦创业,住地窖、窝棚,与酷暑、严寒、风沙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抗争。建设工地绝大部分工作依靠人拉肩扛手工完成。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建设者每天在超强体力劳动的情况下,还要节衣缩食,开荒种地,以弥补粮食供应之缺。其艰辛程度和困难局面,非经历者而无法想象。在石炭井区成立之前,矿区企业在生产建设的同时,还要“企业办社会”,成立矿区商业、建筑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食堂、托儿所、幼儿园、俱乐部、植树造林等一大批“政府职能”的机构。这些,都一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经过几十年、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奉献劳作,昔日石炭井这片“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荒凉之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分布于区境南部的沟口办事处地区防护林,经多年种植管理,已枝繁叶茂,基本形成贺兰山东麓防护林区,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970 年石炭井区成立后,区委和区人民政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政府职能,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秉承矿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奋进,使全区各项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区人口增加,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特别是1978 12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全面开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伴随着煤炭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区境交通、建筑、建材、型煤、食品、酿造等行业的崛起和发展。

职工医院

单身宿舍

立足资源优势,形成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并带动化工、建材、服装等多元化的工业体系。1953 年,为满足酒泉钢铁公司对炼焦煤的需求,国家地质部622 队进驻石炭井地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工作。1955 年,煤炭工业部决定开发以石嘴山为中心,包括石炭井、呼鲁斯太、汝箕沟区域的贺兰山北段煤田。1956 年随着贺兰山煤炭资源的开发,石炭井、汝箕沟等矿区先后建立自备发电厂。10 1 ,设计能力62 万吨/ 年的石炭井二号井开工建设。1959 年“代开煤田建井公司”(后改名为贺兰山建井公司)在石炭井成立,统一领导石炭井矿区建设工作。故石炭井地区当时又称“代开地区”。1960 1 月,石炭井矿务局成立。

1965 年,将贺兰山煤田的石炭井、汝箕沟、呼斯太矿区列为大三线建设的重点矿区,并将贺兰山公司设于石炭井矿区(后迁到大武口)。1970 年,石炭井矿务局将1 号井改为第一煤矿,第2 号、第3 号井合并为第二煤矿,第4 号、第5 号井合并为第三煤矿、李家沟斜井为第四煤矿。至此,石炭井矿区基本建成。1972 年,石炭井白芨沟煤矿3 个采区移交,标志着矿井正式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原煤90 万吨。1975 6 30 ,石炭井矿务局生产主焦煤现代化大型矿井、设计能力生产原煤90 万吨的乌兰煤矿建成投产。2000 6 28 ,太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揭牌。至此,宁夏最大的工业企业——石炭井矿务局沿用40 年的名称成为历史。截至撤区前的2001 年,全区拥有各类经济实体1295 个,区境内主要企业有石炭井矿务局一矿、二矿、三矿、大峰矿、白芨沟矿、八号泉水泥厂等国有企业,主要工业产品原煤产量达到650 万吨,水泥产量达到7.6 万吨。

1958 12 月,包兰铁路平汝支线( 平罗、汝箕沟)动工兴建,1969 年建成。 铁路全长83公里,设有6个火车站,与各生产矿区相连,与包兰铁路接轨;平石公路(省道)与区境内南部的110国道相连,成为石炭井区连接大武口区、石嘴山区、银川乃至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主干线。1960年,建成平(罗)石(炭井)公路,公路全长42公里1964年,石嘴山运输公司开辟石嘴山—平罗—石炭井客运线路,全长90公里,为石炭井地区长途客运汽车营运之始。19714月,石嘴山市政府投资5000元,在石炭井建汽车站,19725月建成投入使用。 (摘自《石嘴山老工业史话》) (未完待续)

审核:李世业

责编:张艳

编辑:马丽红

来源:石嘴山市档案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