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清朝中期后的八旗军真的不堪一击?错了,还有纵横天下的索伦兵

原标题:清朝中期后的八旗军真的不堪一击?错了,还有纵横天下的索伦兵

有清一代的历史,长达268年,如果从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始,在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八旗军经血战无数,尤其入关之初,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南明政权。

随着时光流逝,入关日久的八旗军锐气尽失、暮气日重。但是,这说的其实只是关内八旗,而清军八旗真正的精锐则从始至终都保持着惊人的战斗力——那就是关外八旗,而关外八旗中的佼佼者首推索伦劲旅!

索伦的由来

索伦是满语,意为“猎手”、“先锋”。历史上的索伦诸部—一般指鄂温克、鄂伦春与达斡尔族,俄语称之为埃文基人。

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非常艰险,明末清初生活在东西伯利亚与外兴安岭一带,最冷气温-50℃,不同于蒙古、满洲——有畜牧和部分农耕作为生活来源,索伦人纯粹以渔猎为生。

自1643年黑龙江至外兴安岭全境索伦部臣服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索伦部一直都是清朝统治者最为重视的兵源地。

康熙时进士方式济的《龙沙纪略》中说索伦人“(能)挽弓十石,能自缚于树,射熊虎洞穿,负之而归焉。”

清代武举考试实射弓拉力为:骑射三力,约40磅。当时军队所用战弓的拉力,也大致在这个区间上下。

能开清弓七力以上的兵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

而索伦兵的平均水平是十力——康熙二十四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经过考察,在给中央武备院的文书中要求给旗下的索伦兵全部配发十力之弓!

乾隆帝多次对索伦官兵的战斗力表示高度赞赏,称道:“以之驰突,乘胜破阵,无不如志”,又曾说:“盛京之兵亦不如索伦”。

关门,放索伦!

索伦部虽然人口稀少,但却曾被清廷抽调至二十二省作战,先后击败的对手包括:

1.蒙古骑兵

1732年,额尔德尼召之战:索伦劲兵一举歼灭准噶尔蒙古骑兵——“黑水生兵控万弦,穿熊殪虎势无前”,清代诗人方观承《从军杂纪》中的这句诗就是此战中索伦勇士的真实写照。

准噶尔蒙古骑兵

1755年——1757年,乾隆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索伦劲旅出动1万人左右,为历史上出动最多的一次;历史上的准噶尔蒙古汗国非常强大,曾在1716年的“亚梅什湖”战役击溃俄军。

2.俄罗斯人:两次松花江之战、雅克萨之战,大败哥萨克骑兵;

3.缅甸人:傅恒征缅之战,缅军曾言:惟惧清军彩甲骑兵,即索伦劲旅;

4.尼泊尔人:反击廓尔喀之役,索伦劲旅一直打到加德满都;

5.平定大小金川:索伦精锐多次击败彪悍善战的金川藏军;

6.平定大小和卓:索伦营大败回部叛军,一路攻入巴达克山(今阿富汗);

除此之外,还包括甘肃回民起义军、贵州苗民起义军、白莲教起义军等。

从寒冷的东西伯利亚直至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从川藏沿线直到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从西双版纳直到缅甸的热带丛林,面对不同种族、不同地势的对手,索伦劲旅所向披靡。

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清代的重要战争中,索伦兵无役不与,作为大清帝国“最锐利的刀锋”冲锋陷阵、攻坚克难。

1792年,尼泊尔的廓尔喀军团入侵西藏,七世班禅驻地扎什伦布寺被这些强盗洗劫一空。装备着英式燧发枪和尼泊尔弯刀的廓尔喀战士,勇猛善战,被英军称为“世界上最勇敢的雇佣兵”。

廓尔喀军团

后藏边境的海拔高达五、六千米,导致任何中原王朝的军队想要进驻都要面临严重的后勤困难和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是如此。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我军在大胜之后撤军,原因之一就是补给困难!

打还是不打?当然要打!面对廓尔喀人的挑衅,此时的乾隆帝已是82岁高龄,他说:“朕再四思惟,竟有不得不办之势!”那就办了他!(《平定廓尔喀方略》)

怎么办——老套路:关门!放索伦!

于是老皇帝再次不远万里,从黑龙江调索伦劲旅往西藏边境走,这个难度、这个距离……

开战前,乾隆帝谆谆告诫清军主帅福康安:务必等到海兰察率领的一千名索伦兵到达后,再发起反击。

而索伦也不负众望,一路翻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攻入尼泊尔本土,以劣势兵力屡次击败廓尔喀的弯刀战士,七战七捷,兵临加德满都!

福康安画像

最终,尼泊尔武士亲至福康安大营投降,行三跪九叩大礼!退还所抢财宝、入贡清廷。

这是乾隆朝“十全武功”的最后一项,堪称收官之战,也是古代历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晚清时代的索伦劲旅

受传统教科书和一些极其不严谨的网文影响,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印象,即从清中期开始,清军八旗已经非常腐败、不能战斗了。

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进入晚清以后,所谓八旗劲旅都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清政府只能依靠湘军、淮军等地方团练武装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各地的农民军。

事实真的如此吗?只能说,部分内地的驻防八旗确实腐败了,失去了战斗力。但是关外八旗的精锐力量,那可是自始至终从来没有腐败过!尤其是索伦劲旅!即使在晚清乱世,也对各路叛军形成碾压之势!

在战场上,与某些书中的说法恰恰相反,索伦精锐从来都是压着太平军和捻军打,一顿暴揍!

公元1853年,刚刚坐稳了南京城宝座的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在连续击败江南地方的清军后,头脑难免有点发热,命令太平天国悍将林凤祥、李开芳统领约3万名太平天国最精锐的“老兄弟”——广西起家的“老本军”,从扬州出发——一路北上、直捣北京!

清廷在收到消息后,兵力措置不及,只能一边命令各地堵防,一边紧急成立“京师巡防处”部署军事,命令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统帅,调集蒙古马队和关外黑、吉两省的索伦劲旅入关平叛。

双方在华北平原上大打出手——在江南地区屡次击败清军绿营的太平天国悍将骁卒们发现,他们严重低估了清军精锐八旗的力量,清军骑兵屡次以少胜多,大败太平天国北伐军,打出了惊人的战损比!

在多次的激烈战斗中,精锐索伦骑兵与太平军的伤亡比例为1:30!

清军马队与太平军的伤亡比例

在全国的其他战场上,比如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等地,清军黑龙江、吉林马队——索伦劲旅也一再给处于鼎盛之时的太平天国精锐军团以沉重打击!

来自黑龙江、吉林的精锐骑兵多次重创太平军

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方与太平天国作战的、由清军著名将领多隆阿统带的黑龙江马队——在著名的“安庆攻防战”中立下大功。

安庆,位于安徽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门户,如果安庆被攻陷,则南京无险可守。

安庆南京的门户

从1859年冬开始,由曾国藩、胡林翼统带的湘军集团,猛攻安庆及其外围据点。太平天国这面则由太平军后期的第一猛将英王陈玉成率军拼命支援安庆。

多隆阿所部黑龙江马队,战斗力在当时的江南清军集团中堪称翘楚,倍受曾国藩、胡林翼的重视,所以在攻取安庆的作战中,让多隆阿部担任至关重要的阻援任务!

1861年(咸丰十一年)5月初,安庆会战打响!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亲率十万大军自湖北往援安庆,驻军集贤关与菱湖之间,逼近围困安庆城的曾国荃部湘军;干王洪仁玕自桐城南援安庆,与陈玉成部两路夹击围城清军!

多隆阿率部前出高河铺,就像一颗楔子牢牢插入太平军两路援军中间,绝不后退一步!太平军虽奋力拼杀,却始终无法突破多隆阿部清军防线!

多隆阿画像

多隆阿抓住战机,指挥索伦劲旅及部分湘军,兵分四路向太平军发起反攻,太平军前锋被迅速击败。洪仁玕部太平军前往救援,又被多隆阿以索伦马队绕后击败!

随后,陈玉成亲自统军与清军血战,死战不退,双方杀的血流成河!

战至关键时刻,多隆阿指挥索伦马队突然从侧翼杀出——“直入敌阵”,“枪箭齐发”、“如雷击电闪”!

太平军大败,不得已北退桐城。至此,太平天国救援安庆的军事行动彻底失败!这意味着太平天国的覆亡只剩下时间问题。

所以说,清廷能成功平定1860年代前后遍布大江南北的太平军、捻军集团,除了湘淮军系统的巨大贡献外,清军中的八旗精锐——尤其是索伦劲旅,作用依然十分突出!

索伦劲旅的消亡

说到这里,又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清军关外的索伦劲旅这么厉害,那为什么鸦片战争中没有去打英国鬼子啊?!

首先,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东北八旗并未奉调参加战争,只是接上谕,奉命驻防山海关、天津等地,防止英军由北方沿海登陆;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关外八旗并未直接参战,而是奉命驻守北方各海口,防范英军北上登陆

其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已是1860年,此时的关外八旗和索伦劲旅经过了十年内战的损耗后,伤病极多,又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补充兵源,导致实力已经今非昔比。

实际上,自咸丰六年始,索伦劲旅即开始以幼丁(满语称之为西丹)补充兵源,实力严重下降!

二鸦爆发时,为数不多的索伦精锐约三、四千人都在南方,在多隆阿将军的指挥下,接受曾国藩的调遣,与湘军集团一起与太平军作战。

咸丰帝曾给曾国藩下过谕旨:要求其统带湘军精锐,包括多隆阿的黑龙江马队,北上勤王!可当时,正值湘军与太平军“安庆攻防战”的关键时刻,对整个战局影响十分重大!

咸丰帝画像

而且此时即使奉召北上,恐怕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事无补。最终,南方围剿太平天国的清军精锐并未北上。

事实上,清军与英法联军的北京八里桥之战中,僧格林沁率领的骑兵绝大部分是临时征召的蒙古牧民和以幼弱“西丹”充数的关外马队。

从咸丰六年,即1856年开始,索伦劲旅已不得不大规模补充未成年幼丁入伍

连续多年的高强度作战,给本就人口稀少的索伦诸部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人口损失。他们在清前期的开疆拓土和清后期的平叛战争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从此,天下再无索伦劲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