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朱棣的徐皇后为其贤内助,崩逝后朱棣再未立后

原标题:朱棣的徐皇后为其贤内助,崩逝后朱棣再未立后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通过政变或兵变取得帝位者不少,但做上皇帝后政绩卓著、成功洗白,并成为一代雄主的,最有名气的,莫过于李世民和朱棣。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政变取得了大唐的军政权利,朱棣则是发动靖难之役而取得帝位。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之后建文帝为了解除诸侯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于是就施行削藩。但没想到的是,建文帝削藩不成,不仅引来了一场靖难之役,而且自己的帝位也被朱棣抢走了。

朱棣登基后,年号为永乐,他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在位期间,他曾五次出征蒙古,并大力经营对北方的控制,同时又疏修大运河、营建北京和紫禁城。

朱棣在位22年,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当时的大明国力强盛、文化昌盛、经济繁荣,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局面,史称这段时期为“永乐盛世。”

朱棣

提到朱棣,大家可能并不陌生,那朱棣是皇帝,他的皇后是谁呢?

朱棣皇后是仁孝文皇后徐氏,徐皇后本人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她的父亲却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徐氏的父亲就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开国六王之首、死后追封中山王的魏国公徐达。

徐皇后是徐达的长女,她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子集。读书时,她不仅刻苦,而且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在徐氏还小的时候,有一次朱元璋见到她,觉得她将来是大贵之人,所以就对徐达说:“此女必贵,其以为吾儿妇,宜善视之。”

后来徐氏年龄稍大,在父亲徐达的教育下,才德之名与日俱增,当朱元璋听说后,就对徐达说:“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

徐达听到朱元璋要和自己做儿女秦家,自然很高兴,所以朱棣和徐氏的亲事就定了下来。

朱棣和徐氏成亲后,他们夫妻恩爱,徐氏先后生下三子四女。

仁孝文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徐氏自幼进宫,所以她在和朱棣定亲之前,是已经和朱棣接触不少的。

洪武九年(1376年),徐氏被封为燕王妃,由于她贤德孝顺,所以曾多次得到马皇后的赞誉。

后来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徐氏不仅参加,而且还为朱棣出谋划策,甚至还曾亲自防御守备北平。可见徐氏不仅深具才德之名,而且在军事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谋略,

朱棣登基为帝后,和徐氏的感情仍然很深厚,并封徐氏为皇后。

在徐皇后在世时,每当朱棣忙于政事,她总会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如果朱棣没时间吃饭,徐氏也会跟着一起不吃饭,“上勤于政事,或日昃未食,后亦不食以俟。”直到等朱棣有时间,一起去吃饭。朱棣也时常赞颂说“朕之良师善友,皇后也”、“朕的妙善者即是此皇后”、“皇后仁明贤淑,汉马氏、唐长孙之伦也,虽处宫中,其一念惟在仁民。”《明太宗实录》记载徐皇后“性不喜华饰,自御俭素”。徐氏喜欢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白玉观音,而《明太宗实录》中也有朱棣偏爱“洁素莹然”的甜白釉瓷器的记载,因此,二人的审美取向十分相似,使他们可以达到精神世界的融合。后来徐氏崩逝,朱棣因失去了爱妻,从而开始性情大变。

永乐五年(1407年),徐皇后离开人世,享年46岁。

徐皇后的崩逝,给朱棣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不仅让他性情大变,而且还决定以后不再册立皇后。正是由于他的这个决定,让明朝永乐时期的皇后之位一度空缺了17年。

朱高炽‍

徐皇后临终之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和朱棣再回一次北京,报赏当年靖难时随她一起守城的将校士民之妻,所以将这件事交代给皇太子朱高炽替她完成。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北巡,皇太子在南京监国,在车驾到达北京的第二天除赏赐北京官员军民之外,也对守城妇女给予赏赐,完成了徐皇后的遗愿。徐皇后还告诫皇太子朱高炽要“敬以事上,仁以抚下,肃以正家,恩以睦亲”,要他时刻记在心上。对于皇长孙朱瞻基,徐皇后也有教诲,让他专心致志、勤奋学习,并对朱棣说这个孙儿是远大之器,让他善加看待。徐皇后崩逝后,朱棣情难自抑,恸哭垂涕,群臣只能对他婉言劝慰。朱棣对群臣说:“皇后仁明贤淑,汉马氏、唐长孙之伦也,虽处宫中,其一念惟在仁民,继今朕入宫不复闻直言矣”。

朱棣悲痛之余,决定不复立皇后, 也使得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朱棣又因徐皇后之丧白衣素服一年、辍视朝一年,日常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皇太子诸王为母亲服斩衰三年之制,因徐皇后一直停灵未葬,皇太子在禫祭除服后又为母亲服素服即白衣冠絰带数月;群臣为皇后服斩衰二十七日、白衣素服一年,周年祭后群臣参朝时服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退朝办事仍然素服,朔望朝见服公服朝服,一直到二周年过后禫祭礼毕才恢复正常。又在灵谷、天禧二寺为她举行大斋,接受群臣的祭祀,由光禄寺准备祭奠物品。十月十四日,朱棣为其上谥号曰仁孝皇后,据《金陵大报恩寺塔志》记载,朱棣曾下令在南京大报恩寺广集僧众,为仁孝皇后举行了长达百日的荐扬法事。

此外,朱棣还致书大宝法王分别于山西五台山、南京灵谷寺为仁孝皇后建斋追荐冥福, 现存两份书信均为黄蜡纸本、描金龙纹、汉藏文,原藏大昭寺;命正一嗣教真人张宇初率诸道众为仁孝皇后举荐扬大斋祈福超度。 徐皇后的突然崩逝对朱棣打击很大,他一度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因而十分悲伤,在谥册中提到“岂意盛龄,遽焉倾逝,朕心恸悼,万姓尽伤。” 由于朱棣的重视,徐皇后的丧礼规格在明清两代历史上都是极为隆重的。

永乐五年(1407年)十一月十四日,冬至,以仁孝皇后丧免朝贺,李朝国王李芳远派遣陪臣朴山言奉仪物致祭仁孝皇后。

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二十日,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惹乃率其妃及弟妹男女并陪臣来朝,王妃所要进献给皇后的笺表为金缕文,并且有本地土产奉上。这时徐皇后已经崩逝,朱棣便命人将其所进献的笺表和土产陈列于灵前。

朱棣

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二十一日,暹罗国王昭禄群膺哆罗谛剌派遣使臣柰使赖卒等奉仪物致祭仁孝皇后,朱棣命中官到灵前告知。

出于对徐皇后的深爱,朱棣从未在其生前册封过一位妃子,直至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徐皇后崩逝逾年,朱棣才举行册封典礼,正式册封后宫诸嫔妃。

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朱棣北巡,回到了盛满往事的北平,并着手迁都事宜,于是命礼部尚书赵羾和江西术士廖钧卿等前往北京一带卜选陵址,随即选得吉地于昌平县天寿山,同年动工营建陵寝。由于徐皇后一时无法入土为安,朱棣便将她的灵柩停放在南京皇宫中整整六年。

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长陵地下玄宫落成,朱棣命次子汉王朱高煦将母亲仁孝皇后的梓宫从南京护送至北京葬于长陵,同时下令巡狩北京,跟随亡妻的灵柩北上。徐皇后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此后朱棣频繁巡幸北京,动辄逗留数年。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壮志未酬的朱棣病崩于征讨漠北回师途中,享年六十五岁。同年十二月,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朱棣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初一,仁宗朱高炽遵照朱棣临终时的遗嘱,将母亲仁孝皇后的神主与父亲朱棣的梓宫合于一处祭祀。也正是由于朱棣的遗嘱,使得他们成为明清两代唯一一对已经崩逝多年的皇后和刚刚驾崩的皇帝同一天、同地点、同礼仪上尊谥的帝后。九月初十,仁宗为朱棣上尊谥曰“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为仁孝皇后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

对朱棣来说,徐皇后不仅是他的枕边人,更是贤内助,是关键时刻能独当一面的可以完全信任的伙伴。两个人携手走过了三十年,一直守望相助,他们之间的感情,在帝王家更像寻常夫妻。

永乐五年(1407年),即便郑和下西洋回来,即便《永乐大典》修成,对朱棣来说,他也只是感觉自己是一个没了枕边人的可怜人罢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