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开国大典中的两位科学家丨科学史

原标题:开国大典中的两位科学家丨科学史

梁希(左)和蔡邦华在开国大典上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此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中央档案馆公布的开国大典的珍贵影像资料中,我们可以回顾到这段伟大的历史。当镜头扫过观礼嘉宾时,大家所熟悉的面容逐一闪现,他们都是对新中国成立有着卓越贡献的名人名流。其中,有两名正在鼓掌、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的科学家,身影一晃而过,一位是著名林学家梁希,一位是著名昆虫学家蔡邦华。据蔡邦华回忆,当天梁希激情满怀地对他讲:“今天的北平历尽(金)元明清多少朝代,至少经历了八百多年的艰苦岁月,没想到我们两个穷教授会穿上毛主席新送的呢制服,能站在天安门上庆祝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多么幸福呀!”后来,他们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希(1883—1958)

我国林业科学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林产制造化学的奠基人,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林垦部部长。林垦部即后来的林业部。

作为我国著名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梁希怀揣着抱负祖国的理想,曾参加辛亥革命,于青年时先后赴日本帝国理工大学和德国塔朗脱高等林业学校学习林产制造学和林产化学,回国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等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林业专门人才。

1949年10月1日,他作为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出席了开国大典。同月又受周总理之托,在66岁高龄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并为此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除了著有《林产制造化学》外,他一直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奔走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上,强调科学治理,提出“治河必先治山,保土必先保水”,“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造林”等保持水土的主张,并建议停止破坏水土保持的活动。他曾在《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一文中写道:“山青了,水也会绿;水绿了,百水汇流的黄海也有可能逐渐地变成碧海。”,表达了他对森林保护的呼吁。

蔡邦华(1902—1983)

我国著名昆虫学家、教育家,也是新中国昆虫学事业的奠基人,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区系分类室研究员、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恶劣的环境中跟随着浙江大学师生几经搬迁,即使这样还能做到“行政、教学、科研”三不误,争取一切时间在我国山区进行昆虫考察,采集了众多昆虫标本。浙大回迁时,据其子回忆,“他什么行李都能扔,唯独把这批宝贵的标本和重要书籍留下来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作为浙江大学临时校务委员会主席,蔡邦华被推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科学界十五名代表之一,光荣地出席了开国大典。

他一生致力于我国的昆虫学事业,尤其在昆虫生态学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在1929年开展了螟虫生态学的研究,对我国300百多种蝗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摸清了蝗虫的发生环境和分布状况,为我国消灭蝗灾的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他又转向松毛虫和白蚁的研究,亲自在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提出了对这两类昆虫综合治理的办法并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除此之外他也是我国最早从事昆虫分类学的学者之一,完成了《昆虫分类学》、《中国白蚁》和《白蚁志》等重要著作。

最后,让我们在视频的第9分06秒前后,领略下开国大典时梁希与蔡邦华的风采。

作者蒲雅杰,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博士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