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山里山外贵州人】张天荣:50余载潜心守护独木龙舟

人物简介:张天荣,1951年出生于台江县施洞镇巴拉河村。从18岁开始学习制作独木龙舟至今,精心制作30多条独木龙舟,培养徒弟20余人,系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独木龙舟节代表性传承人。

伫立清水江边,面对滔滔江水,71岁的张天荣脑海中总会浮现百舟竞渡、奋楫争先的热闹场景。

作为独木龙舟锻造技艺传承人,他这一生有太多的记忆与独木龙舟有关。

台江施洞独木龙舟。(台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黔东南地区清水江流域苗族独木龙舟节,已有千年历史,从采木到凿舟,从下水到竞渡,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仪规,透露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气息,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要做一个被人尊敬的人”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在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竞渡曲》中,对沅江的龙舟比赛有此描述。

沅江的上游——黔东南清水江台江、施秉河段以及清水江支流巴拉河,龙舟节是当地人民最为隆重的苗族传统节日,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台江施洞苗族独木龙舟节盛况。(台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不同的是,别的地方赛龙舟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多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我们的苗族独木龙舟节的举办时间一般选择在端午后20天,我们称这天为‘大端午’。”张天荣说。

1951年,张天荣出生于清水江与巴拉河交汇的台江县施洞镇巴拉河村,从小就听着龙舟节的起源和传说长大。

相传,很久以前,清水江常有恶龙作乱。一位老渔夫的独子被恶龙所害,便组织苗族同胞杀死了恶龙。恶龙被杀后托梦苗民:我虽犯下大错,但清水江不可一日无龙,你们每年端午插完秧苗后,要以独木为龙身,硬木雕刻为龙头做长舟下江竞渡,当年才能风调雨顺。苗族同胞们觉得,虽然恶龙生前作乱,但也是呼风唤雨的神物,于是按照托梦的要求,在每年端午过后插完秧苗,各村寨都制作龙舟下江竞渡,祈求风调雨顺,金秋丰收。

张天荣给独木龙舟擦油漆。 张强 摄

“我家祖上和父亲都会制作龙舟。”掌握龙舟制作技艺的人少之又少,但龙舟比赛又是当地苗族群众最为热衷的传统节日,因而张天荣的父亲在当地很受尊敬。懵懵懂懂的张天荣从小就憧憬:我长大了也要学习制作龙舟,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张天荣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了。从此,一边在家务农,一边跟着父亲学习制作龙舟。

一般来说,每个寨子有一只龙舟,但有些寨子里一个家族就有一只龙舟。“我们村有4只龙舟。”张天荣说,平时搁置于龙舟棚内,到比赛时全寨青壮年一起抬到河边。

“各村有规定,不管外出多远,节日期间都要回到家里,与家人、族人一起参加村里的龙舟赛事和联谊活动。”张天荣说,平时在村寨里很少见到的年轻人,龙舟节一到便成群结队回乡。

“龙舟不只是龙舟,它蕴含了古老厚重的民族文化”

选木材、划线、切割、拼接、刷桐油、上色……18岁那年,张天荣制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只龙舟。“不过,技术还不到家,这只龙舟较为粗糙。”

打造龙舟全靠手工作业,砍、刨、削、凿,让坚硬的木头编织出更结实的船身。“最有讲究的是龙头翘起的部分,弧度要精准,最高点距离地面刚好1.2米。角度不对的话,会影响吃水,划不快。”张天荣说。

张天荣细致检查每一条独木龙舟。  张强 摄

张天荣意识到,要真正做好一只龙舟,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还要加强学习。

在不断学习中,张天荣的技术逐渐娴熟,成为远近闻名的龙舟制作人,并被评为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独木龙舟节代表性传承人。

成为传承人后,他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制作龙舟不只是简单的“木工活”,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传统文化”。

施洞龙舟,是由一根长约21米的“母龙”和两边各一根长约16米的“子龙”以及一节长2.6米的龙头捆绑组合而成。“母龙”和“子龙”是用整棵树挖成槽形,因此又叫独木龙舟。制作龙身需要用杉树或泡桐树,龙头要用水柳木。

“龙舟制作首先就是选树。”张天荣介绍,选树是选其向阳、高大、笔直、无病害,没有遭受过雷击的杉树或泡桐树。“砍树要选择吉日,砍树之前,先祭拜树。”

张天荣说,运树途中,沿途各寨亲友,都要以酒接龙木,放鞭炮并献上鸭、鹅、酒,将一段红绸布系在龙木上,宾主互相敬酒祝贺。龙木运到寨口,全寨男女老少都出来接龙,欢呼龙来了。

作为在当地颇受尊敬的传承人,张天荣将这些环节铭刻在心里,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把这些文化习俗传承下来。“这些习俗,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不能丢。”

从18岁开始制作龙舟以来,张天荣已经制作出30多条龙舟。台江、施秉一带的清水江畔,以及巴拉河一带的村村寨寨,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他制作的龙舟。制作龙舟工期长,一般要90天左右,他一年最多能制作4艘。“保管得好的话,一艘能使用30年至40年。”

张天荣告诉记者,在苗族龙舟节中,各寨龙舟出行的第一天都要举行庄严肃穆的出龙仪式,祈求神力保佑,使龙舟航行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同时护佑全寨男女老少及亲戚朋友安康无恙。

龙舟制作技艺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时代向前发展,龙舟制作也在与时俱进。“以前独木龙舟都是用一棵天然的大树来制作,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基本上采用杉木,木质轻、木纹平直、易加工、耐朽、不易受虫蛀,船划起来也更快更稳。”张天荣说。

把独木龙舟做好,把手艺传承下去是张天荣最大的愿望。为了让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多年来张天荣收了20多个徒弟,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徒弟。

施洞镇岗党略村石家寨的杨昌伦,是张天荣最喜欢的一个徒弟。“他勤快,肯动脑筋,想象力丰富,技术好,制作的龙舟质量好。”这是张天荣对徒弟的评价。

今年69岁的杨昌伦,已经跟师傅张天荣学习制作龙舟20多年了。“师傅为人好,有耐心,传授技术毫无保留。”

张天荣的徒弟虽然不少,但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学习这项技艺了。”龙舟制作技艺后继乏人,张天荣为此颇为忧心。

张天荣在修补独木龙舟。  张强  摄

让张天荣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台江对龙舟文化高度重视,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龙舟节,把龙舟文化发扬光大。

今年夏天,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贵州苗族传统独木龙舟节视频,不少网友纷纷赞叹:百舟竞渡,千帆竞发,气势如虹!

“站式划龙舟,和我们在端午节看到的坐式划龙舟不一样,苗族朋友们的方式真的好独特!”惊叹于飞桨逐浪的雄浑气势之余,许多人也关注到了苗族独木龙舟的特别之处。

“外界更多人知道独木龙舟,对独木龙舟的传承和发扬是好事。”让张天荣高兴的是,这个夏天,独木龙舟成为“网红”后,周边有些年轻人不时来参观学习制作龙舟,并有跟他学习制作龙舟的意愿。

“独木龙舟一定要一代代传承下去,也一定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张天荣语气坚定地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