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收藏家张军与翁牛特旗古代艺术博物馆

原标题:收藏家张军与翁牛特旗古代艺术博物馆

文 | 缴树奇

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长张军,从事民间收藏几十年,收集文物数以千计。从史前到现代的陶器、玉器、各项古钱币等文物,成为民间收藏家;历尽千辛万苦,节衣缩食,用清贫的日子,换来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却慷慨地捐献给国家;为弘扬历史文化,四处奔波,多方筹措,建起国内首家以红山文化为特色的民间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这一系列的善举,充分体现了一个文物收藏者对历史文化的责任感,表现了他热爱悠久历史文化的拳拳之心,让人敬佩,令人感动。

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门口

他对文物收藏、保护的执着;他对文物研究的深入;他对弘扬历史文化的惊人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肯定。如今,他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青铜研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协会会员。

建立国内首家以红山文化

为特色的民间博物馆

2009年7月8日上午,翁旗乌丹镇东郊新建成的博物馆院内,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自北京、辽宁及市内外文博界、新闻界的宾客百余人云集在这里,隆重举行民间收藏家张军创办的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开馆。

红山文化专家郭大顺(左)与张军(右)合影

参加开馆仪式的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黄效东说,这是国内首家以红山文化为特色的民间博物馆,虽然文物不多、馆藏文物2000多件,算得上国家级的文物几乎占了百分之百,可以说是有档次、有水平、有特色、有亮点。这家民间博物馆的建成是对国家文物事业、民族文化事业的补充,对弘扬、传承历史悠久的北方文明有着巨大的意义。

敖汉旗博物馆原馆长、上海工会管理学院人文艺术系文物鉴定教授邵国田说: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立在学术上为考古界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许多过去没有看过的东西,价值非常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博物馆的勾云形玉珮有3个勾云,应该是3条龙的叠放。如果把三星塔拉出土的玉龙剪影化,就是这样的玉珮。还有馆藏的红山玉器、青铜器、彩陶、虎头蛇尾的饰件等等。都非常精彩、非常有学术研究价值。

翁牛特古代艺术精品展

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及辽、金、元代表文化六大展区,共2000多件展品。

经过几年的筹划,终于成功地举办了博物馆的开馆仪式。繁杂的仪式虽然使张军有些倦意,但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看着自己一手建造的博物馆,如同母亲看到刚刚出生的婴儿,全身充满兴奋之情。他的心爱文物终于有了安身之所,他也从一个民间文物的收藏者升级为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建立博物馆,让自己收藏的文物有一个安身之所,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了解文物、了解翁牛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张军多年的夙愿。谈起建博物馆的初衷,张军说,开始只想建一个小的展厅,把文物展示一下,运作起来之后才发现地方小了根本放不下这些文物,想到自己有现成的厂房、有院子,就有了建博物馆的想法。前后总共用了3年的时间,投资修建了柏油路,院子搞了绿化硬化,对厂房进行了改造,向自治区文物局递交了建立民间博物馆的申请,2008年9月得到正式批复,批准建立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之后又用了半年的时间进行布展,自己只能算作“草根儿”收藏家,对有些文物确定不了年代,只好专门请文博专家来帮着挑选分类,敖汉旗博物馆曾专门派两位专家过来帮忙。

博物馆内部

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距今4000年的小河沿文化时期的彩色人首形陶器,它的一只耳朵与罐体脱落了,放在一边。别人问他为何不把这个人形耳朵粘上时,张军说这里有一个故事。原来在十年前张军收藏了这件陶罐,唯一遗憾的是缺少了一只人形耳朵。后来他去赤峰古玩城,发现了一只人面小件,极像那只失落的陶耳。而这只小件的卖者就是现任赤峰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卜根全。当时两人谁也不认识谁,张军想单买下这只小件,可是卜根全说不单卖,要买就把那十多个小陶件全买走。后来张军说明了情况,ト根全成人之美,索性把那只陶耳白送给了张军。张军回去把那只陶耳在彩色人首形陶器上一对,恰好是原配。由此成全了这只4000年陶罐的完整之身,也成全了张军、ト根全二位收藏专家的友谊。为此张军特意把那只失落的陶耳放在陶罐的旁边,而不是粘上。张军常说,这是奇缘。

为了维持博物馆的经费运转,张军开发了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工艺品,有龙的银币、龙的挂件、龙的摆件以及用钱币编成的文创礼品、乾道嘉、天天太平等礼品。

博物馆内部

张军建立博物馆,其目的就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文化。因此,自从开馆那天,就对社会免费开放。几年来,博物馆已免费接待参观者十五万人次。开馆不久,加拿大庆龄基金会理事梁女士在网上知道了张军的博物馆后,专程来乌丹参观博物馆,了解红山文化。意大利记者丽莎采访“我眼中的内蒙古人”,特意来到张军的博物馆采访,看到馆藏文物后,连说不可思议。许多人参观完后都感觉到很震撼,没有想到赤峰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除了展览红山文化以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展览——钱币展,那是他最早的收藏。展出了从最早的贝币,到近代钱币的演变过程。这就是中国的钱币发展史。

艰难曲折的收藏之路

张军的文物收藏走过一条艰难之路。张军从小就对收藏文物有着特殊的偏爱,他1962年9月4日出生于翁牛特旗乌丹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2年高中毕业后到翁牛特旗印刷厂工作,从十几岁起收藏古钱币,后来逐渐涉猎文物收藏。

勾云形玉佩

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张军发现一个同学手里拿着一张纸币很特别,因为好奇就用一块糖把这张纸币换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这原来是中华民国时期在乌丹地区发行的一种钱币。纸币写的是:赤峰县乌丹城“德盛染”。他如获至宝,精心地保存起来,也许就在那时他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小同学踢毽子,都是用铜钱做的,为了收集铜钱,他用父母给的零花钱,几分钱几分钱地攒,用来换这些毽子。初衷就是收集起来为了好玩,等收集多了才逐渐走上收藏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史前文化的器皿谁也不在乎,可是,张军却把这些当成了宝贝。从一把石斧到一只陶罐,他都精心收集,倾心呵护。日积月累,他收藏的文物越来越多,陶器、玉器、蚌器、铁器、瓷器、石器、骨器、金器、银器、钱币等等,他都收藏,可谓品类齐全。张军收藏文物有着自己一套独到的技巧,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收购文物一般都比别人收的价高,如此一来,许多人都乐意把藏品卖给他,他也就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宝贝。这也是他的藏品多是精品的缘故。有一次,他身上没带钱,可为了收集一件瓷器,他用自己新买的手机进行了交换。还有一次,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一村民在春播时,翻出了一个玉铲,恰好被张军碰到,这次他身上又没钱了,情急之下他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交换,最终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这件玉铲。

玉猪龙

张军为了收集民间文物,走遍了翁牛特旗的每个村庄。为了加深对收藏知识的理解,他买了有关文物、历史、地理、民族、文学以及地方史志等方面的书籍,一有时间就坐下来研究,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境地。这些年来,张军付出了很多辛苦。但他更多的是收获喜悦。他收集的文物实在是太多了,为了保护这些藏品,他专门盖了4间库房,做了20多个壁橱。担心文物丢失,他不敢出远门,晚上还要住在库房。专门养了几条狼狗看护文物,并做了防盗门。大家对他的评价是,不知道是他收藏了文物,还是文物收藏了他。

苦行僧终于修成了正果,经过多年的收藏,张军的藏品已是相当丰富,其中不乏国宝级的宝贝。

2005年4月20日,张军向人们展示了他收藏的红山文化时期的彩陶瓮,有关专家称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红山文化时期最大彩陶瓮,至此,红山文化时期最大彩陶瓮惊现翁牛特。这只彩陶瓮最大腹周长2.05米,通高0.66米,口径0.29米,两侧有耳,质地为红沙,图案为黑色的蛙腿纹饰和回形纹,这和在辽宁省牛河梁遗址女神庙壁画上的勾连几何形纹相一致。彩陶瓮是张军2000年在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北山,曾经出土过“中华第一龙”的山脉北侧发现的,当时彩陶瓮有部分已经是碎片,后来经过文博专家修复完整。

兴隆洼文化陶罐

2007年03月26日,由张军收藏的一只大酒瓮通过赤峰市文物专家的现场鉴定,确定其年代为元代。这只大酒瓮上烧刻有一首诗:“神仙问酒谁家好,李白回答此处高………”这首诗被文物专家鉴定为我国最早的广告诗。这只酒瓮是张军用20只青花古瓷器与人交换来的。酒瓮高65厘米,瓮口直径15厘米,文字图案为褐色,上面的花纹具有典型的蒙古族纹饰特点,是典型的元代器物。据赤峰市博物馆馆员、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张松柏介绍,商家把广告和诗词巧妙地融为一体烧刻在酒瓮上,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另外,广告诗下面“香坛、东阳、香甜、美味”八个字,简洁地说明了这个器物叫做“香坛”,是“东阳”这个酒家的,酒的特点是“香甜、美味”,在国内同样器物中非常罕见。

为伊消得人憔悴

自从十几岁收藏文物以来,张军对文物产生了特殊感情,特别是珍贵的文物,一经被他见到,他就怎么也忘不掉,不管费尽多大周折,千方百计地买到手。

张军

2002年的秋天,张军到当地一个有文化遗址的乡下去收购文物,有个40来岁的老乡问他有个鸟形碗感不感兴趣。张军一听就来了兴致,马上跟着到他家,去看看这件文物。原来,在解放营子乡,春季农家垦田播种时,家在北山村的这个农民在地里挖出一堆陶片,其中有一个像鸟一样的陶杯。可惜,由于不小心,这个碗弄烂了一点。张军很是遗憾,就让他把所有小碎屑一起找来。第一次,老乡要价很高,没成。第二次,也因为价格高,没成。回去后,张军马上给市文物专家打电话,咨询这个文物。专家告诉他,动物形状的陶器非常罕见,十分珍贵,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把它买下来。张军下定了决心,第三次赶到老乡家。结果,老乡被他的执着精神感动了,张军终于把这件陶器头到手了。

张军回到办公室,用特殊化学胶水从头部到细碎处,一点点粘好,脖子还缺一小片,又用灰土粉饰伤口,直到一点也没有破绽他才放了心。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国宝级文物,是距今6800年左右的赵宝沟文化的器物。陶凤杯从外部特征看,与现在的“鸟”颇为相象,杯上的头、冠、翅、尾等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的特征完全接近,且文物完整,系史前文物首次发现。陶凤杯长17.6厘米,宽9.6厘米,高8.8厘米。对于这只手掌大小的陶风杯,张军说他从赵宝沟文化看到有神鸟崇拜图案。其实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张军多年来的知识积累和收藏实践才让他与这件有价值的文物结缘。

陶甗

2004年初,在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工作的刘海文跟随赤峰市文化局组织的一个摄影组来到翁牛特旗开展工作时,听张军的一位朋友说,张军的个人收藏的文物很多,完全可以开一个博物馆。刘海文想办法找到张军的家,当他看到琳琅满目的文物时,一下子惊呆了。刘海文迅速将这一惊人的发现告知了当时任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的邵国田。第二天,邵国田馆长驱车100多公里风风火火到了张军家,看罢文物,邵馆长也震惊了。3月1日晚,邵馆长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了时任赤峰文化局局长的于建设。对红山文化有着多年研经验的于建设看到张军家中的大批文物后,也感到十分意外。特别是看到那个陶凤杯时,于建设不由得眼前一亮,因为他知道,这种造型的陶器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他当即表示政府有意接收这些珍贵文物,张军也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将自己收藏的文物捐给国家。临走时,于建设一再叮嘱张军,一定妥善保管好这些文物,防止它们受到意外损害。因为直觉告诉他,这些文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苏俊说,这些文物分别是小河西文化、赵宝沟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的典型器物。文物中属于小河西文化的石碑,距今约为1万年左右;属于小河沿文化的白石质佩饰外形奇特,是一个值得深人研究的文物。这些文物让考古学家对赤峰的原始文化有了新的思考。

赤峰市原市长包满达

赤峰文化部门把这一重大发现通过电话告知了研究红山文化的首席专家、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郭大顺,并且邀请他前来赤峰市鉴宝。闻听此讯,年近古稀的郭大顺当即应允,连夜乘火车赶到赤峰市。来到赤峰市,郭大顺稍事休息后,就直奔翁牛特旗乌丹镇张军家。当张军小心翼翼地把一件件文物摆在专家面前时,郭大顺的脸上顿时流露出惊喜,尤其是看到那个陶凤杯后,郭大顺眼睛一亮,他说:“这件文物保存完好,肯定是一件国宝,应该给它找个更安全的地方。”

四千多件文物慷慨捐献

为了弘扬红山文化,特别是翁牛特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张军毅然决定把自己的宝贝捐出去。

博物馆内部

2004年5月2日,张军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2894件(组)文物捐赠给赤峰市政府。这一天对于张军来说,既难过又高兴。难过的是,自己已经对这些文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时难以割舍;高兴的是,这些文物终于有了一个更好的归宿。5月18日,“张军收藏文物捐赠仪式”在赤峰市博物馆隆重举行。张军捐给赤峰市政府的这批文物就收藏保存在赤峰博物馆,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距今8000年到4200年新石器时期文物,涵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同年11月26日,他又整理出1205件文物,捐赠给了翁牛特旗人民政府。文物包括陶器、石器、蚌器、铜器、瓷器、铁器等,其中尤以陶器、石器、骨器、蚌器最为珍贵。属于新石器时代小河沿文化的蚌雕人和异型白石质配饰对小河沿文化的研究是极有价值的资料。52厘米长的春秋时期的青铜短剑也属罕见的珍品;一组磨制精美的新石器时小河沿文化的石器,更是十分难得的精品。

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鉴定委员会10余名专签定,张军捐赠的文物中,石碑、陶凤杯、白石质饰、目嵌白石石雕龙、蚌刻人、蚌刻双熊首饰件等6件文物,被初步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34件。此外,张军还将翁旗人民政府奖励给他的两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翁旗博物馆。

张军与诗人席慕容合影

张军并不富裕,甚至有些窘迫,但他明白一个道理:文物是属于国家的,绝不能随便倒卖。而在慷慨捐献4000多件文物之前,大连市要出资150万元买下这批文物,并许诺以张军的名义建博物馆,给他安置工作,被他拒绝了,张军说:“文物离开出土地,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喜欢文物,但我不能因为喜欢就把它卖掉,那我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人活100岁得死,但是文物是千古流传的东西,就得有人把它收集在一起,整理起来,让它流传下去,让它一代一代地往下传。一些很珍贵的文物,有的被扔掉,有的被卖掉,流失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想看文物,只能从文字、图片、录像上来看,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文物收集起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实物,我就心满意足了。”

妻子张瑞兰曾对来访的记者说:“为了收集文物,我们夫妻俩曾经10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张军也深深感谢妻子的支持,他说:“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没有妻子的支持,也许根本不会有今天,我实在是愧对她了。”

诗人席慕容为翁牛特古代艺术博物馆题字

人们搞收藏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是为了一夜暴富,有人是为了附庸风雅,有人是为了炫耀摆阔,有人是为了孤“芳”自赏。而张军在他的收藏之路上却是特立独行,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把国宝级文物捐给了国家,成立民间博物馆免费开放,他淡泊宁静,通过古物,他无时无刻地与古人进行着心灵的沟通。

如今,张军仍在一如既往地从事着他的收藏事业。他收藏文物,建立博物馆目的就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让更多的人们来了解赤峰市乃至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把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文明永远的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缴树奇 1960年1月出生于翁牛特旗亿合公镇南部山村。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参加工作,历任教师、纪检干部、旗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等职。2020年2月退休。《翁牛特旗志(1986一2010)》主编、《翁牛特年鉴》(2010一2020)主编、《翁牛特史志》主编。1990年,发表文学评论《“悲剧论争”的实质及悲剧类型——重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悲剧(济金根)与拉萨尔的通信》(《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21)25一30》)(合著),2012年,出版散文集《永州漫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

编辑 | 芊眠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风瞬」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