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唐朝从安史之乱之后,就开始走向衰落,再也没有什么盛世,也没有什么明君了。唐朝中后期的皇帝们在治理国家方面没什么本事,在搜刮百姓方面却很有创造力。比如在唐顺宗的时候,就搞出了个“宫市”。按照韩愈在《顺宗实录》中记载:贞元末年,皇帝派宦官到宫外去买东西,这些人随意压低货物的价格,给的所谓的买东西的钱甚至都低于货物的成本。开始的时候,宦官们还拿着皇宫里发给的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卖货的人起码还知道自己的货被谁拿走了。到后来,宦官们连证件都不拿出来,就到市场上,看上了什么货物,就说是宫里要买,随便给几个钱就拿走。百姓们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来自宫里,也不敢问,更不敢跟他们讨价还价。有时候,宦官们会用一百钱“买”走人家价值几千钱的东西。这还没完,宦官们还要向百姓收取运输费之类的钱,以至于有些百姓拿着货物到市场去卖,货物是“卖”出去了,可一分钱也拿不到,只好空手而归。你看,这名义上是“宫市”,是宫里买东西,可实际上不就是抢吗?
白居易和韩愈一样,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还为此写了一首诗,就是《卖炭翁》。
白居易当时和元稹等人,正在搞“新乐府运动”,他们提倡的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让诗歌能够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也就是要用乐府诗的形式,用新题写当时发生的事,叫做新乐府。所以,这首《卖炭翁》,就是以叙事诗的形式写的乐府诗、讽喻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的意思是砍伐。薪的意思是木柴。烧炭就是把木柴封闭在窑里面,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最终变成木炭。木炭可以作为燃料,也有很多其他的作用。这句诗的意思是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伐木柴烧制木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熏得很黑。苍苍的意思是灰白。诗人通过肖像描写,刻画出卖炭翁的相貌,写出劳动的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里作者用了个设问。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呢?用来换取身上穿的衣裳和嘴中的食物。营在这里是谋求的意思。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身上衣服单薄的老翁不是担心自己冷,而是担心如果天气不够寒冷自己辛辛苦苦烧制的木炭就不能卖个好价钱,这是卖炭翁矛盾的心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翁处境的艰难、境遇的悲惨。
老天爷似乎很懂他的心思,帮他实现了愿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天一亮老翁就驾着装满木炭的牛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停下车歇息。
冒着严寒,卖炭的老翁在大雪之后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市场,又累又饿的他这时候最希望的应该就是快点有人能够来买自己的炭,最好还能卖个好价钱。这样,自己就能吃顿饱饭就能再买件御寒的衣服吧!牛困人饥日已高,这七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
这里的“市”我们来了解一下。唐朝时候对都城长安进行了规划。在皇城的南面设置了东市和西市,作为集中交易的场所。这也是后面为什么说“回车叱牛牵向北”的原因。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翩翩是轻快的样子。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以前都读作jì,骑马的人。黄衣使者指宫中派出来买东西的宦官。白衫儿指他们的手下、爪牙。这句诗的意思是那得意忘形地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宦官和宦官的手下。你注意啊,前面的卖炭翁是又累又饿衣裳单薄,而这里的宦官却是轻快洒脱,诗人通过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宦官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奉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调转车头朝北面的皇宫拉去。把的意思是拿。文书是公文。敕是皇帝的命令。你看这些宦官,一句这是皇帝的命令,上来就抢走卖炭翁的木炭,他们是多么专横跋扈、仗势欺人、霸道凶残、蛮不讲理啊!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将在这里是助词。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一车木炭,有一千多斤,宦官们硬是要把牛车赶走,老翁非常舍不得,但又无可奈何。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宦官们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牛头上,就充当木炭的价钱了。虽然说唐朝的时候做生意,绢帛等丝织品是可以代替货币使用的,但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的价值远远低于一千多斤炭的价值,这名义上是买,实际上就是抢啊。这句里的“直”通“值”,意思是价钱。
这首《卖炭翁》是讽喻诗,全诗通过描述卖炭翁烧炭、运炭、最终炭被抢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下层人民深切的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学习经典知识,成就大好人生!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
各年级资料分享“微信”群上线,请添加微信:xuziyue0007 (条老师),备注申请:“姓名+年级+地区”,邀您入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